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的類別:除了按同學、同事、家人等來分門別類,還有別的方法嗎?
你的手機裡是否設有聯絡人群組?如果有,分別又是哪些呢?絕大多數人的分類方式是按照:家人、高中同學、大學同學、第一份工作的同事等等。就算是第一次辦手機的人要把聯絡人分門別類,大概也脫不了這幾個群組。我們在認識朋友時,經常會不自覺地為他們貼上標籤,諸如泰熙是社團朋友,秀賢是第二份工作的同事,聽起來是不是很理所當然?
那如果把一間咖啡店裡的器具依照產地來分類擺放,你覺得行得通嗎?中國製造的有紙杯跟塑膠攪拌匙;日本製造的有玻璃水杯;歐洲製造的則有咖啡機。這下子若是想要作杯咖啡,恐怕得先把所有器具的產地和位置熟記才有可能找得全。諸位,分類只有在呈現出「用途」時才有價值。
當然啦,在哪裡或怎麼認識的,也有可能是人際關係重要的註記。但如果可以重新思考一下分類的準則,就可以用全新的角度看待與他人之間的關係。
恩美是個設計師,一人公司獨力接案,平常多半會透過友人介紹與參加各種聚會來拓展生意,然而她跟大部分的人見過一、兩次面之後,就算覺得對方值得深交,也往往難有後續。恩美的手機裡一樣有很多群組,像是同學、義工朋友、讀書會等等。於是我問她,想擴展人際關係的主要目的為何。
恩美說:「我想找到可以和我一起共事的人,像是一個認同我公司業務性質的設計師,也想從社交網絡擴展客源,另外,我也想遇到可以長期投資我的公司、給我專業上建議的人。」接下來,我們一一檢視了她手機裡的聯絡人,我要求她增列三個群組,分別是潛在同事、潛在客戶與潛在投資者,然後把手機裡有可能發展成這三種關係的朋友名單抓進去。
「哇,沒想到跟我有可能在工作上合作的人竟然已經多達五十個!」
原本只是普通的手機通訊錄,在依照你的需求重新分類後,搖身一變就成了一條條的黃金人脈。
除了生意上的目的之外,你還可以依照自己的其他需求,把人際關係重新梳理分類。分類並不是在幫熟人們「貼標籤」,而是在把關係「重新下定義」。試想一下,與其把承憲這個朋友歸類在「高中朋友」群組裡,若把他抓進「旅行良伴」這個類別裡豈不是更有意思。說不定在看到新的群組名稱後,你還會興起想要說走就走的旅行衝動。
●關係的經營:常保聯絡,感情不會散?
很多人喜歡把「要常聯絡」掛在嘴邊,但真的只要勤於聯絡,人際關係的品質就會比較好嗎?大致上說來不算錯,但並不是百分百正確。
每次逢年過節,手機三不五時就會捎來賀節的簡訊聲,感覺自己好像很有人氣,但一看就知道是轉貼的罐頭訊息,誠意很難加分。對於這些千篇一律、連收訊人名字都懶得寫的文字,有些人連看都賴得看。國內三家軟體開發公司曾經進行了一項民調,發現大約只有二十五%的人會回覆這種制式的問候簡訊。
目前坊間累計已有超過十本「簡訊教戰守則」這類主題的書,由此可見,很多人對於傳訊息的眉眉角角摸的還不夠透徹。當你收到「春雨淋濕大地,為嫩苗注入一股鮮綠色的生命力。希望您今天同樣也活力滿滿,度過愉快的一天」這樣的簡訊時,相信你不會感激涕零,而是不自覺翻了一個大大的白眼。常保聯絡是好事,但是缺少心思的敷衍式問候只會危害關係。
講回二○一三年二月父親去世時,因為靈堂設置在偏遠的濟州島,所以我刻意不公布地點,傳慰問簡訊給我的人也因此不在少數了。絕大部分都是寫些「希望您父親一路好走」這樣的內容,而英培 (Impact) 公司負責人韓東憲先生傳給我的簡訊,卻讓我動容不已。
02/04 下午 4:11
我知道任何話語都安慰不了您父親已經不在的缺憾。我能感同深受,因為我父親離開愈久,那股失落感愈大。現在回想起來很感恩,因為父親當初是因病過世,在照顧他的期間就已經做了最壞打算,於是盡可能多陪伴他,也把對他的愛說出了口,他走了雖然覺得難過,但是沒有遺憾。希望你能用思念填補傷悲,這樣你父親才能走得更安心,他一定會感受到你的心意,安祥地歸去。真心為你還有你的家人祝禱。
大概是因為韓先生同樣經歷過喪父之痛,所以特別感同身受。這些話觸動了我,心裡覺得份外溫暖,這是再昂貴的花籃和再豐厚的奠儀都比不上的。訊息的長短、見面次數的多寡、禮物價值的高低,都決定不了人際關係的深度。對於自己珍視的人,千萬不要敷衍了事;對於心存感激的人,切記一定要展現足夠的誠意。這不是你該把工作上唯「效率」是從的那一套搬出來的時候。
凡事求效率是一種任事方法,但不能確保產出優質的人際關係。切勿因為貪快而犧牲掉溝通品質。後面將會陸續介紹幾種人脈的經營之道,至於能不能利用這些方法來獲取最大效益,則是操之在怎麼運用。只需記得,不論是再怎麼神奇的妙法,一旦少了真心誠意,只會適得其反。
●關係的清理:要刪掉朋友,這⋯⋯太不像話了吧?!
當我告訴朋友我正在研究人際關係整理這個主題時,最常聽到的反應就是:「整理到人身上去啦,會不會太誇張了一點啊?」然而,人際關係確實有清理的必要,最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在戀情走不下去時,決定分手也是人際關係整理的一種。
前來找我諮商的正修是一位二十初頭的青年,目前休學中。「其實我只想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但是大部分的朋友都是以進到大企業或當公務員為目標。我知道一份穩定的工作並不是幸福的保障,所以到處認識人,想要拓展人脈。以前跟朋友分享一些新奇有趣的經驗時,他們都當我是在炫耀,我心裡會覺得很不是滋味,後來就漸漸和這些人疏遠。最近遇到了一些頻率相近的朋友,很快就和他們打成一片。我作的選擇是對的嗎?」
人在二十到三十歲階段是自身變化最大的期間。很多人會開始思考:「跟價值觀不同的人很難再繼續維持以往的關係,該怎麼辦才好呢?」
當人際關係觸礁,大致上有三條路可以走。
第一個解決之道是冷處理,任由關係生滅。
很多人會用這個方法而不會開門見山地說「我們不要再見面了」。關係走到這步田地時,雙方見面的次數會驟減或經常因故取消,就算見到了面,也是草草結束。這麼幾次之後,聚會的間隔會愈拉愈長,到最後自然就斷了聯絡。
第二個方法是主動整理。
比方說,向對方坦白說今後不想再往來了,並在最後一次見面時大方給予祝福。這個方法講白一點,就是當面畫清楚河漢界,本書會針對這部分做更具體的說明。這方法乍看之下是在自找麻煩,但如果處理得宜,雙方很有可能不但前嫌盡釋,還能發展出比原來更特殊的關係。
第三個是力圖挽回情誼。
就算耗費許多時間和心力也在所不辭,只希望雙方能回到當初的好交情。以正修的情況來說,我會建議他向老朋友進一步說明自己的夢想,給朋友一個理解進而產生共鳴的機會。比方說,他可以邀請朋友來首爾玩,親眼見識自己感受到的一切。這個方法雖然比較吃力,但如果彼此的友情值得珍惜,絕對值得努力。
至於選擇哪一個方法比較好,端看你跟對方的關係深淺與自己的心意。需要特別留意的是,別盲目追求關係的天長地久。
有些人會短暫成為我們生命裡的要角,完成階段性任務後就悄然退到幕後。小時候嚷著長大後要跟爸爸結婚的女兒,注定會轉投到進女婿的懷抱;曾經的拜把之交,也不一定會陪你走到人生的後半段。人生無常,關係無常,想想你生命中那些曾出現的短暫過客吧。每個人從小認識新朋友到大,但交情維持超過十年的占不到朋友中的五成。不管我們願意接受與否,人際關係都會隨著時間產生本質上的變化,有些人的出現不是為了陪我們終老,而是在人生某個重要的時機點上推我們一把。同理,我們也可能只是別人生命中的一個精彩片段,但這樣已經足夠了,不是嗎?
我的女兒舒榛小時候很喜歡吸奶嘴,旅行時如果忘了帶就會鬧個天翻地覆。對她來說,奶嘴是伴,是很寶貴的東西。但她現在四歲了,繼續吸奶嘴只會妨礙牙齒發育,而且容易引發情緒問題,該是她跟最愛的奶嘴告別的時候了。她在戒奶嘴的頭幾天晚上會嚎啕大哭,現在已經可以慢慢適應。
舒榛之所以需要跟奶嘴保持距離,是因為曾經有助於安撫情緒的奶嘴現在反而有害成長,說再見是不得已的選擇。戒掉奶嘴,牙齒可以長得更整齊,說話時發音也會比較標準。
人際關係也是一樣的。如果一段關係對你的生活不再是加分,而是減分,我建議你,大方感謝他過去的陪伴,然後分道揚鑣。一開始或許會感覺痛苦,但是唯有把位子空出來,那個適合與現在的你並肩而行的人,才有空位遞補上來。
本文授權自李茲文化/尹善鉉《跟任何人都能打好關係:把平凡聯絡人變超強人脈的整理課》
《跟任何人都能打好關係:把平凡聯絡人變超強人脈的整理課》作者:尹善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