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者必知的三種元素,任一種,都能有效吸引聽眾注意

演講者必知的三種元素,任一種,都能有效吸引聽眾注意圖片來源/pixabay

每天早上七點我會在line上推播一則知識音頻,將我的所見所聞與你分享,一年365天,從不間斷。目前已有7000多人加我了,還沒加我Line的朋友,快加我唷。 https://goo.gl/kTLQz1

假如你是一名演講者,你肯定很希望自己在演講台上,能夠獲得台下聽眾的注意,最好整個過程絕無冷場,當你講到激動處的時候,台下的人都能替你鼓掌。

但是現實生活中,多數演講者的演講過程,都是枯燥乏味的,而且,很可能你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還好,演講技巧本身是一種可習得的技能,有三種元素,可以在演講過程中,有效吸引聽眾的注意力。

1.和自己有關的

毫無疑問,只要是跟自己有關的,聽眾肯定會比較想聽。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當你在演講的時候,把「他們」、「大家」等語句,改成個人化的代名詞,也就是「你」。研究顯示,僅僅只是做了這個小動作,就能夠大幅度提升觀眾對產品的好感。

在演講中,當你提到跟聽眾自己有關的事情時,聽眾的注意力就能被你吸引。

2.未完成的

心理學上有個效應叫做「柴嘉尼效應」,因柴嘉尼而命名。柴嘉尼是立陶宛心理學家,1920年任職於柏林實驗心理學院,她曾經做過一個研究,她把22項簡單的任務交付給164名受試者,其中一半的受試者在中途時會被柴嘉尼打斷,之後她發現,受試者記得68%未完成的任務,但對已完成的任務,卻只能回憶起43%。

相對於已完成的事,我們往往更容易記住未完成的事,這就是「柴嘉尼效應」。

這也可以解釋,我們會為了未完成的事煩惱好幾天,其實只是因為它「沒有完成」而已。

為什麼很多戲劇跟電影,在結尾都要製造懸念?因為柴嘉尼效應告訴我們,你會很想看到結局、想完成它。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人類有「認知閉合」的需求。

什麼是認知閉合?認知閉合的需求是馬里蘭大學社會心理學家Arie Kruglanski ,於1993年所提出的概念,它的意思是:個人在應對不確定的情境時,對於確定性答案的強烈渴望。

認知閉合對於人類來說是絕對有必要的,否則你想,人類每天面對那麼多資訊,若每一件事都是不確定的,那大腦豈不是無法運作了嗎?

所以,當你在進行演講的時候,你可以在演講一開頭就先鋪梗,但不透露結局,也不先告訴聽眾答案,等到演講快結束的時候,再給答案。

3.說故事

有一個針對TED演講者的研究顯示,在一個好的演講裡面,故事的比例應該包含65%,邏輯的比例應該包含25%,人格的比例則是包含10%。這個數據也顯示了,往往會觸動我們內心深處的,都是那些能夠打動人心的故事。

加州克雷蒙研究大學,神經經濟學研究中心創辦主任保羅.柴克博士指出,故事對人具有生物效應,能夠刺激分泌催產素,這是一種與信任感有關的賀爾蒙。

《跟TED學表達,讓世界記住你》這本書的作者卡曼‧蓋洛,則提出了三種簡單有效的故事類型。

1.自己的故事

這類故事主要和自己有關。

2.別人的故事

這類故事主要和聽眾有關。

3.產品或品牌的故事

這類故事主要跟產品或品牌的成敗有關。

在這三種故事類型裡,自己的故事最能夠感動人心,其次是別人的故事,最後才是產品或品牌的故事。幾乎所有能夠有效啟發人心的溝通者跟最出色的TED演講者,說的故事都屬於這三種類型。

聽到這裡,你可能已經明白:

假如你想讓自己的演講不再枯燥乏味,你可以:

1.在演講過程中,加入跟聽眾有關的內容
2.在演講的開頭鋪梗,在結尾才給答案
3.調整演講內容,將說故事的比例,調整到整個演講過程的65%左右。

每天早上七點我會在line上推播一則300字的知識音頻與短文,將我的所見所聞與你分享,一年365天,從不間斷。目前已有6600多人加我了,還沒加我Line的朋友,快加我唷。 https://goo.gl/kTLQz1

每週Youtube發佈新影片,請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https://goo.gl/X3F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