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帳是理財的第一課

記帳 理財

記帳是理財的第一課

理財,理財!先要有財,才能理啊!財從哪裡來?除非你有長輩留下來的億萬家產(這種人大概也不會看這本書),否則一定要靠工作領薪水而來。有了薪水,生活處處要花錢,剩下的才有資格談理財。

先說一個小故事。有一回,我接受某財經雜誌訪問,同時在訪談過程中進行拍攝,未來準備放在影音網站供人觀賞。訪問完畢,和我接洽的同仁遞了一個信封給我,說是車馬費。

我沒打開,直接放進口袋,但覺得信封內的鈔票還蠻厚的。回家一看,居然有七千五百元,心想我的身價何時變得這麼高了?但是,高興沒多久,就接到那位同仁的電話,她怯生生地說:「施大哥,不好意思,我把要給房東的錢不小心拿給你了,明天我可以去找你拿回來嗎?」我聽完差點笑岔了腰,忙說:「別擔心,我明天拿去給你。」笑完卻有點心酸,台北居大不易呀。我看這年輕女生一個月薪水中,光房租就去掉四分之一了,其他食、衣、行、育、樂當然就會很吃緊啦!

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薪水肯定不高,要在物價不斷高漲的時代中存錢,難度真的比我當年要高。我三十年前第一份工作的薪水雖然只有13K,約為目前22K的六成,但當年物價大概只有現在的三分之一,所以並不會太拮据。

想要存錢,第一步就是要記帳。如果你不記帳,發下薪水之後,你一開始一定花得很開心,然後慢慢「覺得」怎麼剩沒多少了,再來一不小心到下次發薪日之前,已經沒錢可花了。如果你像上面那個年輕女生,每個月都有一筆固定的房租要支出,萬一沒有預先留起來,說不定還得拜託房東展期呢!

現在手機有十分方便的記帳程式可以下載使用,但我建議最好用EXCEL設計一個更符合自己需求的日記帳。

首先,你要把花費分成六大類,就是人生的六大需求,即食、衣、住、行、育、樂。每一筆消費都要想辦法歸類進去,不要把不易歸類的都算成「其他」,這樣會讓「其他」的花費太多,扭曲實際情形。舉例來說,你上網買了件衣服,銀行匯款所收的手續費要列入「衣」這一項,或是你報名參加考試所貼的郵票則該算「育」。

這六大需求的定義應該很明確,無庸我贅言,但還是會碰到有些狀況需要稍做調整。例如你自己一個人吃飯,算「食」;但和好友聚餐,就要算「樂」了。或許你也可以自己定義,一餐一百元以下是「食」,超過一百元就是「樂」。此外,有的時候你必須為公司外出辦事,因此而產生的「行」的開支,雖然要先記帳,但公司把錢還給你後,記得要把它銷帳。

此外,不論金額多小都要記帳。而且如果時間允許,每天睡前都要把帳本上揭露的餘額和現金,甚至還要加上銀行存摺做一個核對,希望做到「錢帳相符」。萬一不符,趕緊想一下是哪一筆忘記入帳了?或是錢放在哪個口袋忘記算?如果不能每天核對,我建議至少每週日晚上做一次,那個差額當作「不明」的開支,讓現金和帳本能完全一致。如果「不明」的支出愈來愈多絕對不是好事,意謂你花錢已經無感、不知節制了,必須立刻設法改進。

許多人習慣把找來的零錢丟在一個盒子裡,是否也要每天算?當然也要算清楚啊!我一個朋友有天在臉書上開心宣布,他把零錢箱倒出來,裡面居然有兩千多元,他覺得是意外之財,就把它拿去大吃大喝,好好慶祝一番。好笑的是他並沒有拿零錢去存,反而又多花了兩千多元。這些錢絕非天上掉下來的,其實也是你辛苦賺來的。

千萬別小看零錢,因為你不用它反而造成你的經濟壓力,以為手頭拮据,害你不敢花真正該花的錢。我在住家附近花錢,都會帶很多銅板出門、儘量不讓店家找零錢。此外,每次在捷運站裡,我就會把口袋裡最累贅的一元和五元銅板丟進悠遊卡的加值機裡。這是最有效的去化方法。

記帳如果只是「被動」的紀錄,還是存不了錢,你還要「主動」先做預算,才能做為你每個月檢討改進的依據。

以上內容由天下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年年18%,一生理財這樣做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