如何讓自己做最有價值的工作?找到你非做不可的

13054558_1014231331947314_1362955639_o

編按:作者 貝瑞.史瓦茲在《我們為何工作》一書中提到,工作環境是可以被設計的如果我們所設計的工作環境能讓人從中找到意義,就會設計出重視工作意義的人性。

一隻蠍子想要過河,但牠不會游泳,就去找青蛙,請會游泳的青蛙背牠過河。青蛙說:「我背你過河,你會螫我。」蠍子回答:「我在你背上,螫你的話對我沒好處啊,我們兩個都會溺死。」青蛙想了想,覺得有道理就同意了。

牠背起蠍子,開始涉水過河,游到半途,感覺側身一陣強烈疼痛,蠍子終究還是螫了牠。牠們沉入水中,青蛙哭叫:「蠍子先生!你為何要螫我?現在,我們倆都要溺死了。」蠍子回答:「我忍不住啊,這是我的天性。」

—尼爾.喬丹(Neil Jordan),《亂世浮生》(The Crying Game, 1992),

人類不是蠍子,雖非本性不移,但也不至於可以完全不受限地塑造自己。當我們形塑社會機構——學校、社區、工作環境時,我們也在形塑人性,人性有相當程度是人所設計的產物。

如果我們設計出的工作環境允許人做他們認為有價值的工作,就會設計出視工作有價值的人性;如果我們所設計的工作環境能讓人從中找到意義,就會設計出重視工作意義的人性。

為何我們應該設計出這樣的工作環境?我們已經知道,好的工作環境會讓人把工作做好,顧客和客戶受惠雇主也就受惠;第二個好理由是, 當人做認為有價值的工作時,會感到快樂,設計物質誘因會取代掉「好」工作,效果並不比增進員工的益處好。那麼,為何我們不設計出能讓工作者從中獲得滿足感的工作環境呢?

承擔設計工作環境的責任時,第一步是開始思考提問。先問「為什麼?」(Why),這份工作的目的是什麼?能不能激勵人像醫院清潔工路克那樣地工作?(編按:路克的故事請見-人為什麼要工作?工作對你有何意義?)

接著再問「是什麼?」(What), 工作產出的產品或服務能否確實帶來利益?我們和顧客之間的交易是否創造雙贏,雙方都受惠?

若這問題的答案為「是」,就更容易激勵工作者。就算我們的工作不是拯救生命或地球,也能多少改善服務對象的生活。接著,還要問「怎麼做?」(How),我們是否給予工作者自由運用智慧與判斷力,解決每天工作中會遭遇的問題? 在沒有嚴密的監督下工作,相信他們會盡力去做是因為「想要」做好?

我聚焦在工作和工作環境的設計,是因為我認為如果個別工作者在極度缺乏意義的環境中工作的話,能做的事非常有限。不過,我也不想讓社會在這件事上完全不承擔任何責任。

對於我們在做的工作以及要求別人去做的工作上,都要思考這些問題,工作的世界、乃至於人類生存的世界將會大大改變,人性也會改變。我們將能使工作者過著更豐富快樂的生活,所有人都會因此受惠。

最後,我們要思考「什麼時候?」(When), 這種混亂的時代是適合試著改變工作的時機嗎? 還是應該要等到經濟更繁榮、更穩定時,再來做這些事?我們總是有藉口保持熟悉的現狀,總是會找理由不去改變我們對工作以及對人性的觀念。但是我並不認為好理由存在,事實上,改造工作環境可能對經濟體系的繁榮與穩定作出顯著貢獻,就算這些改造不能使我們獲得更高薪酬與物質回饋,也能在其他真正重要的層面豐富我們的生活。

搖滾樂壇巨星布魯斯.史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在多年前接受《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 )採訪時,談到他極成功的音樂生涯: 音樂保持我的活力⋯⋯音樂是我的命脈,我知道。為了音樂放棄電視、汽車、房子之類的東西, 不算是美國夢, 這些到頭來都是安慰獎而已。

如果你在追求安慰獎,而你也追求到了,你會相信這些就是最終目的,那麼你就受騙了,因為這其實只是最小獎而已。一不小心,你出賣自己,讓最好的你迷失。因此你必須謹慎,莫忘帶領你往前的初衷,往更高領域邁進。

我們的社會不應再繼續甘於安慰獎,我們應該要求自己、同事及雇主,一起追求更高境界。我們應該結合起來,揭露那長久以來形塑工作環境的人性思想根本是錯誤的意識形態。這樣我們才會有更好的醫生、律師、教師、美髮師、工友以及更健康的患者、接受更好教育的學生、更滿意的顧客。形塑更高尚的人性,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

 

本文授權刊登自:我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