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exels)
學語言,重要的是反應,而非速度。
有一項針對韓國媽媽所做關於寶寶最初使用單字的調查,有30%回答在六個月大之前寶寶已經開始會說單字,而大部分則回答一歲前。這個時間點也有男女差異,一歲的女嬰通常已經會開始使用第一個單字,但還有10%的男嬰還不會說。若你的寶寶還不會說話,也不必失望或擔心,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況且還有性別差異呢!
通常寶寶一歲會說的單字量約為10個,二十個月大時則有50個。但這是指他能表達的單字量,實際能理解的單字量其實更多。寶寶使用的單字除了單字本身的意思之外,在不同的狀況下還代表不同的意義。例如一句「媽媽」,可能指的是母親本身,也可能是肚子餓,代表「媽媽,我餓了,我要吃飯」;不在寶寶身邊時,「媽媽」指的是「媽媽來」;突然大聲叫喚「媽媽」則可能是「媽媽,我怕」、「我喜歡媽媽」等各不相同的意義。
為了正確解讀寶寶的語言,平常父母就應該敏銳觀察寶寶。父母親的語言示範是主要影響寶寶學習、理解語言的關鍵,尤其母親又是最積極回應寶寶說話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回應寶寶、對他說話,可奠定表達溝通能力的基礎。在現在這個時代,EQ(情緒智商,意指控制、調節情緒與感受的能力)比IQ(智商)更重要,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有效與他人溝通是非常重要的。想要讓寶寶成為高EQ的人,各位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用心關注寶寶的情緒發展
一歲左右的寶寶很喜歡模仿,模仿對象主要是他的依附對象,也就是母親(父親)的言行舉止,因此身為父母一言一行都必須多加留意。12~13個月大左右,寶寶漸漸能控制自己的感受、調節和掌控自己的情緒,因此,這個階段最好能多關注寶寶的情緒發展。家長該如何幫助寶寶的情緒發展呢?
第一、打造能讓寶寶情緒穩定的環境。父母應該和寶寶建立親密且溫暖的關係、營造出全家和睦且令人安心的氣氛。
第二、幫寶寶提升情緒理解力。當寶寶出現高興、驚嚇、害怕、憤怒等情緒時,觀察這些情緒、鼓勵他以適當方式表達、認同他,並且用寶寶能理解的方式解釋給他聽。例如根據情況,對他說「為什麼生氣?」、「OO心情不好啊?」、「OO看起來很開心喔」來為他區分出不同的感受,將有助於寶寶對情緒的理解。
第三、寶寶若要在社會上適應良好,他必須先懂得調節自己的情緒。盡量讓寶寶多跟同儕相處,幫助他學習如何調節憤怒、喜悅、驚嚇、害怕等情緒。此時也有賴父母平時多向寶寶示範和說明調整情緒的方式。
想要幫助寶寶表達感受,各式各樣的遊戲不失為一個好法子。對父母來說,遊戲是用來排解日常生活壓力、轉換心情、獲得能量的管道;對寶寶來說,遊戲是促進身心發展、為了迎接即將面對的社會習慣而做準備的過程。國際知名大師丹尼爾・品客 (Daniel Pink) 曾指出,未來社會人才的標準已經改變,六項人才條件其中一項就是要「會玩」。
他特別強調玩樂中可培養出的創造力、生產力即合作力,而未來懂得玩的人就是傑出人才。我們的孩子就是未來的主人翁,讓孩子具備玩樂能力、活出快樂、正向的人生,是作為父母所能做到最大的愛了。
以上內容由李茲文化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優秀是在0歲玩出來的:把握大腦最速成長期,陪0歲兒玩出好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