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立刻馬上!── 一刻都不能等,就是當下

hikers-913273_640

「今天到底是不是明天?」保羅問,五歲,正要去幼稚園的路上。

說到時間這件事,孩子們可實際了。過去?未來?他們只有現在立刻或立刻馬上。完畢。從呱呱墜地那刻起,他們就要求現在喝奶、現在換尿布或現在睡覺,當然還有現在就抱抱,立刻馬上。想當初,因為動作不夠「馬馬馬馬馬上!」而爆出的嬰兒狂嚎,至今仍像耳鳴一樣,在我腦中揮之不去;即使哭聲每每稍後漸息,我仍感覺到,在孩子出生的頭一年裡,生活似乎沒有時態的存在──不單指文法上的意義。

何時是昨天?何時又是明天?還有,大人說的「下個星期」到底是什麼意思?幼稚園孩子對這些真的很難理解。奇怪啊,睡個午覺起來,為什麼還是同一天?

孩子的學習總是很快,他們不久也發現了「等~等一下」的樂趣。他們常從大人口中聽到這個詞,而且以為就是大人專用的時態。每當孩子急著要給大人看什麼、表演什麼,或要求一起做些什麼時,我們就會使出這個「等一下」來拖延時間。久而久之,孩子就有樣學樣了。於是,下次換父母要求孩子去洗手、去收玩具,或趕緊來吃飯時,「等一下,媽媽!」就成了孩子的回應。

值得慶幸的是,至少一開始,時間還算是掌握在我們大人手裡的;而我竟然能寫出這樣的句子,也是因為現在剛好心平氣和。想想每天一大早,鬧鐘一響,我就得立刻展開催催催。催孩子們吃早餐、催他們去刷牙,還有快快換衣服,這樣我們才能準時踏出家門。每天早上都衷心盼望孩子們對時間的感覺能與我更一致。

**********
光是刷牙,孩子們就能刷個半小時啊。好啦,真正花在刷牙上的時間,可能根本不到半分鐘。其他的二十九多分鐘,他們可能沉醉在觀看洗臉槽的水渦流進洞裡,噴水到別人身上、玩肥皂泡泡、亂翻浴室裡的櫃子,或是,朝鏡子裡扮鬼臉。

**********

不過,我們從孩子這些舉動裡其實也可以學到很多──看來,他們真的覺得很好玩;而這不正好告訴我,孩子們真的能確確實實活在當下。

偶爾按一下「暫停鍵」

要不要打個賭,你刷牙的時候是不是沒在想刷牙這件事?像我就真的沒有,而且我還依刷牙的時間而定,有時在想之前發生的事,有時是想之後要做的事。一般成年人似乎都如此。我們不是活在過去,就是活在未來,但總是錯過現在。然後,我們一邊感嘆光陰似箭,另一邊,到了晚上就忘了中午吃些什麼──我們吃飯時,一定也跟刷牙一樣心不在焉。我們可能跟同事共度午餐或邊吃邊閱讀,也可能配著電視,把食物無意識地一口一口往嘴裡塞,總之,得迅速完成吃飯這件事,才能回去繼續埋首在「重要的」事務裡。

不過,「等一下」到底是要做什麼?重要的事?因為用完餐、投入工作後,我們又火速解決一個接一個的行程與任務,然後趕著下班。喔,最好我們是真能全心享受下班後的閒餘時光啦;然而,下班後,我們卻習慣把整天壓力已經夠大的職場不愉快事件再重述一遍給家人聽,這是為什麼呢?

還記得上次讓自己暫停一會兒,有意識的享受某個當下,是什麼時候嗎?例如,某回用餐或某日和煦的陽光,那微風,某個心愛的人的眼神,一段發人深省的談話,一首好聽的歌,或是,運動中均勻的呼吸聲,書中某段優美的文字,鳥鳴聲,有趣的臉孔,以及一個無人之境,與溫暖的擁抱。每天都有許多美好的事物來到我們身邊,只是往往像影片一般,不經意就讓人撩撥而過。尤其,自從人人傲擁一支智慧型手機後,我們的眼界更自動降低,觸目所及僅侷限在自己的指掌之間;許許多多的美好片刻,只在那小小的方寸間流動。

不久前,我才在車站見到一幕:兩個小男孩跟爸爸在那兒等著迎接媽媽;看到媽媽的瞬間,小男孩立刻衝了上去,但衝到一半,卻又被硬生生煞了車,因為,媽媽說要先幫他們三個用手機拍張照。小男孩很有耐心的等著,拍完照後,終於可以讓媽媽擁進懷裡。真是怪了,許多人不再盡情感受那個當下的美好,想的卻是,事後能一遍又一遍欣賞那些圖片有多愉悅。想想,這世間能讓人真正同在並自然展現的當下,恐怕已經非常稀有了。
等一下……明天會更好?

此時此刻,我們總是太忙,忙著為自己構築一個生動多采的人生。不過忙忙碌碌之餘,許多人仍然繼續抱怨,對工作不滿意,生活水準未達自己的期望,身材不好,或是跟伴侶的關係有待改善。然而,我們什麼時候才要起身做些改變?現在?或是明天比較好?對於未來的各種可能,我們都可以說得頭頭是道,不過,真正付諸實行的卻是少之又少。做做夢真的很愉快,至於現實(有時還滿掃興的),能拖延就盡量拖延吧。

所以,我們大人說話常常這樣開場「等我先……
……減個五公斤再說。」
……畢業再說。」
……賺更多錢再說。」
……買更好的車再說。」
……搬了家再說。」
……度假回來再說。」
……等孩子搬出去再說。」
……自己開間公司再說。」
……找到心愛的伴侶再說。」

不過,往往等我們真的達到這些目標後,也不見得會多快樂。因為,每一個實現的願望都會衍生出下一個新的渴望;甚至,我們還會開始跟外在環境討價還價,例如推給天氣之類──等天氣暖和些/日照短些/日照長些/雪融化後/雨下少些……我們就可以開始減肥、進修、學開車、上縫紉課或是去健身房做運動。

要牽拖的理由永遠不嫌多,因為這樣那樣,所以還沒開始或結束某件事;也因為細數不完的原因,所以一直還沒感到幸福美滿。

其實,並非種種外界牽絆在阻礙我們享受當下,我們自己,才是那個從中作梗的人。一個對現狀雖不滿意,卻不願花心思去探究原因的人,只讓自己聚焦在未來,然後,明天永遠不會更好。

麻薩諸塞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分子生物學教授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專門從事一種稱為「靜觀覺察」的教學。他認為,真正的喜悅,是安於眼前的瞬間,並能盡情去體會、享受每一分每一秒。活在當下是無比的重要,因為,未來與過去都遙不可及。

**********
對小孩來說,現在就是最棒的!除了希望能快快長大之外,孩子們對明天別無所求。「昨天」好似幾年以前的事,而「晚一點」聽起來又太遙遠──至少對我女兒來說是這樣。
**********

幾天前,女兒突然很想去公園兒童遊樂區玩;而我,本想好好利用早晨時光,坐在書桌前多寫點東西,因此,設法改變她的主意,希望她同意下午再去。「不要,我今天就要去!」,她這樣回答,我安撫她說:「對啊,我是說今天,不過是今天下午喔」,女兒聽了,眼淚幾乎要奪眶而出……唉,有這麼難了解嗎?「可是,我想要今天去啦!」大人真是好複雜喔,一直一直把事情往後拖延──甚至,包括自己的人生。

通往自己的內在

為了找出能讓我們未來感到幸福的祕方,首先,得積極掌握現在。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更深入認識自我,明白自己已經創造了豐盛的人生,並對一切心存感激。僅僅體會這些,便能讓我們生出新的力量與信心,並從容自在地面對未來之路。

至於,該如何找到通往自己感覺、想法的入口,則因人而異。巴西暢銷作家保羅‧科爾賀(Paulo Coelho)的方法,是去沖個澡。腦力激盪訓練專家安雅.艾伯茲(Anja Ebertz)信誓旦旦地說,吹頭髮能讓她找到靈感。而創立服裝品牌Mongrels in Common的兩位設計師,莉薇亞‧西門耐斯‧卡立羅 (Livia Ximénez Carrillo)與克莉絲汀‧普魯斯(Christine Pluess),則在一陣忙亂、解決許多難題後,喜歡緊閉窗戶並關掉電視,以最平靜的心情為自己塗指甲油。

至於我,曾試過靜心與瑜伽,後來發覺,做韻律球訓練最能幫助自己集中意念,因為那過程是一種不穩定的狀態,只要眼神稍微飄移,思緒一絲絲渙散,馬上就會狠狠地跌坐到地板。但以上這些做法,無論哪一種,都有一個共同點:幫助我們放下,遠離負面思考、情緒及壓力。再說,這是不限時間、地點,人人都能做到的。

試著把日常生活當做呼吸那樣自然,無論是準備餐點、散步、吸塵打掃、唱歌、跳舞或作畫,我們都可以全然敞開感官,身處其中。

去沉浸在每個細節裡,放鬆覺察自己的情緒與思考。不強迫,也沒有任何催促與急切,就只是放手、順服。然後,我們不知不覺地感到自在,重新成為自己的主人,並能再度體驗,什麼叫做「活在當下」。

 

本文摘自大好書屋/ 汀娜‧舒茲《找回單純快樂的自己:向孩子學幸福

asdasd-0911找回單純快樂的自己:向孩子學幸福

作者:汀娜‧舒茲
出版社:大好書屋

 

圖片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