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有嚮往的目標
孩子願不願意讀書,取決於他是否有一個嚮往的目標。就像嚮往成為足球員的男孩,想要踢足球勝過想要讀書;嚮往加入女子偶像團體的女孩,會在意穿著好看與否、唱歌好聽與否勝過想要讀書。
為了讓孩子喜歡讀書,就必須讓他嚮往一個需要念書才能成就的職業。
例如,到醫院讓醫生看診時,讓孩子覺得「當醫生應該很神氣」,或是受傷讓護理師包紮時,讓孩子覺得「我也想成為這樣的護理師」。有這樣的嚮往,自然會對讀書感興趣。即使是「如果我努力讀書,是不是就能當上醫生呢?」或是「念書的話就能當上護理師吧?」這樣粗淺的念頭,都能夠成為孩子想讀書的契機。
孩子曾經有過的體驗、看過的電視節目、父母對他說的話等,都會影響他心中嚮往的目標。年紀愈小的孩子愈容易受影響,所以父母親將孩子帶往不同的方向,就能左右他們嚮往的目標。
俗話說「三歲定終身」,孩提時期的印記(譯註: imprinting,指動物在學習過程接受到特定刺激訊息,就會對動物個體產生終生的行為影響)將會持續影響一個人直到長大成人。
因此我們可以說,父母在孩提時期給予孩子的資訊印象,將會改變孩子的夢想與未來的職業與學力。
請讓孩子覺得「頭腦好是很酷的事」、「會讀書是很厲害的事」,讓他們對頭腦聰明這件事產生嚮往。
孩子還小時,會同時嚮往成為足球員、又嚮往成為醫生,這是很正常的。由於孩子的未來有各種可能,如果您的孩子同時想成為足球員與醫生,我認為那是很棒的事,沒必要只讓他選擇其中一種。首先,就是要讓他對某件事心生嚮往。
將孩子的嚮往變成讀書的助力
父母親都希望孩子能夠嚮往成為醫生或律師。
然而,事情絕對沒有那麼容易。孩子與父母的期望不同,他們通常會嚮往成為運動員、藝人、搞笑藝人等出現在電視上的人物。不過,孩子嚮往的對象很容易就會改變,就算低年級的時候嚮往成為運動員,到了高年級就會轉變為「想當醫生」、「想當國家公務員」、「想當太空人」等。
媽媽首先要小心保護孩子這種有所嚮往的心情,然後將這分心情導向讀書的方向,這是比較自然的做法。
例如,假若孩子嚮往成為足球員,想成為足球員就必須要有超群的運動能力,只能透過不斷的練習來鍛鍊。這時候,媽媽可以自己調查並告訴孩子,日本代表隊的選手們是如何從小努力練習才有今天的成果。
「努力才能成功」這項原則也能套用在讀書上,重點是告訴孩子努力的重要。
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光靠優異的運動能力是沒辦法當上一流的職業運動員的,不論哪一種運動都必須要有「判斷力」。以足球員為例,他們必須時時放眼全場,觀察隊友與對手的站位,一邊判斷應該將球踢到哪個位置才最有可能進球,一邊作戰。他們的成功不是靠優異的運動能力,而是因為隨時都在動腦,才能站在場上比賽,因為足球是動腦的運動。
職業棒球選手與大聯盟的球員也是如此,他們必須隨時判斷戰況、壘上的跑者等各種狀況,預測投手的配球,才能決定自己要如何打擊。
電視上曾經播出過鈴木一朗選手的紀錄片,從訪問中就能得知,他會將投手過去對戰的配球、球路等記得一清二楚。就像將棋的棋士會背好所有的棋譜一般,一流的棒球選手也會記住自己所有打席數的狀況。頭腦不好的人是做不到的。
所以,對於想要成為運動選手的孩子,可以告訴他們:「如果不拚命練習,是當不上正式的選手的。此外,想要獲勝還必須動腦,所以一流的選手不是只會運動而已,他們的頭腦也很好。你若不鍛鍊自己的頭腦,就無法當上好的選手。」
頭腦好的藝人才能生存的時代
若孩子嚮往成為藝人,請試著依照他嚮往的對象改變對他的說法。
若孩子嚮往的是高學歷的藝人,就對他說:「他畢業於很好的大學,是頭腦很好的人。你若不讀書的話,就沒辦法變得跟他一樣。」
但是,若他嚮往的不是高學歷的藝人,而你說不出批評的話時,也可以對他說:「那個人雖然表現得看起來很笨,但是其實頭腦很好。」
我也曾經受邀上過電視,電視其實有其背後不同的一面。在電視上被大家取笑的搞笑藝人其實有時候是依照腳本作家所寫的腳本演出,許多人都是為了搏君一笑,設定好裝傻的。就這個層面,或許跟孩子說「他們是因為工作才裝笨的」比較好。
事實上,現在的搞笑藝人當中,高學歷的人也愈來愈多了。能夠在業界存活下來的搞笑藝人,許多都是高學歷或頭腦好的人,甚至有「知識分子搞笑藝人」這樣的分類。可見現在若沒有能夠上猜謎節目的聰明才智,很難在搞笑藝人這個領域生存下去。
看電視時,看到搞笑藝人能夠輕鬆地解出猜謎題時,媽媽可以在孩子面前稱讚那個藝人:「這個人頭腦真好,真厲害。」其實,頭腦不好是沒辦法想出搞笑的段子的。
外國人在演講時一定會加入幽默的內容,所以想在演講當中搏君一笑,也只有頭腦聰明的人才辦得到。
若孩子嚮往成為搞笑藝人,媽媽可以告訴孩子:「你想當搞笑藝人嗎?現在的搞笑藝人都是從好大學畢業的。所以,你也要讀書,讓自己的頭腦變好,因為想讓別人開懷大笑是需要動腦的。」我想,這麼一來孩子的想法也會有所轉變吧。
稱讚孩子贏過AKB48的部分
很多低年級的女孩子會嚮往當偶像明星,這個年代她們崇拜的對象應該是AKB48吧。
不過,很多女孩子年紀很小就喜歡裝大人,所以到了高年級時就會有人開始覺得:「什麼AKB嘛,幼稚。」請媽媽們務必把握這段時期。
有時候,媽媽們會停留在「我家的小孩最喜歡AKB」的認知中,而對孩子說:「AKB好可愛呢。」但此時孩子們已經逐漸長大,有時還會對AKB的成員抱持敵對意識。
這時候,媽媽們可以讓孩子感覺到她自己有很多部分勝過AKB的成員。例如,雖然外表與人氣不如AKB的成員,但是數學的計算上一定比較快,或是英文比AKB的成員更好。
如果對孩子說:「比讀書妳一定勝過AKB。」給予她肯定的話,孩子就可能會覺得很高興,也更願意讀書了。
批評AKB成員的外表等方面則會得到反效果,只會讓孩子更在意外表,更想讓自己看起來比AKB成員可愛,反而會把心思用在服裝、髮型、化妝等事情上。
只要有一、兩件事情能夠贏過AKB,孩子就會因此產生自信。因此,告訴孩子她比AKB成員更會讀書,就可能讓孩子願意用心讀書。
對男孩子也是同樣的想法,很多男孩子都會嚮往參加甲子園比賽的選手,媽媽可以告訴他們,就算棒球不如人,也能在讀書方面比人強。
(本文授權自「天下雜誌」,出處:天下雜誌/《媽媽這樣做,教出愛讀書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