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面對失敗,你會更容易成功

V3MEFTLF4Z

國泰綜合證券金融商品部副總/黃敬堯

「失敗為成功之母」是一句老生常談,但很少有人懂得分析失敗背後的成因,並將之轉化為成功要素。成功的專業人士正是有檢討失敗的習慣,甚至掌握失敗的機會,才能化危機為轉機,進而開啟成功的大門。

本人任職公司的董事長朱士廷先生,最常訓勉我們同仁的一句話是,「要為成功找方法,不要替失敗找藉口」,剛好在本書第13章,也提到相同的概念:「藉口只會拉低身價」。在邁向成功的過程中,積極尋找方法,誠實面對失敗,可以使自己更快走到正確的道路上。

另外,這兩年很風行的實踐管理——脫離舒適圈,我也很受用。我常以此為標準,用來檢視自己目前所在的環境與工作績效,是否需要更多的刺激,好讓我能進一步成長。而在本書中也提到了,「失敗力是拉你離舒適圈,不是一直敗」的觀念,對我來說,等於增加了一項檢視方式,更加了解自身處境,並找出前進的動力。

我在金融職場服務多年,主要從事股票投資及交易工作,每天面對瞬息萬變的局勢,股票價格的漲跌、虧損或獲利,往往只在一念之間,勝敗真的是兵家常事。尤其每次遇到市場大幅波動,例如近年的美國信貸金融危機,或是歐債金融海嘯,都有人因重傷而離開這個市場。但也有人懂得積極吸收市場重挫後的資訊、將之化為自身經驗,並發展出自成一格的操作邏輯。這樣的人,才有機會成為金融市場裡的常勝軍。

以下談談我個人的失敗經驗。最初進入金融市場時,我選擇了一家證券投信公司。雖然我沒有財務分析的學位,但靠著在電子產業幾年的工作資歷,我仍成功的說服對方,得到一份產業研究員的工作。沒想到才上任沒多久,我不但因為缺乏基本的財務分析能力,而難以做出正確的研判,就連產業的供應鏈、市場前景等專業知識都付之闕如,無法完成公司交辦的工作,所以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離開了這家公司。

在了解自己失敗的原因,源自於對工作內容了解不足,以及過於有自信之後,我終於能靜下心來,想想自己的專業及優勢究竟在哪裡。所幸後來在金融市場的衍生性商品業務上,我找到了可以發揮所長的位置,不但樂在工作,也一直有不錯的績效,至今已累積了近二十年的工作資歷。回頭想想,若沒有當初那一段錯誤的經歷,我也不會有後來為金融市場服務的機會。

去年,我有幸聆聽商周集團執行長王文靜女士的演講。她暢談了自己就讀台大EMBA(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時期,獲頒艾森豪獎金協會(The Eisenhower Exchange Fellowships, Inc., 簡稱EEF)的獎項,以及之後訪問美國總統候選人希拉蕊女士的過程,是一場非常棒的分享。她用了一個「大大的零」當作這場演講的開場,那是王執行長當年在大學聯考時的數學成績。正好呼應了本書作者在前言中所提到的:以失敗做開場的演講最讓人難忘。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坦然的面對失敗,不但更容易成功,成功的果實也更加甜美。

(本文作者黃敬堯,現任國泰綜合證券金融商品部副總。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畢、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工業工程與作業研究所碩士。曾任證券商業同業公會新金融商品委員會委員、大華證券新金融商品部協理、中華視障路跑運動協會台大晨跑團團長。)

 

本文授權刊登自大是文化/佐藤智惠《世界菁英為什麼相信失敗,質疑成功?:麥肯錫、高盛、Google、豐田汽車………試探一個人能不能成為人才時,一定問:「你當初是怎麼搞砸的?」

adsfcasds世界菁英為什麼相信失敗,質疑成功?:麥肯錫、高盛、Google、豐田汽車………試探一個人能不能成為人才時,一定問:「你當初是怎麼搞砸的?」

作者:佐藤智惠
出版社:大是文化

圖片來源:stock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