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價?不要比出一身氣,請認清你要的價值在哪

比價?不要比出一身氣,請認清你要的價值在哪

這個時代人人都在追求美好的CP值,不管是旅遊還是生活,每個人都要比較CP值,因為不想吃到難吃的食物,不想玩到令人不愉快的景點,不想買到比任何人還要貴的機票,只想用最少的預算拿到最高的價值,英語翻譯為cost–performance ratio,為性能和價格的比例,簡稱CP值。

於是吃飯之前,習慣就會開啟GOOGLE,在搜尋引擎上面打著「地名 美食」,於是琳瑯滿目的餐廳就會出現在眼前,最讓人動心的往往就是標題下「經濟實惠便宜大碗好吃到不用錢!」最好還有「名人」推薦,最好上過「食尚玩家」,最好有雜誌採訪,就讓你覺得如果到了此處沒有吃到這一攤,就等於白來。

於是在購買物品前,就會開啟比價網站,在各種平台上不停的比出性能最好、價格最低,經濟實惠,最好有破天荒大特賣,現場又在下殺折數,又可以送一拖拉庫的物品。但是明明買完之後才發現這些送的一點都不實用。

於是在看電影之前,就會打開網頁裡面影評人的說明,然後看電影目前平價的分數,以及是否有名人推薦,然後才決定要看什麼電影。

於是許多人喜歡衝旅展買下折扣的機票,特惠的行程,往往卻忘了看見許多附屬的條件,包括限定時間、不得轉讓以及令人傻眼的限制,結果買到便宜,最終卻掃興收場,大吵要找消保官,鬧到對方公司要賠償,這些案例在台灣都不勝沒舉。

不知不覺,整個市場就被CP值綁架,因為價格不夠低,不買。價格不夠實惠,不買。買東西不送個其他,不買。

其實,大部分我們還是買貴了,因為所有價格其來有自,許多的CP值也只是行銷的障眼法,尤其當你默默走過了世界,一回來會覺得台灣某些東西貴的理譜,甚至比北歐或是其他地方還要貴上幾倍,

一直在瘋狂追求CP值,卻忘了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一直在價格上面打轉,卻忘了所謂的價值不該被價格設定。

的確,初到北歐旅行就覺得會貴到內心淌血,但是住宿跟超市的價格,其實跟台灣是差不多的,頂多貴上一點點,並沒有太多的差距,住宿也有分淡旺季,淡季時許多住宿都很便宜。

然後,再到曼谷旅行,雖然路邊一餐只要20~30泰銖,看似比台灣便宜,但是分量卻並沒有台灣的多,曼谷的物價每一年也都在節節往上,不過相對旅遊起來的確比起台灣更物廉價美,但若實際用泰國人生活的方式,應該有不同的花費。

之後,旅行印度,真正見識到什麼是髒亂又沒有衛生的環境,但好的餐廳一餐也不見得比台灣乾淨的餐飲店便宜,而且常常會買到假貨,或是當地人哄抬物價被騙。

常常在看許多人旅行買東西時都要一直匯換律,不停到用台灣的價格來比較其他國家的價格,若是比台灣便宜,就會大買特買,覺得買到賺到,若是比台灣貴,就覺得這真的不值得,一開始我也是這樣,只是後來就覺得這樣的旅行也太累,說真的,比較這麼多,旅行真的快樂嗎?

雖然雪兒常常會倡導旅行沒有你想像中貴,但是更想跟大家說「選擇你要的旅行,比複製別人的旅途來的重要。追求CP值高的旅行,請先明白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旅途。」

在印度也可以有五星級豪華的旅遊,在北歐也可以有省錢搭車的自助行,在購買之前必須要確認你所想要的價值,並非只有價格。

低價並不是不好,就像很多人都誤解廉價航空不安全,實際上廉價航空只是分化了所有費用,讓更多人可以分擔的起飛翔的可能。

高價也不代表都很好,不代表你就可以隨心所欲,實際上一分錢一分貨,你若仍然喜歡用價值比擬一切,就算頂級豪華團也讓你無福消受。

不要用「價格」標籤一切,認清「價值」才是重要。

(圖文獲授權轉載,作者為「雪兒Cher」,原文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