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職涯:40到70,熟齡世代打造最熱血的工作指南

16824280347_9d9b71a419_z

二十年後,會更讓人後悔的不是做過什麼,而是當初想做卻沒能去做的事。
—馬克.吐溫

過去一百年來,美國人的平均壽命已經從四十七歲增加到七十八歲,不論如何,長壽應該是值得開心的事,不過這些額外的時間也可能會帶來額外的焦慮。

數以百萬的年長者就像貝蒂‧傳瑞丹在《女性的奧祕》一書中所描述的家庭主婦一樣,儘管物質充裕、家庭幸福,卻感到壓抑、孤獨、找不到自我,求助心理醫生和專家卻無法準確地找到問題的癥結。人們在這段時間仍然充滿活力、大有可為,該怎麼好好運用這多出來的時間?怎麼做才能讓這段額外的時間過得有意義?如何能貢獻社會又有收入,正是我們要探索的問題,假如幸運的話,就把適合自己的路找出來。

你會挑這本書也許是因為你也面臨了這樣的情況,可能是碰了壁、丟了工作,也可能只是好奇想看看這本書在說什麼?可能是你的退休計畫成了泡沫,也或許你根本還不想退休。你可能年過四十,思考著接下來三十年的職業生涯如何規畫,也可能五十五歲了,正考慮再次投入職場,甚至是七十歲了還閒不下來,想找份兼差增進生活意義也增加收入。

往好處想,你還有時間去從事或是尋找你有興趣的事、去做你認為重要的事、去幫助別人也幫助自己,長壽讓我們都有更充分的時間,把生命發揮到極致。

安可職涯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新潮流正在發生,越來越多戰後嬰兒潮世代,正用行動改寫二十一世紀的中年生活,有的人退休後再回到職場,從事貢獻社會的工作。這些時代的先驅體認到,多出來的時間可以用來自我探索,連結過去累積的經驗和智慧完成新的夢想,而且這些所謂的夢想,通常是那些早年自己沒能完成的事。

希望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這樣的念頭,似乎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更強烈,就像是埋藏在中年人的基因裡一樣。這箇中緣故不難理解,人到中年幾經歷練,知道有哪些事情得有人去改善,也了解幫助別人,就是讓自己感到幸福最簡單的方式。

雖然那些未完的心願,到最後或許只落得去學個樂器或開個麵包店,不過他們的內心仍不免有種渴望,想要盡一份力為後世留下些什麼(心理學家艾力克.艾力克森稱這種想法為「提攜後輩」),隨著年紀而來的往往是擔心會讓自己後悔的事(要是我沒有……),再加上自我催促(此時不做,更待何時?),配上責任感(捨我其誰?)。當時機來臨、一切看來有可能時,這些想法會激盪著中年人回憶起年輕時的理想。

有趣的是,這股想讓世界更美好的衝動,喚醒的似乎不只是從來未曾投身公益的人,還有那些原本就從事社會工作的人。差別在前者試著加入社會工作的行列,後者則往往會換個新方式回饋社會。

更重要的是,證據顯示人們到了中年,往往會希望成就更遠大的目標。我們都知道人的身體狀況總是無法避免的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漸漸衰退;有些事情可能記不牢,像是電影裡男主角的名字,或是家裡的貓咪餵過了沒;上館子吃飯更是一大挑戰,老眼昏花在餐廳暗淡的光線下,根本看不清菜單,退化的聽力加上四周人聲吵雜,更是聽不清同桌吃飯的朋友在聊些什麼。

不過最新的神經科學研究顯示,有些事反而會隨著老化而進步:我們變得更有同理心,也更懂得組織及連結不同的想法,用來解決複雜的問題。不可否認地,我們的確隨著歲月變得越來越有智慧。

這種現象不但經過科學驗證,在現實生活中也處處得到印證。馬克.沃爾頓,前CNN新聞主播,現在是教導人們提升領導力的講師。在他的《潛力無限》一書中探討了年長者的理想與抱負,他認為人即使活到了七、八十歲甚至更老,都還是充滿抱負和創造力,這不但常見,而且人到這年紀本來就會這樣。

馬克對我說:「你或許記不得把鑰匙擺哪去了,不過卻可能有解決重大勞資糾紛的本事。那些腦袋不靈光的時刻,不過是閃了神而已。」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麼國會議員的平均年齡都差不多在六十左右;而世界各國領導人穩坐大位、或偉大的藝術家達到顛峰的年紀,通常都已過壯年。除此以外還有一個很實際的理由促使退休的人再回到職場:現在人越來越長壽,每過一天都會有一天的花費,看著退休金受到經濟衰退影響,老人福利也在縮水,安可職涯可說是在晚年維持穩定收入的好方法。

企圖心、熱忱和薪水,是讓人加入安可職涯的要素;這是種結合了自我實踐與貢獻社會的職業生涯。一位五十歲才開始學法律的婦女,為她的社區裡不公不義的事發聲;退休廣告總監成為了美術老師,她不只能再多工作十五年,還能把自學生時代累積的創意發揮出來;一位無業的工程師,在國外遊歷時發掘了問題、帶著解決方案回國,然後就創了業為自己帶來龐大的商機。

加入安可職涯的人形形色色,有白領、藍領也有無業的人。有越來越多不曾真正在職場上打滾過的人開始兼職,這裡面有人只有高中畢業,也有人有好幾個學位,有人是帳戶裡頭所剩無幾想要賺點生活費又能有點貢獻,也有人只是發揮善心,純粹想助人而已。

加入安可職涯的動機常來自於原先的工作,比如被裁員、面臨退休或是迫不及待想退休;而安可職涯計畫本身則多半是受工作以外的因素影響,比如說子女已經成年自立門戶、遭受喪父或喪母之痛、結束一段婚姻或戀情、生病,或是從郊區搬到市區。

研究指出,美國約有九百萬人已經在退休後重新回到職場,另外還有三千一百萬人正在尋找這樣的機會。這些人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但不變的是,多數人希望在這個階段不只賺取收入,也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一點改變。

投入新的工作並沒有那麼快、那麼容易。一般來說,中間的過渡期會是一個蛻變的過程,從一開始的跌跌撞撞、嘗試錯誤,然後堅持下去到開始發揮創造力,直到最終能夠獨當一面。有的人會選擇從事和本業相近的工作,不過多數人還是會想要徹底改變。轉換職場對任何年紀的人都不簡單,尤其當身邊親友不支持,加上所處的職場多數是年輕人,而這些年輕人對年紀跟自己爸媽一樣大的同事不怎麼友善時。

隨著越來越多人進入安可職涯、越來越多機構提供協助和輔導,這個過程慢慢變得稍微容易一點。社區課程和安可職涯諮詢師們,在全國各個城市幫助人們走出過渡期,社區大學提供針對各領域的安可職涯所設計的培訓課程,包含醫療、環保、社會服務和教育。

「安可職涯獎助金」獎助合作機構,只要是跟非營利組織有關的職訓課程,都可以申請經費輔助。一些機構像是The Transition Network、ReServe(見266頁)和Coming of Age都不斷在全美各大城市設點,成為幫助並支持在地年長者創造安可職涯的中心1。

正因為重新建立一段職業生涯並不容易,甚至讓人心慌,所以這樣的支持不但重要而且必要。就我曾遇到過的例子來說,有人三十年都沒寫過履歷表了,連張大頭照都沒有,更別說是求職,對他們來說要上網張貼履歷,甚至自我宣傳,感覺就是完全不對勁。要和自己兒子、甚至孫子輩的人,一樣去念書、一樣去找實習工作,可能讓人覺得尷尬,甚至感到很荒謬,加上可能被那些看來像毛頭小伙子的年輕人面試,讓人想到就卻步。談到這裡有沒有發現漏了個東西?有!一份指南!一份可以陪你走過安可職涯的各個階段,面對所有挑戰、築夢踏實、迎接成功的指南。

進入安可職涯的時刻

要如何知道自己已經準好加入安可職涯?一般來說,是在你面對一連串的挑戰、困難,或是開始有所領悟時,那大概就是時候到了。每個人的安可職涯的故事都不同,但就如同人生每個重要的階段一樣,會有類似的模式。當你閱讀下面故事的時候,想想裡面的場景,是否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不想再過與生活賽跑的日子

當孩子們都長大、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以後,五十三歲的蘇旺.史密斯終於有機會好好檢視自己的人生。她是個單親媽媽,一路從美國紐約花旗集團基層做起,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取得學士學位。

她得到了什麼?只有每週六天、每天十二小時不停的工作。有天她頓悟了:現在孩子都長大了,只剩我自己一個人,不用再這麼拚命工作了,然後她想都沒想就辭職了。離職第二天她進入了一個「迷迷糊糊」的時期,曾經她是忙得整天電話響個沒完,突然間變得好像身邊的每個人都在忙,只剩她自己一個人閒賦在家,她知道自己得和家人、朋友重新建立關係,但她已經準備好之後要把全部心力放在自己身上。

如果你已經揮別過去,就表示要重新開始,不能再用以前的步調來過日子了,你得調整作息,離開那些繁重的工作以及和生活賽跑的日子。不過在你真正放慢你的步調之前,或許還很難好好思考自己的下一步。

難道這輩子就這樣?

南茜.庫洽克在「全美教育協會華盛頓特區分會」服務了二十七年,看過有人退休後還沉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她心裡暗自發誓,要在無法自拔之前就離開這份工作。

她說:「基本上我喜歡我的工作,日復一日規律的生活讓人感到很放心,但我總有股『難道這輩子就這樣?』的感覺,覺得是不是時候該給自己一些挑戰、做點不一樣的事情。」她在達到退休資格十八個月後就退休了,接下來就像她先生形容的「好戲上場」了。她有時間做瑜伽、教瑜伽、四處旅行,還能上劇院看戲去。她還有想回饋社會的念頭,只不過需要一些時間想想該怎麼做。

當你有股「難道這輩子就這樣?」的感覺,雖然暫時還不知道要做什麼,不過至少當這種感覺出現,就表示你該要有所改變了。你可以大膽嘗試進入全新的領域,或者伸出一點觸角,試探看看新的可能和機會,直到找到對的、合適的事情。

實現埋藏心裡許久的夢想

丹尼爾.孫古十九歲離開剛果民主共和國到美國念大學後,就再也沒回去過,他心裡一直都想要回去為祖國貢獻心力。當他的兒子尼克獲得了美國杜克大學全額獎學金時,兩個人的夢想有了連結:兒子能夠上一所很好的大學,而他則從沉重的學費壓力中解脫了。

他為公司工作多年,不但從事研發也晉升到了經理的位子,現在他終於能夠放心提早退休了。他當時六十歲,毫不猶豫地向公司正式提出退休,然後馬上開始計畫剛果之行。那次的剛果之行奠定了未來安可職涯的基礎:他創立了一個抗河盲症組織,把必需的藥物帶進剛果偏遠鄉村,拯救了近百萬村民免於永久失明的痛苦。2

如果你心裡有個埋藏許久的夢想,而它一直呼喚著你:重回校園、到國外生活、和年輕人一起工作、挖掘自己的創造力……等等。突然間,生命走到了一個轉捩點,一個讓你的夢想看來不再遙不可及時刻,這可是難得的機會。

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

普莉西拉.珊蒂雅歌原本擔任堆高機駕駛員,被裁員後她做了件四十三年以來一直想做的事:考美國高中同等學力測驗。然而事情並沒有就此打住,她繼續到兩年制社區學院進修拿到副學士學位,還到大學攻讀學士,畢業那年已經六十三歲了。珊蒂雅歌早年曾經遭到性侵,十六歲時輟學後就沒再受過正規的教育,相隔將近五十年後,她希望能受正規教育,用她的學識去幫助其他性暴力底下的受害者。

如果你已經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刻:被裁員、公司倒閉,或是科技日新月異讓你難以跟上時代的腳步,這時與其墨守舊生活,還不如邁出新步伐來得容易些。經濟危機不但帶來衰退,也連帶促使產業轉型,由製造業走向知識經濟,這時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被迫面臨轉變的時刻。

人生的劇變

莎莉.賓漢的三個孩子已經長大自立,而她則結束了一段漫長的婚姻開始自給自足,她思考著,有沒有什麼工作是她想做、而且也能夠勝任的?這些年一直在婚姻生活裡度過,她甚至都沒想到幫自己存點錢。結果,她鼓起勇氣以四十歲的年紀回到學校,接著還繼續去上神學院,最後在五十五歲的時候得到任命成為一位牧師。現在七十歲了,她一手創立並領導一個環境保護部門,目的在幫助教會更環保。整個故事最棒的地方是,這是她第一次靠自己謀生,卻也是最成功的一次。

生病、失去至親、離婚,甚至是小孩長大離開,家裡只剩自己一人,這些劇變都可能成為進入安可職涯的轉捩點。經歷「失去」以後你可能會明白,收拾起難過的情緒,再次投入有意義的工作中,是向前邁進最好的方法。

註解1 —The Transition Network 致力於為五十歲以上的婦女,提供新的資源、機會與人脈的社群。Coming of Age 鼓勵年過五十歲者探索未來、了解自己的潛能,獲得更充實豐富的人生。
註解2 —河盲症是一種經由黑蒼蠅叮咬後發生的寄生蟲感染,該種黑蒼蠅通常聚集在快速流動河流的附近。寄生蟲進入人體後會產出大量的幼蟲,幼蟲死亡後,產生的毒素會進入皮膚與眼睛,導致皮膚劇癢與眼睛損傷。再經過長期的曝曬後,會導致視力衰退或演變成無法復原的失明,皮膚也會轉變為皮膚炎。

 

(本文授權自好人出版/ 瑪希‧艾波赫《安可職涯:40到70,熟齡世代打造最熱血的工作指南》)

12121212128安可職涯:40到70,熟齡世代打造最熱血的工作指南

作者:瑪希‧艾波赫
出版社:好人出版

 

圖片來源:125303894@N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