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成績單的童年 / 在大自然中學習,培養觀察力

4929687589_6dd6b4ac53_z

在大自然中學習,培養觀察力

瑞典有句俗諺:「沒有糟糕的壞天氣,只有不適宜的衣著」。老師們在孩子們入學前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家長為他們備妥雨衣雨鞋、雪衣雪鞋及手套,因為只要裝備對了,小孩就能每天風雪無阻地在戶外活動。

孩子們每日的活動範圍不僅限於教室或幼稚園,鄰近的運動公園、森林、馬場及社區裡的體育館及各個遊戲場,都是他們會出沒的地點(法律也規定,學校方圓三百公尺內一定要設置遊樂場)。根據瑞典的研究指出,在戶外活動的孩子會更健康、更有抵抗力,骨骼的發展也會比較好。

除此之外,老師也會依照四季的變化帶領孩子從事「當季」的活動。舉例來說,夏天到森林採藍莓跟覆盆子,享受現採現吃的樂趣;若有剩下的就帶回學校,給廚房的阿姨做甜點。秋天撿松果、枯枝、楓葉跟栗子,回到學校後孩子再用這些素材裝飾教室櫥窗。

冬天到運動公園的小山坡去滑雪橇、堆雪人,或是用水染色後做成掛在樹上的冰塊吊飾。春天躺在森林的草地上聞花香、聽鳥鳴,老師還會帶孩子們撿樹枝生火,烤熱狗。在過程中灌輸他們「到森林伐木需要申請許可,一般人只能撿拾地上樹枝」的法律概念,以及烤完肉要記得確實滅火,以防止森林火災的生活常識。瑞典人就是這樣帶著孩子,觀察周遭環境的變化,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學習。

鼓勵孩子創新、跳脫思考框架

在瑞典,小孩只要滿一歲,父母就可以選擇是否要讓孩子上幼稚園,還是繼續請育嬰假,在家陪伴孩子。大部分的瑞典人都會選擇慢慢地減少育嬰假的時數,讓孩子部分時間在幼兒園跟其他小孩過團體生活,自己也有餘裕可以調適重新回到職場的步調。

台灣許多家長都生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所以選擇幼稚園時除了考慮到雙語教學,最好還能提供系統化的認知課程,這樣一來,等到孩子上小學馬上就能與學校的進度接軌(很多孩子甚至在幼稚園就提前學了小學的教材)。這樣的選擇條件,恐怕無法在瑞典找到一所符合台灣家長標準的幼稚園。

雖然瑞典的小孩滿一歲就能上幼稚園,但根據我多年的觀察,孩子們在幼稚園的生活就是「玩」(Play-based)。幼稚園老師會規畫不同的「玩樂」角落,小朋友們可以在這些角落繪畫、玩積木、串珠、閱讀、角色扮演、扮家家酒……等。我家三兄妹的幼稚園,除了提供某些可讓孩子發揮創意玩耍的「玩具」外,也有各種不同的「素材」。它們大多數都是資源回收再利用的,像是瓶蓋、口香糖盒、紙桶、石頭、布料、木塊等。同樣的素材在每個孩子手中總會呈現出不一樣的玩法。

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瑪麗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認為身為老師,不要想「主動」地去「教」孩子,應該用「觀察者」的角色來關注孩子的一切行為,以孩子為中心,透過設計及製作具有啟發性的環境及教具,鼓勵孩子盡情地遊玩及操作,讓孩子能透過實作來學習。這跟幼稚園老師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

他們尊重孩子的獨特性、鼓勵孩子們跳脫思考窠臼,玩出屬於自己的玩法。若是孩子有新奇有創意的點子,老師還會特別安排「發表會」,讓他們上台解說自己創作的緣起。有次小比利用大小不同的圓紙桶,放在投影機上,再投射到布幕,開起幼稚園裡的「電影院」。

老師發現這個遊戲很有趣,就要小比上台介紹,後來加入的小朋友越來越多,大家也激發出更多的創意。幾位老師為此還召開了多次討論會,看如何能帶孩子深入這個主題,也借了許多關於怎麼玩「燈光」的書給孩子參考。

後來孩子們又利用從超市回收的小水果籃及有顏色的透光積木,做出了PUB舞池,有位小孩自願當起DJ負責播放音樂,讓所有孩子玩得不亦樂乎。這種鼓勵創新、跳脫框架,別輕易說「不可能」的學習環境,訓練孩子們的思考更靈活。

 

(本文出自平安文化/ 蘿瑞娜 《沒有成績單的童年:瑞典媽媽這樣教出獨立、自信、有創意的孩子》)

21212122107沒有成績單的童年:瑞典媽媽這樣教出獨立、自信、有創意的孩子

作者:蘿瑞娜
出版社:平安文化

 

圖片來源:eps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