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傳統與儀式,能使你的家庭更緊密

family-457235_640

很多父母跟我說,現在小孩大了之後都分散各地了,如果家庭沒有一個傳統或儀式的話,家庭很容易就散了,沒有凝聚力。其實一點都沒錯,現代家庭成員在小孩長大之後都已是世界公民,近一點的,可能落腳在台灣北中南部,遠一點的是兩岸或亞洲區,更遠有跨洋的歐美各國,在這樣的狀態之下,還真的需要一點特別的儀式或是家庭的約定讓大家可以有機會緊密的連在一起。

有了家庭的傳統和儀式,就會形成一種約定俗成的默契,這個家庭就有了獨一無二的特質。傳統和儀式可能是上一代傳承下來的,也可以是你當了父母之後建立的,這個傳統會烙印在小孩記憶裏,變成他的DNA,一輩子與家庭共同的記憶。

我給小孩小時候的傳統是睡覺前講床邊故事,因為工作忙碌的關係,我每天只能規律的做到這點,因此這也成了一種我與兩個小孩之間難得的默契,他們小時候都超期盼睡覺時間的來臨,我讓他們自己選喜歡的故事書,兩個小孩很不一樣,一個老是選同一本書,同一個故事,百聽不厭,另一個卻是每天都換不一樣的故事書。我縱使很忙,也會先講完故事後再去加班,一直到他們長大,床邊故事的溫暖仍然是他們最記得的小時回憶之一。

而我對媽媽最深的記憶是新年穿新衣。母親是位縫紉師,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會親手做一件新衣給我們五個孩子。小時候覺得母親像魔術師一樣,大年初一就會變一件新衣給我們,過年前,我們都會跟母親描述我們想要的衣服樣式,然後母親就抽空開始畫草稿,她也很忙,但除夕夜那天她都會熬夜,連夜將五件新衣做好完成。這個傳統變成了我小時候對「年」的記憶,直到現在,我還是會在除夕時幫自己和小孩買件新衣,代表著母親的愛及對除舊換新的期待。這些傳統不過是父母願意對小孩每天做一件有意義且同樣的事,但卻變成了這個家庭獨一無二的記號。

我之前有一位前美國主管,他的家庭傳統就是每天一大早陪家人吃早餐,因為他的工作極忙,所以很難在晚上趕得及回家吃晚餐,所以他就與太太商量,全家養成早起的習慣,扣除出差的日子,他每天在家吃早餐,與小孩聊聊他們學校的事,讓小孩感受到爸爸的關懷。另一位總經理的朋友也在事業忙碌之餘,仍然堅持每天開車送小孩去上學,在車上約十五分鐘的路程跟小孩聊天。小孩長大之後仍然記得爸爸的溫暖。

我的母親走了之後,現在每個星期六晚上回家吃爸爸煮的菜,不管多忙,我們兄弟姊妹及其他小孩都會在盡量周六晚上趕到爸爸家吃頓晚飯,聊聊天,這樣的儀式也變成了我們家的習慣,讓我們兄弟姊妹的感情不會散,也讓父親在母親去世後有一個期盼的夜晚。星期六晚上成了我們兄弟姊妹最珍惜的團聚機會。

我也有很多朋友,在每年的某個時間要求小孩們從全球各地都要趕回一起出國旅行,讓家庭的成員可以齊聚一堂,更新大家的狀況,互吐心聲,增進彼此的感情。雖然現在的通訊軟體很方便也很容易,但是見面,一起旅行還是最不可取代、最親密的一種互動。很多家庭在第三代出生之後更藉此讓堂兄妹與表兄妹之間也有認識的機會。這個大家庭就形成了一個圓,家的意義更加堅固。

能夠的話,開始為人父母的你們,為家建立一個傳統或儀式,這將會帶給你的小孩永難忘懷的「家」的記憶。

 

(本文作者為丁菱娟,歡迎連絡http://www.facebook.com/TingO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