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自私」,再談「無私」!女人要幸福這樣做

1437554619-4164747299_n

文╱Ada

「今天的自己創造了哪些價值?」、「現在的自己幸福嗎?」睡前我都會問自己這兩個問題,或者應該說,這兩個問題,長期困擾著我。不過前陣子,這樣的狀態因為一句話,稍微改變了一點點。

在《不完美,其實也很好》一書中,有句話我認為很適合對人生迷惘的人們謹記在心:「真正的智慧是能夠針對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花上一生的時間持續探究。」說這句話的人,是前日本國策顧問田坂廣志。

對於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我們窮極一生去追逐,渴望找到答案。「想要變得更快樂」是一件很好的事,偏偏現代人越活壓力越大,我們每天為了創造貨幣,從早忙到晚,再花掉大把貨幣給自己來頓大餐、歡唱KTV「犒賞」自己,然後再去用勞累換貨幣,以撐起自己的物質生活,形成惡性循環。但是這樣的生活一直過下去,快樂好像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1437554775-2167106767_n

而且最麻煩的是,自己的幸福就夠我們煩了,但我們又因為太容易考慮別人,總是把「自己」縮到最小去配合別人、去符合社會主流期待,然後更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怎樣才快樂。

舉例來說,台灣女人大學一畢業,就會立刻面臨一個問題,身邊親戚會開始問你:「什麼時候要結婚啊?」、「那個我同事的朋友也單身,要不要認識一下?」撇開社會對單身者的各種不友善不談,通常長輩這樣說,我們也會因尊重對方是「比自己年紀大的人」,而不敢拒絕或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
你因為不想破壞人情而噤聲,但其實內心相當不舒服──明明沒有存在著所謂「最幸福的答案」,明明還有討論的空間,但我們總選擇讓著別人,不夠強調「自己」,而落得只能自行消化情緒。

所以,我們生活中的難關總在於「不知道自己怎樣才會幸福」,或是因「無法說出自己的想法」,弄得自己心情不佳,但其實你可以活得更快樂一點!關鍵就在於你要「允許自己可以肯定自己」。怎麼做到呢?看看以下這4個做法:

1437554620-1738314043_n

一、放棄「以他人為本位」

結束一天工作的辛勞,此刻你只想好好放鬆,偏偏同居人一進門就絮絮叨叨抱怨著工作上的瑣事,你其實覺得很煩,但覺得請對方不要說下去很失禮,忍耐到最後的結果就是,對方抱怨完贏得舒爽的情緒,但對方身上的負能量,卻轉到你身上了。這種惡性循環,便是「以他人為本位」所造成的;如果自己能再重視自己一點,勇敢說出「不好意思,其實我現在也很累,只想一個人靜一靜,應該沒辦法幫到你,我們可以隔天再說嗎?」事情會好很多。

夏目漱石曾說:「如同自己能尊重自己的個性般,只要社會允許,認同並尊重他人個性的風潮總有一天會到來。」如果我們「忍耐著」別人的某些作為,便代表你可能不夠尊重自己,因為一個清楚自己個性、能尊重自己的人,自然就能理解與自身個性不同的存在,轉而尊重別人。所以老是順從別人,其實是無法讓你打從心裡尊重別人的,絕對會越活越痛苦。

二、告訴自己「沒有改變沒關係」

人會有憂患意識,認為自己最好要「不斷變更好」,這是很棒的想法,但如果因為覺得自己短期內沒有辦法使自己變更好,也絕對不要慌張,因為「現在沒有改變」是正常的,改變也需要練習,就算是停滯不前、原地踏步,總有一天你也會踩著因原地踏步而嚴重磨損的鞋跨出去的,不是嗎?

1437554662-2747479934_n

三、不用有所作為也沒關係

不知為何,我們人時常會有一種使命感,覺得自己一定要有所作為,一定要對社會有實質貢獻。但如果自己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心意,一味朝著「感覺這樣才有價值」的方向前進,只會越來越痛苦。好比說,現在這麼多人在創業,所以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在30歲以前要存到第一桶金,然後開一家自己的店造福人群。不是說這個想法不好,而是你真的想創業嗎?還是只是因為大家都在創業,好像要成功就只能創業?其實讓自己幸福的不二法門,就是要了解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如果自己就是想當個小小員工,又何必說服自己去當老闆?一定要創業才叫「有所成就」嗎?

四、你不必為別人的情緒或不幸負責

現在人不快樂的原因,很多都是因為為了配合別人的情緒所導致。有些事明明自己不想做,但怕對方生氣,於是忍氣吞聲,這其實是一種很傲慢的心態!因為若連對方心情好壞的責任也要扛的話,其實根本就越權了,因為這個行為的出發點,是從「對方無法為自己情緒負責」所衍生出來的,認為對方的情緒,會完全取決於自己的態度。

節錄一段野口嘉則在《不完美,其實也很好》中提到心理學家波爾斯的〈完形祈禱文〉:

我是我,你是你。若我們碰巧心靈相通,那將是美好的事。若無法心靈相觸,那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是啊,我們為什麼要自大地幫別人打理情緒呢?聚焦在自身上吧!先有「私」,才能談「無私」!自己的情緒非常重要,我們常說要多跟別人「溝通」,以取得最棒的方案,但跟自己溝通絕對是最重要的,你才是能夠陪自己走一輩子的人啊。

──部分內容摘自《不完美,其實也很好

原文出處:愛在三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