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不果斷?什麼是拖延?

什麼是不果斷?什麼是拖延?

什麼是不果斷?什麼是拖延?

「我會解決我的拖延症,你等著瞧吧!」

你是否曾經為了逃避做某件重要的事情,結果選擇全心全意投入另一件完全無關緊要的事情當中?

我在寫最後一章時(其實只有兩頁)就有股衝動,一心只想把會議室裡的紙箱拆掉,扔進大垃圾桶裡。我彷彿靈光乍現,意識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在那裡呼喚我。

沒錯!我一定要拆、箱、子(這是我這輩子從沒做過的事)。就是現在,以救贖和人性之名!最有趣的是,在過去的三十八年裡,我從未有過這種衝動,但一想到「寫書時間」,拆箱子這念頭就瞬間佔據腦海!而且接下來我做的事情聽起來可能很瘋狂:為了證明寫書的重要性,我選擇去聽有關拖延症的有聲書來研究我為什麼拖延我的寫書工作!

在你批評我的做法之前,請記住:大家都有類似的故事。有些可能是慣性,有些可能就發生過那麼一次。我是因為寫書,或許你是因為該剪頭髮?又該採購了?還是因為被迫立刻清理冰箱?

什麼都不做其實並不容易。你必須非常小心,因為瞎忙會很容易導致你做了不必要做的事情,逼你不得不放下一切。

但情況可能還不只如此。至少在上述例子中,你還有做一些事情。說服自己「必須先萬事俱足才能開始」的念頭,才是真正狡猾的想法。

「噢,你看,這房子得好好打掃一番。辦公室需要重新調整,文件也要歸檔。我現在真的得把床鋪好,趁現在把床單換一換。然後還要趕緊把紙箱壓平,垃圾快被收走了,再不做我就會錯過這輩子唯一一次能讓生活平衡的事情。」我們將在第八章進一步探討這種所謂的「提前症」(pre-crastination),以及之所以把平凡無奇的事情當成大事處理的各種神奇原因。

不果斷與拖延症會以各種隱蔽方式出現。或許你只是沒遇到對的時間點,所以才無法做出決定。你可能會做決定,卻又不停質疑自己,永遠無法百分之百支持自己的決策。你可能做下去了又改變心意,覺得含糊、猶豫,或是缺乏清楚與堅定的感受。即便去哪裡吃晚餐這種小事都可能讓你腦袋打結,對吧?

當個人的價值感與獨立感受到威脅時,我們就會選擇拖延,逃避面對困境。如果為了獲取更多有用的(生存)功能而需消耗大量能量時,我們也會選擇拖延。拖延不是病,也跟身分認同(危機)無關,這就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就算有些老套,但非常管用。這套機制會讓我們選擇什麼都不做。

接下來要討論的是「為什麼我們會拖延」。如此一來,你會更深入了解,知道在什麼情況下做出適合的決定。因為,拖延有時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以上內容由商周出版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拖延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