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暢銷書《正是時候讀莊子》、《穴道導引》作者,臺大教授蔡璧名,將她在兩岸熱烈好評、超過三十萬點閱觀看的「莊子」線上課程重新整理成《莊子,從心開始》一書,以淺白的語言,契合現代生活的事例,解讀莊子的治身心之道,讓讀者能輕鬆領會,並且活用於日常生活中。
知通為一 ──
你可曾在挫折中遇見成長?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唯達者知通為一,為是
不用而寓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適得而幾矣。因是
已。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
(此文從莊子經典內《齊物論》篇節錄)
「其分也,成也」,不要覺得你失去了,不要覺得這個東西毀壞了,說不定它反而是成就了什麼、完成了什麼。
我昨晚收到一封學生的來信:「老師,我發現妳每次說完蛋了,但沒過多久,甚至不到幾小時或一天,就會出現很熱心的專業人士來幫助妳,完成妳本來想完成的事。」
有時候你覺得遇到一件很不好的事,你必須去承受這樣教人難堪的變局,但沒想到事過境遷後再回首,發現這個變局所導致的結果比原來的還要好。好像人取羊毛製成毛衣,可剃羊毛對羊而言可能是生命中無法承受之輕,人可曾傾聽過羊的心聲?
我沒聽過,但我是養貓的人,我知道貓。很多養貓的人夏天為了不忍貓太熱,就給牠剃毛,可能貓覺得自尊都沒了,或變得太醜沒法面對世界,所以被剃毛後的貓表情舉止都看得出非常不開心、不自在。同理知羊。可是,當羊覺得牠失去這麼多的時候,有一件毛衣被織好了,溫暖了另一個寒冬裏夜歸的人。
「其成也,毀也」,你以為你做好了一件家具,哇,這家具太精彩了。可是你想過嗎?如果印度跟日本人的研究是真的,用所謂的生命科學探測儀測試出植物也有知覺。做一件家具的同時,你想過樹的痛嗎?為了建立,會有毀壞。在完成毛衣的時候,羊失去牠的毛;完成家具的時候,樹被砍下。這不是一件跟你我不相干的事情,生命中常常是有得有失。
什麼是「成」,什麼是「毀」?莊子促使我們重新去思考這些生命中的重要問題。
「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最後我們看萬事萬物,竟發現有一方面完成,就有一方面毀壞,有得就有失。萬物都有成、毀可說,只是有誰看得到?
只有通達的人才能明白有得必有失的道理。他因此「為是不用而寓諸庸」,在設定人生目標的時候,不會去追求大家覺得最光耀的、能拿到最多薪水的工作、專業,因為那不是他要的人生。
以前還沒有在臺大教書,以讀中文系為第一志願、一直留在文哲領域發展的我,如果沒有來臺大接觸那麼多工學院的學生,我不會知道工學院的辛苦。他們幫老師作生物科技方面的實驗,一天要站上七、八個小時甚至八、九個小時。畢業後到科學園區工作,朝九晚十已經是最人道的了,通常工時還要更長。
「老師,那別念工,念商吧。」我前兩年才幫一個商學院同學寫留學推薦函。
我問他:「去深造啊?」
「不是。不是深造,因為實在太累了。想出國念書歇口氣,先休息一下。」
「這麼累是因為常加班嗎?」
「瘋狂加班。」
「有加薪嗎?」
「沒有,責任制哪來加薪?」
「只有你們公司這樣嗎?」
「念商都這樣。」
聽起來念商好像也不太順遂,那念醫科好了,在臺灣萬般皆下品,唯有醫生高,日據時代以來就是如此。可念醫科好不好?一陣流行病、SARS來了就知道,能請假嗎?今天醫院能關門嗎?說來說去,還是念農學院跟文學院最自在,每天與大自然為伍,每天跟古今中外最有智慧的人對話,而且未來的工作也較有機會不過度壓榨自己的身體。
「庸也者,用也」,找一個你愛的工作,在世界上,你就是一個有用的人了。
「用也者,通也」,你是個有用的人,對別人也有意義,跟別人的生命不就能交流溝通互相往來。
「通也者,得也」,你的生命跟別人的生命能互相溝通往來,那就對了。
我們是因為這樣,才活在這個世上的吧。
我們生來應該不是為了從呱呱落地的那天開始,就自己圍個城堡,把自己隔絕起來,或躲在桌下再也不肯出來。而是要認識很多人,跟很多人溝通往來,這樣就對了。
「適得而幾矣」,「幾」是接近、庶幾、差不多,能做到這樣,就接近「道」了。天啊,這麼容易!「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已經這麼做了,卻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也就是說,當你這麼做的時候,你不是想:「成聖了,得道了,高人一等了。」而是覺得喜歡這麼做、這麼做應該,這就是道了。
本文授權刊登自天下雜誌出版/ 蔡璧名《莊子,從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