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消毒覆蓋紗布,是缺乏科學根據的習性!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習以為常,或者是因為大家都會這麼做也就見怪不怪的事──仔細想想:「為甚麼要這麼做?」很多人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例如,很多日本人都認為:「吃蕎麥麵要撒上七味辣椒粉……」。但還是有號稱老字號的蕎麥麵店並沒有提供七味辣椒粉,以免辣椒粉破壞了蕎麥麵的纖細風味。或許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不撒上七味辣椒粉就無法下嚥的難吃蕎麥麵,但一般來說,撒了七味辣椒粉並不會增添蕎麥麵的味道,也不會提升它的風味。
此外,吃生魚片要沾加了醬油的芥末醬,或者是蕎麥麵的湯汁要加芥末醬等飲食習慣也很奇怪──因為芥末醬的辛辣成分具有揮發性,一經溶解辣感和香氣就通通不見了……。正因為辣感和香氣是芥末醬的命脈,為何還要特意將它攪拌食用,實在令人百思不解。
再者,江戶時代的男性習慣梳上髮髻;若你問這些人為甚麼要梳髮髻,大概也只會出現「因為大家都這麼做……」的答案。當時的日本人覺得,是男人就該梳髮髻,但是,明治維新以後,就算政府並未頒布髮髻廢止令,梳髮髻的風潮卻大幅衰退。
所以,江戶時代的男人會梳髮髻的原因可能莫過於「因為大家都梳髮髻,所以我也要梳髮髻……」。亦即,若不認識日本以外的國家,就沒有機會看見沒有梳著髮髻的男性,結果當然沒有給自己不梳髮髻的選項囉!
「正因為大家都這麼做」的髮髻治療模式,也出現在醫界,如傷口消毒後,覆上紗布以保持乾燥的治療方法。大約一○年以前,筆者就察覺這種「傷口消毒後覆上紗布」的治療模式,只不過是一種缺乏科學根據的習性。
在醫學的基礎研究範疇裡,專家大約從一九六○年代開始研究「所謂的傷口醫療究竟是怎麼回事?」的議題。雖然專家越來越了解傷口醫療的機制,但為何這些知識只存在於研究者之間,卻未完全傳達給實際治療傷口的臨床醫療現場?我是在偶然的機會下才接觸這樣的研究範疇。
在這樣的治療氛圍下,我也開始沿用既有之傷口醫療機制的治療模式。話雖如此,我卻不知該採用哪種治療材料?也不曉得如何組裝這些材料?心中滿是困惑。如果沒有現成的敎科書,也就沒有可以跟他請教指導的前輩。這好比想把船開出去,卻找不到航海圖,也缺乏羅盤或指南針。你不知該把船朝哪個方向開才能靠岸?也不清楚前方是不是有可以靠岸的陸地?
但是,持續這樣的「摸索航行」後,我在每天的傷口狀態觀察中逐漸瞭解了很多事。比方像,船往這裡開似乎會有危險、這可能是危險訊號、往這邊開的話就會抵達目的地──類似這樣的情況越來越明顯。
最後,我終於找出船隻的航海圖,那就是我一直提倡的「傷口濕潤治療」。這種治療模式只要遵循兩個原則「傷口不要消毒、傷口不要保持乾燥」,就能以驚人的速度治好傷口且不感覺疼痛。這種治療模式讓接受治療的傷患感到吃驚,而最震驚的莫過於當時進行治療的醫師。
這種治療模式跟既有的傷口治療比起來,治療效果出現明顯的差異性,所以,我想跟其他醫師介紹這種治療模式,並透過網路或演講宣導這種新的傷口治療法。我個人單純地以為,對傷患來說,能夠「無痛感地早日痊癒」是至上的福音,而早日治好傷口也是醫師的職責,這種治療模式應該可為人廣為接受。
但是,我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對「禁止消毒傷口」之醫療模式表示反彈的醫師比我預期得還要多得多。亦即,對醫師來說,他們無法接受慣用的傷口醫療模式遭到質疑,也不能接受「沒有消毒傷口的治療行為」。這好像你跟江戶時代的男性說:「梳髮髻只是一種沒有意義的風俗習慣,最好不要做……」一樣,都會受到反彈。如同江戶人離不開髮髻一樣,對部分的醫師來說,消毒跟醫療是劃上等號的。
一開始我無法理解他們為何反彈,但透過典範(paradigm)的概念,我終於了解了。這些人的反應就好像面對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指有人打破傳統思維,落實粗略的概念而產生一個新的典範;也譯為概念轉移或思維變遷)時,舊典範之專家所採取的典型態度一樣。從這時開始,我就一直在思索典範轉移是如何發生的?並在此書的後半部作一完整的闡述。
如果你只看見畫在地圖上的景物,就會忽略沒有出現在地圖上的事物。明明那邊有一座山,你卻只憑藉地圖做出判斷,那這座山也會像透明一樣被你視而不見……。
這種現象不管是醫學或科學都非常符合。如果你覺得教科書寫的才正確,只斟酌教科書上的知識,那即使出現教科書上沒有記載的現象,也會被你忽略掉。
但說穿了敎科書不過是當時之常識匯聚凝結後的產物。所以,只要常識一改變,那這本教科書就失去它的價值了。這跟地動說確立時,天動說的知識就變得一文不值,且天動說的相關教科書也變成沒有意義「陳年蠢話集」一樣。
當你捨棄「這是如此明確的事實」「這是常識吧……」等等觀念,虛心觀察現實生活中所發生的事,你就能看見各種新的景物。事實上,不管是醫學或科學的領域,在「已知」的背後卻潛藏著龐大的「未知」,到處都是「知識的荒野與知識的未開發地」。
當然,選擇走在已經開墾的道路上輕鬆又安全,也能確實抵達目的地。但是,這時就算你以多快的速度進入這個領域,並不保證你一定會成功。相對來說,選擇走在荒野裡雖然艱困又危險,也不知接下來會遇見甚麼;但是,只要你能走出方向,你就很可能是那個跑得最快、最早達陣的人。
我在最後一個章節「從生物進化的過程重新檢視皮膚的能力」,所呈現之思考實驗的氛圍即為其中一例。或許這只是我個人大吹大擂比較離題的想法,但至少是世界上還沒有人注意到的想法。雖說還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但可以想到別人所想不到的事也是一大樂趣。
若讀者也能體悟這種悠游於「知識荒野」的趣味性,實感萬幸。
(以上文章摘自《傷口千萬不要消毒:消毒與紗布 拜拜!》/作者 夏井睦/方舟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