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六招,幫助你成為更棒的傾聽者!

學會這六招,幫助你成為更棒的傾聽者!

編輯/蕭譯婷

當別人正在滔滔不絕的時候,我們一定都有「心思飄到外太空」而無法專心聆聽的經驗。研究也顯示,一個人平均的專注時間竟然只有短短八秒。現代科技發達,電子產品的誘惑常讓我們分心,生活忙碌也讓許多待辦事項占用了我們的腦容量,更使我們無法把心思放在「傾聽他人」之上。

但「聆聽」正是我們獲取訊息的重要管道,我們可以從對方的話語當中感知情緒、了解對方的想法,甚至可以從中獲得對自己有利的資訊,同時也能讓對方感受到被尊重,進而願意敞開心胸與你親近。因此,《Fast Company》的撰稿人Stephanie Vozza提出了六種方式,讓你成為更棒的傾聽者,拉近和其他人的關係!

1. 聆聽是為了學習,而非表現禮貌

史丹佛大學的教授Ajit Singh提到,很多人傾聽他人說話是出於「禮貌」,而非出於「好奇心」。願意傾聽是件好事,但如果不是出於對於對方的好奇與學習動機,我們就只是在假裝自己有在聽,卻左耳進、右耳出,而無法產生真正有意義的對話與溝通,你也無法真正敞開心房,從別人的話語當中獲取極有價值的資訊。

2. 縮小自己,放大別人

即使你無法改變別人的聆聽習慣,你仍然可以控制自己別太自我中心,別在他人講述自己的經驗或想法時,打斷他們說話,並只以自己的角度去回應。讓你心中雜亂的聲音安靜下來,全神貫注在對方所說的每字每句。「若你結束一場對話,卻發現自己什麼也沒得到,那就代表你並沒有認真聆聽。」

3. 多問問題

成為更棒傾聽者的最好方式之一是:比起只是回答,請試著去問更多問題。當你提出問題,就代表你對對方懷抱著好奇,並且希望更了解對方的想法,對方也可以順著你的問題給予回答。如此一來,你不僅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也能讓對話持續下去。另一個好處是,在這個越來越兩極化的世界裡,與其快速的對某人某事下定論,問問題可以增進彼此了解並減少誤會的產生。

4. 注意自己的說話/聆聽的比例

作家Scott Eblin指出,在一場對話中,我們可以試著達到聆聽和說話「二比一」的比例。例如當你在會議或對話中擔任紀錄時,你可以記錄所有人發言的次數和內容多寡。藉由觀察其他人與自己的說話次數和方式,我們或許能從中更了解自己和對方!

5. 覆述對方所說的話

美國西北大學領導中心的主任Adam Goodman提到,許多人其實在聆聽之後,還沒辦法精確的理解對方想表達的內容。因為當我們在聆聽的時候,其實很多時候腦袋中在思考該如何回答、自己是否同意等問題,有時候會忽略掉細節而造成誤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你可以試著進行「積極聆聽」:在對方說完之後,用自己的方式組織資訊並重複一次,向對方確認他/她的意思是否和你所想的一樣。如果不同,你們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釐清彼此的看法。

6. 在對方說完前,不要思考怎麼回答

如果我們在別人說話時,就開始思考該如何回應對方,我們可能會因此而遺漏掉某些訊息或是對方話中所隱含的情緒。但我們必須要了解的事,我們並不是世界的中心,因此在對方說完想說的話之前,不僅別打斷對方,也必須全身貫注在他的話語上,給予對方尊重。等到他/她說完之後,你再開始構思該如何回答也不遲。

參考來源:Fast Company

圖片出處:matus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