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誤會而結合,也因誤會而分開

因誤會而結合,也因誤會而分開

在面對關係困境時,「連結」重於「解決」。

大部分伴侶之間的「問題」,難以解決,那牽涉到個人認知差距、喜好不同、習慣相異,因此也沒所謂「解決」。需要深入理解,藉著包容、接納,在每次靠近感到挫折之後,依然能注意到對方的善意。

別以為每天見面,就足夠認識對方。常常在雙方不知不覺形同陌路之後,才驚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對彼此已經不再熟悉。

伴侶關係一開始能如膠似漆,常仰賴激情點火。然而,在激情消退之前,如果兩人沒有培養出真摯的友誼,親密難以天長地久。

很多時候,我們因誤會而結合,也因誤會而分開。

我們滿心以為早就瞭解了對方,或許那還只是在表面徘徊,因為我們的童年經驗,還有過去傷痛,以及那些遮蔽著目光的投射,像是一堵阻隔著彼此的透明牆。即便是親密伴侶,很多經驗雖難以共享,這是許多朋友跟我分享的故事,因為對方對於過往的難堪心碎絕口不提。

然而,那些傷疤下的疼痛被掩埋,不一定全然是當事人不想述說,或許是不知從何說起,又或者是不知如何用文字形容。這時,我們除了傾聽,也要透過適切的問題,才可能一步一步走進或許連對方自己都難以觸及的心。

不是所有的交流,都得要帶著十足社會化的目的性。跟某些人聊天,常像碰到鐵板,「講這個有什麼用?」「快樂能當飯吃嗎?」「這樣賺得到錢再說啦!」⋯⋯話不投機半句多!

「如果複製技術足夠進步,而科學家能使一種絕種動物復活,你想讓哪種動物復活?為什麼?」

像上述這個提問,除了帶著知識性與思辨性,還帶著趣味性。但是對於忙碌於生活的伴侶來說,恐怕會默默地以實用與否作為衡量互動的必要性,忘卻了關係的基礎在於兩個人之間的溫度。

多一種方式說,願意聽對方說話,不評價、不批判地好奇對方的想法,本身就是一個目的,對維繫關係相當重要的目的—能認知到這樣的重要目的,並非理所當然,需要透過互動,一次又一次感受彼此的關心與在意。更別說,學著傾聽、試著表達,以尊重的態度求同存異,那本來就是一條走起來氣喘吁吁的曲折上坡路。

這條路不見得一定得要指向哪裡,相伴走在這條路上本身就是我們的目的,那就是我們的日常風景,跟柴米油鹽混在一起的、極容易被忽略的、兩人約定好要共度一生的誓言。

「關於你的付出,有沒有什麼事是被我視為理所當然的?如果有的話,我怎麼做能更讓你感受到我的重視和感謝?」

不小心靠得太近,難免磕磕碰碰不順意。這時可以透過感激,讓我們看到對方不間斷的努力。

衷心祝福您,在不同的提問裡,藉著跟對方對話,一次又一次地跟對方相遇!

本文摘自《我們的365天:學會每天問一題,成為聊不停的親密關係
文章作者/推薦人「洪仲清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