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

恐懼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

你正在森林中散步。正當你跨出腳步時,發現腳邊竟然有一條蛇。在你放聲大叫:「天啊〜有蛇〜」之前,應該會先停止跨出腳步,拔腿往後逃跑才是。

為什麼身體會自動產生這樣的反應呢?那是因為「蛇是一種危險生物」這樣的情報,已經事先被烙印在腦中的緣故。

如果換做是發現腳邊有可愛動物的情況,「哇〜是松鼠耶!」然後轉身飛快逃跑的人,我想應該沒有吧?

所謂恐懼,到底是根據什麼被定下的?如果能知道那是什麼的話,就可以掌控恐懼了。

比方說,看到蛇的瞬間會感到恐懼。但如果換做是一個從來都沒有看過蛇的人,又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呢?同樣會因為害怕而全身發抖嗎?還是就像沒看到一樣,就這麼從蛇的旁邊經過呢?

過去曾經有人透過實驗來證明這點,那是西北大學的蘇珊・米尼卡博士的研究。她讓一隻被飼養在實驗室裡、從來都沒有見過蛇的紅毛猩猩,突然間看到蛇的時候會出現哪些反應進行研究。

結果發現,這隻紅毛猩猩竟然對蛇完全不會感到害怕。

之後,她又讓同樣一隻紅毛猩猩先看了「野生紅毛猩猩害怕蛇」的錄影畫面,再讓牠重新看一次蛇。這次紅毛猩猩居然對蛇開始感到恐懼,出現了恐懼的反應。從觀看錄影畫面到再次實驗,才經過短短二十四分鐘而已,竟然產生了這樣的變化。

透過這個研究可以得知,「恐懼」是後天的產物。證明了恐懼是經由「學習」才會產生的。與恐懼相較之下,「緊張」是屬於較為輕微的恐懼,所以緊張也是經由「學習」才會產生的。但反過來看,只要透過「學習」,就能掌控這樣的情緒。

你的過度緊張、恐懼感,或是極力讓自己避免遭受緊張、恐懼等的想法,可以說都是學習下的產物,也就是你與過去記憶情報相對照後所做出的判斷。

緊張、不安、恐懼都是從過去經驗衍生而來

緊張的結構就是在遭遇危險的瞬間,杏仁核會開始興奮,去甲腎上腺素開始被分泌。至於感到緊張、恐懼,或是意識到「危險」等,則全都是在那之後才發生。

雖然當今的社會環境,應該不太會有什麼讓人感到「糟了,這次必死無疑」這種會對性命造成威脅的情況,但卻可能遭逢某些重大失敗,引發嚴重後果。由於杏仁核會對照過去經驗,做出這是「高危險」或是「高失敗」的判斷,致使去甲腎上腺素開始分泌,產生緊張的感覺。這是對我們所發出的警告。

同樣地,如果根據過去經驗,杏仁核做出這是「無關生命危險」、「安全」、「高成功率」、「沒問題吧」或是「不會失敗吧」的判斷,就不會產生緊張的情緒。這就是腦部的結構。只要你身為「人類」,就必須遵從這個「腦部的結構」。
雖說如此,如果能改寫「過去的記憶」或是「經驗值的資料庫」,就算現在處於過度緊張的狀態,也會做出「其實這沒有關係喔」或是「到目前為止,已經有過好幾次同樣經驗,都沒有威脅到生命安全,所以這次肯定也沒問題的」這樣的判斷。

只要適當地修正資料庫的資料,就不會感到恐懼。而這樣的事情,是可以讓大腦去學習的。這個就稱它為「資料庫的改寫」吧!

透過適當改寫腦內資料庫,就能降低發出「危險信號」的頻率。從結果來看,過度緊張的情緒也能得到緩和。

以上內容由商周出版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適度緊張能力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