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十個觀念!

5IWPD5X5XJ

#1.謀取

創業的道理,跟經商的道理不謀而合。經商的本質即是「謀取」。募人才、降成本、累積技術優勢、提升用戶數、提高流量、增加營收….等等,所有在做的事皆為謀取某物或某事。

所以一個在創業的人,既然謀劃取得某事物,則必然要取,如果沒有要取得某事物,則根本沒有謀劃的必要,如果謀劃了卻沒有取得任何東西,那就是在浪費時間,這不是一個商人應該做的事。

#2.創業動機

許多人會說,因為有一個創業理念而創業,對許多人來說是,但對其他人來說卻不是。通常創業最原始的原因有兩種:1.創業理念,2.追隨我心。

因為創業理念而創業的人,必定是追隨我心,但追隨我心而創業的人,卻不一定有創業理念,而是他體內流著創業的血液,對追隨我心而創業的人來說,可能是看到某種機會而跳下去創業,創業是他內心的一種驅動,他可能沒有特別的創業理念,但就是一心想創業。

許多人很喜歡問:「請問你的“創業理念”是什麼?」那是因為他們認為,人應該要有創業理念而創業,但他們卻忽略了另外一個創業的動機,叫追隨我心。

貝佐斯、比爾蓋茲、佐克伯…等等,我都認為是追隨我心(我的觀察啦),但像是Mother house的創辦人,應該就是創業理念。

#3.時間因子

無論做什麼事,都必須把時間考量進來,創業也是一樣。隨著時間的增加,有些東西會對我們更有利,但有些東西卻會越來越不利。

時間有利於你的要素:
SEO、電子報訂閱用戶、文章數量、UI、UX,技術能力…

*特徵:越早得到越有優勢

時間不利於你的要素:
速度、營收、獲利、成本…

*特徵:越是停在原地踏步越不利

對於有利的要素要用最快的速度去累積,因為時間有利於己,所以越早累積就能越早擁有優勢,對於時間不利於己的要素,則要花心思去思考如何擺脫。

對於時間不利於自己的要素,要盡快地擺脫,舉例來說,一間新創公司的速度,就是對於時間來說不利於己,產業變化日新月異,新創公司如果沒有速度,就會失敗。新創公司速度要快,則必須不斷地累積優勢(累積有利於己的時間要素)。

所以以上述例子來說,就是加強SEO、提高電子報訂閱用戶、提升文章數量、提高UI、提高UX、提升技術能力…等等,然後將獲得的資源用來提升速度、增加營收、提高獲利、降低成本。

對於有利於己的要素,則要透過各種方式不斷去取得。上述可以發現,只要是時間有利於己的要素,並沒有任何模糊地帶,都是可以透過知識學習而取得的東西,所以創業要不斷地學習與累積知識,然後不斷地累積有利於己的要素,降低不利於己的要素所帶來的風險。

時間有利於己的要素,要不斷累積,而累積的東西很多時候當下並沒有感覺,它是漸進的,大概要過一段日子,你才會發現累積的東西逐漸發揮優勢。所以不要小看每天每日的累積,累積久了,差距就出來了。

“時間”是創業過程中,絕對需要納入考量的重要因素,創業家要讓時間的價值最大化,所以必須善用科技工具,別人要做的事,若我們只需花一半的時間就能完成,那麼就是一倍優勢於對方,對方自然趕不上我們。

#4.習慣

對於時間有利於己的要素要不斷地去累積,而累積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透過習慣,例如每天早上六點起床,花一個小時寫一篇文章就是個好習慣。這樣每天網站可以多一篇文章(利己),而自己又能早睡早起,多利而少弊。

習慣是創業成功很重要的關鍵之一,例如每年看兩百本書,每天透過網路看至少三十篇好文章….等等,都是好習慣。好習慣累積的越多,越容易成功。

#5.2的槓桿

2是個很有力量的數字,透過72法則,我們可以知道某樣東西要成長2倍需要多久。舉例來說,如果粉絲團人數的每週成長率為3%,粉絲團要成長為現在的兩倍,則需要24週(72/3),也就是六個月左右。一個產品的用戶數,若能夠用越短的數字去成長兩倍,那結果是驚人的,大概只要成長個幾次,就已經很大了。

一個網站的流量來源有很多,大致上可分為社群流量、搜尋流量以及直接流量。思考如何能讓各個流量來源去成長兩倍是很重要的關鍵。

若是搜尋流量要成長兩倍,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文章數變成現在的兩倍,大概就可以達到。社群流量要成長兩倍,則並非將粉絲人數成長兩倍這麼簡單,通常粉絲人數成長兩倍,但帶來的流量可能不到兩倍。而直接流量可能主要來自於訂閱電子報的用戶數,成長兩倍最快的方式就是讓訂閱人數成長兩倍。

所以,在2的槓桿中,最難操作的是社群流量。

#6.自動化

創業時,任何可以自動化的工作,都應該盡可能自動化,因為自動化=降低成本。舉例來說,粉絲團貼文可以自動化,twitter、Tumblr等社群網站的粉絲經營,都可以自動化。

經營企業時,人力應該用在不可以自動化的部分,例如產出優質內容、人物採訪等等。

應該被自動化的工作:
1.重複的工作
2.有規則的事物
3.可以經由演算法取代人力的工作,例如粉絲團經營等。

#7.創業的僵局

任何企業的經營,一開始幾乎都是虧損的,再走到損益兩平,最後才是獲利。當企業走到損益兩平時,會面臨應該加快前進速度,還是持續用現有資源耕耘,如果選擇加快前進速度,馬上又會面臨虧損狀態,這種進退兩難的抉擇,就是「僵局」。

舉例來說,公司的獲利狀況可以讓你撐很久,但你知道用目前的速度撐久了會輸,而若是加快速度,你知道自己會很容易把錢燒光。會卡在僵局,通常不是因為沒錢,就是公司還停留在損益兩平階段。

卡在僵局不一定是壞事,對於卡在僵局的人來說,好消息是他將公司經營到損益兩平了,但因為獲利還不夠高,所以陷在僵局裡;壞消息是,速度太慢容易死。

僵局其實就是一種沒有答案的問題(創業過程充滿一堆這種沒有答案的問題),想破頭也沒有用,突破僵局的辦法大概就是更努力的工作來提升獲利,或是募資成功。

#8.累積性

創業的成功機率很低,因此,必須想辦法提高成功的機率,創業是複雜的,會影響到創業的成敗有很多因素。而做有「累積性」的東西,能夠提高創業的成功率。

舉例來說,內容有累積性,粉絲團有累積性,社群經營有累積性,網站頁面多寡有累積性….等。這些有累積性的東西,一旦你累積久了,需要付出的努力越來越少,而卻能夠維持同樣或更多的成長。

例如粉絲團的每週成長率如果是2%,有一萬粉絲跟兩萬粉絲是不一樣的,前者每週只能增加200,後者卻可以增加400。

#9科技

許多人創業失敗的原因來自於速度太慢,工作效率太差,同樣一件事情,需要比別人多很多的時間才能完成,而這些失敗的原因,有部分來自於不懂得善用科技工具,另外一部分原因,則是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

科技工具與專業知識,都是對於時間來說,有利於己的要素,越早取得,越有優勢;若是不懂得善用,往往落後於人而不自知。科技工具所帶來的優勢是看不見的,工作效率的提升往往是無形的。

舉例來說,若能善用團隊溝通工具,則可以降低溝通成本;若懂得善用專案管理工具,則做事越有效率,一樣降低了溝通成本,而這些看不見的成本,往往就是拖慢企業速度的兇手。

使用科技的理想,是做到一切自動化,未來的世代,將有越來越多的工作會自動化,一間能夠將大部分工作自動化的公司,它必然有很大的優勢,可能少少幾個人,就可以做幾十個人可以做的事,這樣的優勢可以大大增加創業成功的機率。

#10建置系統:人力、資源、財富

創業的過程,其實就是打造一個可不斷運作的系統。

創辦人一開始自己是人力,開始動手做一些事情,去取得資源,有了資源後,透過資源賺取財富,賺來的財富再去找更多人力(人才),再透過這些人力生更多資源,資源再帶入財富,如此就是一個系統了。

而人力、資源、與財富這三個打造系統的要素,人力素質要想辦法提高,高的人力素質才能生足夠多以及好的資源,取得資源要想辦法降低成本,並且提高取得資源的效率,最後再透過商業模式帶入財富。

創業必須思考,如何用最少的人力,產生最多的資源,達到最大的財富。

 

(本文作者為知識家創辦人,歡迎加入Facebook)

圖片來源:stock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