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每天早上七點我會在line上推播一則知識音頻,將我的所見所聞與你分享,一年365天,從不間斷。還沒加我Line的朋友,快加我唷。 https://goo.gl/kTLQz1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需要說故事的時候,例如電影跟戲劇需要一個好故事,小說作者寫小說也是在寫一個故事,編劇在寫劇本也是在寫一個故事。
銷售員在賣產品的時候,他賣的可能不是產品,而是在賣一個故事;企業執行長在宣揚企業文化的時候,他宣揚的可能不是公司文化,而是在宣揚一個故事;簡單的說,故事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
故事為什麼這麼重要呢?關於故事的力量,最早可以回溯到七萬年前。
大約在距今七萬年前,人類的大腦發生了認知革命,認知革命簡單的說,就是讓人類開始擁有想像不存在事物的能力,正是因為這種能力,開始讓人類跟其他物種有所不同。
而當人類開始擁有想像不存在事物的能力之後,我們就開始有了打造「虛構故事」的能力。舉例來說,我們會創造各種神話故事,例如嫦娥奔月、神明、上帝等等各種不存在的事物。
如果在生活中,演講者不會講故事,他的演講可能會變得枯燥乏味;企業的領導者,如果不會談論公司的願景,可能就不會有員工想要追隨他;懂得說故事的人,會比不懂得說故事的人,更容易說服他人。
那麼,當我們明白了說故事的重要性,很多人可能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我們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需要講故事呢?大部分生活中的故事主要出現在電影跟戲劇等方面。
至於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覺得更需要的是演講、溝通,或是說服的能力。
我們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來說明,第一個部分是電影跟戲劇方面的說故事;第二個部分是演講跟溝通方面的說故事。
電影跟戲劇方面,應該怎麼寫一個好故事?
在寫電影劇本的過程中,好萊塢電影常常會使用三段式結構。
第一段:主要描述背景以及進行鋪陳,隨後就會進入激發情緒的時刻,並產生危機跟衝突。第一段的佔比應該包含了整個故事的25%。
第二段:主角在行動的時候,要面對各種挑戰與阻礙,主角要在第二段中認清形勢,並表現出他應有的作為。第二段的部分應該佔整個故事的50%。
第三段:要出現戲劇性的高潮,主角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不是成功就是失敗。最後這個部分的比例大約佔了25%
其中,在第一段轉第二段,以及第二段轉第三段的時候,通常會加入轉折點,藉此達到戲劇性的效果。而在中間的第二段的部份,有時候也會加入感動點。最後第三段的部分,則通常會有高潮點。
另外,在整個故事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的加入懸疑的元素,讓聽眾無法判斷結果,這能夠有效的讓聽眾繼續往下看。
當我們想寫小說、戲劇或電影等方面的劇本時,可以試著採用好萊塢的三段式架構,幫助自己建構出整個故事內容。
演講、溝通方面,應該怎麼說故事
《跟TED學表達,讓世界記住你》這本書的作者卡曼‧蓋洛,提出了三種簡單有效的故事類型。
1.自己的故事
這類故事主要和自己有關。
2.別人的故事
這類故事主要和聽眾有關。
3.產品或品牌的故事
這類故事主要跟產品或品牌的成敗有關。
在這三種故事類型裡,自己的故事最能夠感動人心,其次是別人的故事,最後才是產品或品牌的故事。幾乎所有能夠有效啟發人心的溝通者跟最出色的TED演講者,說的故事都屬於這三種類型。
關於說故事,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認為,一個好故事應該同時具有情感、人格跟邏輯這三個部分。
人格:個人信譽,我們通常會因為一個人的成就、地位或經驗等因素,而尊重一個人。
邏輯:透過理性、數據跟統計數字等等,來說服他人
情感:感性訴求,也就是故事
有一個針對TED演講者的研究顯示,在一個好的演講裡面,故事的比例應該包含65%,邏輯的比例應該包含25%,人格的比例則是包含10%。這個數據也顯示了,往往會觸動我們內心深處的,都是那些能夠打動人心的故事。
峰終法則
另外,在說故事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明白一個定理,這個定理叫做「峰終法則」。
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納曼,經過了深入研究,發現我們對於體驗的記憶主要由兩個因素所決定:一個是高峰,無論這個高峰是正向的高峰還是負向的高峰,都能夠讓人記得住;另一個則是結束時的感覺,這個就是峰終定律。
例如,家具品牌IKEA就很懂利用峰終法則,IKEA會在出口設置10元的冰淇淋,讓顧客即使在購物的過程中有一些不滿,但是在離開的時候,都能夠享受非常便宜的冰淇淋,讓顧客可以很爽的離開。
所以當我們在說故事的時候,除了在中間的部分應該加入一些感動點跟高潮點之外,在結尾即將結束的部分,還必須製造高潮點,讓聽眾可以印象深刻。
史蒂文森在TED演講上分享的故事
史蒂文森,曾經在一場TED演講裡面,分享了一個他與外祖母故事。
小時候外祖母對他說:孩子,你知不知道,我一直在觀察你,我發現你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孩子。
外祖母接著說,我認為你將來什麼事都可以達成,但是要達成這樣的成就,你必須保證我三件事。
1.你要永遠愛你的媽媽
2.妳要永遠做正確的事,即使有時候做正確的事很難
3.答應我,永遠不要喝酒
史蒂文森聽完這三件事之後,對外祖母說:我可以保證!
從此之後,史蒂文森變得很有使命感,在接下來的幾十年,史蒂文森從來沒有喝過酒。
史蒂文森的這場演講,有超過百萬的點閱率,而史蒂文森透過這個故事想要說的道理是:身份認同。我們常常會根據自己的身份認同去做選擇。
總結
在寫電影跟戲劇方面的故事的時候,我們可以採用好萊塢的三段式架構,第一段佔了25%,第二段站了50%,第三段佔了25%。同時在第一段轉第二段,以及第二段轉第三段的時候,可以加入轉折點。
在整個寫故事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的加入高潮點、感動點、衝突以及懸疑。
另外在演講跟溝通這方面,要說故事的時候,主要可以分為三種:這三種分別是自己的故事、別人的故事,以及產品或品牌的故事。
另外演講的佔比,其中人格方面應該佔據10%,邏輯方面應該佔據25%,故事方面則應該佔據65%。
無論我們是想寫電影跟戲劇,還是演講跟溝通,都可以善用峰終法則,透過過程中的高潮,以及結尾的高潮,來讓聽眾印象深刻。
*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伊森的知識脫口秀
*每天早上七點,我在Line上發佈300字,請加我的Line》
https://line.me/R/ti/p/%40phw561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