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長期緊張、過勞導致身體的僵硬、糾結,穴道導引讓你體驗「鬆」的境界

12822755_981316398572141_536694588_o

編按:有別傳統針灸或按摩的外力,運動強度取決於自身力量,猶如穴道的自體重訓。蔡璧名獨創寫幫助她轉危為安的《穴道導引》,是一套可強化身心的無價技術。

「形如槁木」是身體能跟乾透的枯木一樣輕靈放鬆

脊梁、督脈打直了,全身筋絡肌骨便可以徹底放鬆,就此作到莊子描述的「形如槁木」,身體能跟乾透的枯木一樣輕靈放鬆;作到太極拳經所要求的「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或打太極拳套所要達成的:鬆開手腕、鬆肩、鬆胸、鬆腹、鬆沉腰胯、進而由胯至踵俱能鬆柔等,逐步開關達節、求能全身鬆淨的功夫?

如果操作者還保有嬰幼兒時期輕鬆就能安穩中正的脊梁,自然可得。否則如何鬆開因長期緊張、過勞或姿勢不良,所導致的僵硬、糾結,便是試圖告別一切氣血不暢、痠麻疼痛、代謝不良、瘀滯積瘤等疾病的必要措施。

探究《傷寒論》中的「身重」之病與本草典籍中具「輕身」之效的藥味,發現「身重」實為一異於常態的疾病徵候;而超乎無病「平人」之上的「賢人」、「聖人」、「至人」乃至於「真人」所體現者,則為「身輕」的身體感及與其密不可分的「長肌肉」、「倍力」、「好顏色」、「補五臟」、「明目聰耳」、「強志」、「不老」、「令人有子」、「日行五百里」等正向的身體效驗。

由此可見,對「身輕」生命典範的追求,其實是一兼及生命各層面、甚至含括繼起生命的全幅提升。或許可如是推測:「輕身」之藥所具備使人年壽增長、減緩衰老的功效,也將在以「身輕」為典範目標從事身心修鍊的過程中綱舉目張、一體呈現。

自體重訓,鍛鍊穴道,告別曾經的痠痛、僵硬與糾結。

在過去聚焦於穴道的活動中,無論是針、灸或經絡療法,皆需倚賴醫者或他者之手,憑藉砭石、針刺、灸艾等外力介入,參與個體調理、治療的過程。

繼承傳統同時獨創新局的穴道導引,則僅需憑藉一己之力,即可豎起脊梁、置重心於單腳;即可透過收緊單一穴道、累疊收緊穴道的出力練習,就像手練握力一樣,可以經由日積月累的練習,愈練愈有力。

穴道原是脈氣匯聚之所,穴道周邊的肌肉筋絡力氣愈大、穴道所在區域的力量愈強,氣血就愈活絡、充沛,身體也就更有活力、更健康。

又因出力之後更容易放鬆,練習用盡全力,可使單一穴道的放鬆更加徹底。相較於掌、腕、小臂、大臂、四肢、肌肉、胴體,人體的穴道是人身更小的單位。當人身的最小單位可以各自用力、各自放鬆,身體整體自然更加輕鬆靈活,告別曾經的痠痛、僵硬與糾結。

穴道在肌肉筋絡等現象之中,卻又不是形象的存在;一如脈氣經絡遍布周身,卻非具象的存在。而這套強化脈氣的功法指向的鵠的,既是合心神氣血筋肉軀幹所共構的「人」,也是滯陰褪盡、真陽氣足後的元神真身。

一方面幫助已然全面復課的自己,在教學與研究正常工作之餘,或臥、或坐、或站,只要抽得出一刻鐘鍊功,便能持續通往離疾病,身鬆筋柔、神寧氣足的逍遙旅程。一方面將璧名渺小的生命,凡此身世機緣與順逆遭逢所得一切,贈予與我一樣有幸潛浸此東方文化中人。

 

本文授權自:我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