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人本來就沒有必要對他人掏心掏肺。如果能夠成為不恐懼孤獨的人,消除心裡「不想落單」、「不要一個人比較好」的擔憂,就不會再勉強自己去維持感覺不佳的人際關係,自然而然選擇只和「能豐富自己人生」的朋友相處,不再與那些傷害自己的人往來。能否不妥協於人際關係,在身邊留下夠好的人,與往後的人生幸福大有關聯。我並不是要你完全不與對自己無益的人往來,只是建議「保持適當距離」。你無須和他們斷絕關係,但最好不再主動聯繫。就算他們邀約,也盡量找理由委婉地拒絕對方,如此一來就會自然漸漸脫離無益的朋友圈。
◆ 有些「關係」,不維持也沒關係
若你能善用獨處時間讓自己進步,成為對他人有益的人,身邊自然就會有夥伴聚集。因為一旦你對他人有益,身旁的人是不會輕易放開的。即使自己不主動聯繫,對方也會因有求於你而自然靠近——難道你不覺得這樣的相處模式比較輕鬆自在嗎?
如果你因害怕孤獨,勉強自己與難相處的人來往,但又因此感到辛苦,那就應該要在心中仔細盤算並做出判斷了。所謂的「盤算」是指去仔細思考:「對自己來說,這樣的人際關係是否有益?」或許對方也會因此成為精於算計的人,不過如此一來,關係反而變得乾脆明瞭。
以職場為例,公司最需要的並不是大家和樂融融、一團和氣的氛圍,而是每個人的工作效率。唯有持續達成業績,才能獲得認同、在公司確保立足之地。由此看來,就算下班後直接回家,婉拒同事們的邀約、不出席也無所謂。媽媽友的聚會是媽媽們交流孩子或學校相關資訊的場合,有時確實會有所助益,不過其實很多必要的資,詢問學校或孩子就已足夠;至於育兒方面的煩惱,請教專家才是獲得正確資訊的方法。因此,若你不願意,拒絕出席聚會也沒關係,不如趕快帶著孩子回家。
你是否也和許多人一樣,覺得「沒有能敞開心房的對象很寂寞」呢?然而,那其實不是寂寞。畢竟,人本來就沒有必要對他人掏心掏肺。能讓你掏心掏肺的人,難道只是指能無話不談或可以輕鬆對話的人嗎?其實,只要你提高「獨處力」,不再介意他人對自己的想法或看法,那麼無論對方是誰,你都能輕鬆地說出真心話、不再壓抑——不過你當然也不必全盤托出,連不必提的事都說出來。
此外,當你擁有足夠的「獨處力」,能自己消化煩惱與壓力,你將不再需要和他人商量。換句話說,你在與人相處時,能超越「掏心掏肺」的境界。
◆ 別為「合不來」的友誼浪費時間
來自他人的派對或婚禮邀請,往往使人盛情難卻。建議你在出席這類場合前,優先考量自己希望怎麼做、想達成什麼目的。假如是單純陪同出席派對,為顧及他人面子,向其他人打聲招呼致意即可,無需勉強自己交換名片。
就算告訴對方「自己尚有其他行程,只能短暫停留、提前離開」也無妨。派對活動畢竟最重視的是大家都盡情享受,因此先行離開的人並不會成為話題。即便是喜宴後的聚會,其實也只須達到露臉出席之程度即可;身旁可能都是陌生人,沒必要勉強自己與他們相處愉快。沒有可以交談的對象也無妨,你只要保持「獨處狀態」,微笑看著新郎、新娘,靜靜感受會場的熱鬧氣氛就好。
由於想要當下做出正確判斷並不容易,所以人一開始接收到邀約時往往會感到迷惑、無法拒絕。為了避免這個情況,建議你不妨試著列出「人生年表」。首先,將生命長度視為大約九十年,從自己出生那年到往生為止,你可能會歷經小學、國中、高中、大學、就職、結婚生子、公司職務異動或晉升、買房子……,請在年表上標示出這些工作與私人生活之主要事件。
已經邁入三十歲,經過了三分之一人生的人應該能明白——以往的人生轉眼瞬間,接下來的日子肯定也如同白駒過隙。仔細審視自己的人生年表後,你要接著思考今後的人生如何過得無悔。相信你一定不難發現,欺騙自己、與那些不值得深交的朋友混日子、老逞無意義的口舌之快,都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
重視朋友、需要朋友——我想反對這種意見的人確實不多。因此我一再重申,朋友的存在只是豐富人生的一項元素。擁有能夠一起度過歡樂時光的朋友固然很好,但就算沒有也完全沒關係。尤其是那些跟自己合不來的人,根本沒必要勉強維持朋友關係。接下來,完形治療(Gestalt Therapy)創始者波爾斯(Friedrick S. Perls)「完形的祈禱」中之名言,為友情做下註解——
我做我的事,你做你的事。我並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望而存在這個世界。你並不是為了滿足我的期望而活在這個地方。你是你,我是我。如果偶然間能夠彼此相遇,那是件很美好的事。如果無法相遇,那也無可奈何。
以上內容由方言文化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劃出善良底線,好相處,更能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