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我已經辭職準備創業了,但內心深處還是有一絲不安。自己經濟條件不是太 好,對今後沒有固定收入的生活感到壓力很大。我想知道經濟基礎對創業結果 有多大影響?生活困難時創業是否會因為個人生存而急功近利,不利於企業發 展,應該如何判斷自己當下是否適合創業?
黃繼新 05 認為創業最重要的四個前提是:
1. 思考力
2. 行動力
3. 心氣
4. 時機
思考力:這事兒你要想得明白,想得比任何人都深入和透徹。
行動力:光說不練是假把式(招式)。你得設法把想法變成原型,把原型變成 產品。你得設法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你一起拼命。你得設法弄來使用者用你的 產品,給你回饋。你得設法改進,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效率。
心氣:不能瞻前顧後,不能怕這怕那,不能畏難,不能認輸,不能拖泥帶水。
時機:得要時機合適。市場沒起來,你就會從先驅變成先烈。勢頭過去了,你 就會從參與變成參觀。從上面這幾點來看,你說哪一條和生活狀況有關係?事實上,任何生存狀況都 可能導致上面四條無法出現,也有可能加速它們的成熟。
生存困難,可能心氣不足,可能顧慮重重,可能不敢抓住時機,可能不敢行動, 可能想都不敢想;生存困難,也可能破釜沉舟,也可能華山一條路,也可能拚命 地抓住機會,也可能瘋狂地跑在別人前面。
生活無憂,可能心氣不足,可能不敢拚,可能給自己留有退路,可能對市場過 於樂觀,可能速度不夠快;生活無憂,也可能再無顧慮、敢拼一次,也可能更從 容而思考更完備,也可能擁有更好的起步資源。總而言之,生存狀況與是否準備 好創業無關。當然,如果生活過於無憂,會要求創業者花更多精力去讓別人相信 自己的決心。
Roy Li06 覺得如果能問到這個問題,其實就應該已經注意到了創業和心態的關 係。
生活困難的人,在創業的時候會有兩種極端心態。一是豁出去了,反正自己也 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輸了,索性一賭到底。二是覺得自己還沒有買房,家裡逼自 己找穩定的工作,各方面壓力很大。想保持一份工作,期望可以有投資方助一臂 之力以及分攤風險。
抱著豁出去了的心態去創業,風險其實是很高的,主要風險在於方向走錯或者犯 了一些常見的有勇無謀的錯誤而功敗垂成。屆時自己就會像一個輸光了的賭徒一 樣,說試過做過不後悔什麼的都會是浮雲。為了規避這種風險,應該做好多次創 業的準備,已經是第 N 次創業的人成功率則會高很多。在中國,這樣的人相對比 較少,我每碰到一個總是會加以鼓勵和支持。
抱有第二種心態創業,則風險小一點,畢竟還有退路,但是容易發生士氣不足、 效率低下的問題。如同怕死的人在戰場上幹不過不要命的人。對於這樣的人,如 果不能直面各方面的壓力,覺得自己輸不起,不妨考慮曲線創業,當不了劉備還 可以當趙雲甚至魏延。如果碰到這樣的人,我一般會糾正他們的說法,建議他們 不要總是使用類似「如果融了資」、「如果公司做出起色」這樣的假設句子,那 完全沒有意義。如果有了,你是賺的,但如果沒有怎麼辦?互聯網不進則退,耗 著不是辦法。
衣食無憂的人(創業),則是另一種情況,也是兩個極端。一是考慮機會成本太高。比如某人創業的話,一年可能少賺數十萬乃至上百 萬。這時候也會有別的壓力,像是由於自尊心過強、死要面子下不了台而引發系 列錯誤。在這樣的創始人中,急躁、急進、浮誇是很常見的。
二是我根本不 care(在乎),反正「哥有的是錢,做成了最好,做不成我也不 會餓死。」這種人其實是變數最多的,因為外界摸不清楚他的決心有多大,以及 不知道他某一天是否會動搖。所以對這種人,考驗在於如何展現自己的個人魅力 和領導能力,從而激發士氣,而不是像《三國》裡的呂布那樣「我有赤兔馬,哪怕水淹」,讓手下人心惶惶。
最後舉一個例子:埃倫.福斯特(Eronne Foster),她是一位普通的白人婦女,沒有任何技術背景,幹了一輩子的會計,有自己的房子,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在自己 50 歲的時候突然開始創業,進軍軟體行業。儘管每年的開銷達數百萬美元,儘管在最困難的時候將自己的房子賣了挺過難關,她從來沒有向生活妥協過。
很多人不理解,以為她瘋了,但是她的員工沒有不喜歡她的(該公司位在加拿大 的新威斯敏斯特市,她的員工年薪高達 15 萬至 18 萬美元,是外面同等職位的兩 倍)。即使處在同一個地區的競爭對手被迪士尼以 7 億美元收購,她依然沒有被 挫敗。終於,在 58 歲時她獲得了 2 ,700 萬美元的融資。在給投資人做簡報時我 曾問她:如果(她創辦的)嘉高賓尼公司(Cackleberries )失敗了怎麼辦?她 的回答是:再做一款更好的產品。
所以,什麼時候適合創業?可能這個「時候」真的與你所處的生活狀況無關。 因為不管在什麼時候,只要我們想找,「今年是我的幸運年」都可以成為我們創 業的理由。如果我們不想,「今天天氣不好」都會成為我們今天不創業的藉口。 所以看清自己,看清環境,該出手時,就出手吧。
本文授權自大寫出版/知乎《創業時,老闆們上「知乎」聊什麼?:華文最強知識網路社群的新創者vs.老師父經典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