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聽話者的立場說話

站在聽話者的立場說話

「我男朋友都不聽我講話。」
「最近的年輕人實在很難溝通。」

常常聽到這種不滿和牢騷。每當聽到這種話時我都會心想:「啊,他們就是站在界線的另一邊不動的人啊。」這裡所說的「線」,就是說話者和聽話者之間的「界線」。

線的這一邊是「I」(我=說話者),另一邊是「YOU」(你=聽話者)。

由於有這條界線,兩者站在不同邊,而呈現對立關係。在這種狀態下,「I」說的話無法越過界線,傳達到「YOU」心中。所以,要聽到彼此說的話,就必須越過或消除這條線。

任何人應該都有過處於這兩種立場的經驗。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候是說話者,有時候是聽話者。因此,照理說,每個人講話時應該都能理解聽話者的心情。如果能理解聽話者的心情,就能輕鬆越過界線。可是,人只要成了「說話者」,就會忘記聽話者的心情。

在教育課程的大學實習生身上,經常可以看得到這種典型例子。他們平常是聽老師講課的學生,應當能充分了解,對聽課的人來說,什麼話會讓人想聽,什麼話則讓人覺得無聊。

儘管如此,實習中他們一旦踏上講台成為「說話者」時,卻忘記聽話者的感受,只是一股勁兒地講課。然後又感嘆:「學生都不聽課。」

認為「自己這麼認真講話,對方卻不願意聽」,這正是聽話者聽不進去的理由。人一旦覺得「別人不聽我說話」,就是站在界線的這一邊,將對方視作他人,不去顧慮對方的心情和想法。請越過界線,和對方站在同一邊,試著同理他的心情。然後,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他們想聽什麼話,這樣才能讓別人願意聽你說話。

「讓別人願意聽你說」,而不是「要別人聽你說」

「讓別人願意聽你說」,跟「要別人聽你說」有什麼不一樣?

「讓別人願意聽你說」,是引導別人主動產生想聽你說話的意願。本書所介紹的「讓人願意傾聽的說話術」,就是營造這種狀況的方法。它不是要別人聽你說話的技術,也非說話技巧,而是讓別人自願想聽你說話的技術。

聽我這麼說,你可能會想到什麼奇怪的催眠術,或是操控心靈的技巧等,但絕非如此。施行那些方法,是即使對方不喜歡也硬是要做,或是不顧對方的想法,硬是將自己的要求強加於他人。但我的方法,出發點完全不同。

讓別人願意傾聽的說話術,是把尊重對方擺在第一位,所以,能讓人產生安心感與信賴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會對我們說的話感興趣,會想聽我們怎麼說。為了讓別人願意傾聽,絕不可強迫對方,也不是去改變他們,一切都是看我們自己怎麼說、怎麼應對。

說話的一方,不是單方面自顧自地說話就好,同時也要越過界線,努力去消除這條線。如此一來,隔開說話者與聽話者的界線才會消失,「I」和「YOU」才能變成「WE」,也可瓦解「我是說話者」vs.「你是聽話者」的對立關係,變成「大家站在同一個立場」,這樣聽話者才會有意願聽,而說話者所說的話才能被聽進去。

以上內容由時報出版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為什麼你說的話都沒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