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就要這樣記!日本東大名師公開二十年經驗法則,教你快速記錄、邏輯統整、強化記憶的驚人筆記術

重點就要這樣記-立體書

拋棄「不寫可惜」的想法

不看寫得密密麻麻的筆記

我的學生中,有些人習慣將筆記寫得整頁密密麻麻,也有些人會在筆記本的空白處,硬是塞進更多小字的內容。我想這些學生之所以這麼做,可能是認為「如果沒有寫滿一頁,實在是很浪費」吧!

要想寫出具有輸出品質的筆記,請一定要捨棄這種「不寫可惜」的想法。因為如果被「不寫可惜」的想法給過度束縛的話,最後筆記不僅看起來髒亂,也不容易閱讀。所謂具有「輸出品質」的筆記,就是不管任何人來看,都會覺得這是一本清楚易讀、簡單易懂的筆記。而被「不寫可惜」的想法控制的筆記,可以想見絕對不容易閱讀,當然也就無法達到簡單易懂的程度。將內容寫得密密麻麻,光看就讓人感到喘不過氣來。

我想類似這樣的筆記,應該不會有人想看第二遍吧!一本可以在字間、行間留下大量空白,讓讀者看了感覺輕鬆的筆記──就是從「不寫可惜」的想法解脫的筆記。希望各位都能以作出這樣的筆記為目標。

「不寫可惜」的想法會降低知性的產能

因為受到「不寫可惜」的想法牽絆,而降低知性產能的案例相當多。以我自己為例好了。閱讀文字量大的文章時,其實列印之後在紙上閱讀,會遠比盯著電腦螢幕閱讀更有助於大腦的思考。所以有時即使是幾百頁的內容,我也會印出來。雖然考量到「環保」,這樣的做法可能不太恰當。但比起保護生態環境,我更會優先考慮「知性的產能」。

有些人經常要花好幾分鐘的時間在煩惱「到底要印在紙上?還是直接在電腦螢幕上看就好了呢?」坦白說,想這個問題只是在浪費時間而已。如果硬是勉強那些明明透過紙張閱讀較能記在腦中的人,耐著性子看電腦螢幕的話,那效果肯定不好。所以與其這樣,倒不如將時間用在更具知性的工作上還比較好。

另外,不知道各位是否有過買了新文具,結果卻出乎意外地不順手的經驗?如果這種情形發生在我身上的話,我絕對不會勉強自己繼續使用不順手的文具,而會斷然地改換成其他文具。為什麼呢?因為如果繼續使用自己用不慣的文具的話,這樣的「壓力」勢必會降低知性的產能(當然,為了盡量減少這種狀況,選擇文具時,一定要仔細再三挑選)。這就是所謂的「決斷力」。

如果想要提高知性的產能,那麼對於某種程度的浪費,多少得睜隻眼閉隻眼。換句話說,如果你將「不寫可惜」的想法列為優先選項的話,就表示你並不打算提高知性的產能。選擇「不寫可惜」?選擇「知性的產能」?這不是別人能夠影響你的。因為這只能由你自己選擇、決定。

撕破筆記本,擺脫束縛吧!

假如你已經決定要將「知性的產能」列為優先選項,但內心對於大膽使用筆記本還是有所抗拒的話,建議你不妨試試下面這個方法。

買一本新的筆記本,然後狠下心來使勁地撕破這本新的筆記本。一直撕、一直撕,直到心理上的抗拒感消失為止,並將撕成碎片的紙屑,堆積成一座小山。只要能做到這種程度的話,那麼你被「不寫可惜」的想法所束縛的內心,應該就可以得到解脫,感覺自由。

過去我也曾請習慣將筆記本寫得密密麻麻的學生,嘗試這個「撕破筆記本」的方法。令人驚訝的是,只要試過一次,往後當你在作筆記時,就會突然變得比較大膽,真的非常神奇!所以如果各位無論如何都無法擺脫「不寫可惜」的想法的話,請務必試試這個方法。相信你一定可以從一直以來的「束縛」中獲得解脫,也能隨心所欲地使用筆記本了。

看出該寫/不該寫的內容

沒有必要記錄所有的資訊

每當我問學生:「作筆記時,最讓你感到困擾的事情是什麼?」經常聽到的回答不外乎是:「手寫的速度跟不上老師說話的速度。」其實,這種情況不只發生在學生身上,就連參加研討會或讀書會的上班族們也有相同的困擾。面對這種情形,如同在觀念①裡提到的「加快寫字速度」也是解決的方法之一。

不過,在加快寫字速度之前請先想想:「你是不是會將老師(講師)所說的話,一字不漏地照抄下來呢?」坦白說,這麼做是沒有必要的。這裡我要再請各位想想「作筆記的目的」是什麼?作筆記是為了幫助未來的自己、為了不讓自己感到困擾吧!

如果將老師或講師所說的話一字不漏地照抄,就必須記錄大量資訊在筆記裡。當然,這些資料中也有許多是不必要的資訊。不必要的資訊,就沒有記錄的必要。否則,就只是耗費無謂的能量。對你而言,能量應該用在真正必要的事情上才對。

最重要的是透過「自己」這個濾網過濾

會把別人說的話一字不漏照抄的人,看似學習積極,但我覺得這樣的學習其實是「被動」的。為什麼呢?因為這代表他們把老師(講師)置於「上面」的位置,自己則處於「下面」的位置。認為老師(講師)所說的話,都必須鉅細靡遺地記錄下來,這樣學習才不會有所遺漏。而且,這麼做也代表著你全盤接受對方所說的話。甚至可以說,這是你放棄以自己頭腦思考的狀態。

如果你仔細想想的話,應該就會明白這麼做其實是很危險的。最正確地做法,應該是要在自己腦中檢視老師所說的話,判斷出「這個是必要的、這個沒有用」才對。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覺得問題就難在聽者很難判斷到底什麼是「必要」的、什麼又是「不必要」的。沒錯,事實確實如此。

不過雖說判斷不易,但難道就該被動地全盤接受嗎?

其實不管聽到什麼內容,都應該先動動腦,透過自己這個濾網過濾後再接受才對。「什麼都不加思考,只是一味抄寫老師說話內容的人」與「一邊作筆記,一邊思考﹃這是今天整段話裡最重要的部分﹄、﹃這個前面已經說過,所以不用再寫一遍﹄」的人,對於頭腦的使用方法完全不同。

一本好的筆記,並不是將對方說話內容完全記錄下來的筆記。而是作筆記的人經過頭腦思考,過濾掉不必要的資訊後,選擇性地記錄內容的筆記,才是真正好的筆記。

學習時要堅持自己的想法

學習時,要徹底堅持自己的想法。這是我自己在念書時,特別重視的觀念。我們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為了讓自己本身有所成長。

所以面對老師或講師這樣的角色,完全沒有必要抱持著「因為老師辛苦教導我,如果沒有全部記下老師所說的話,就對不起老師」這樣的想法。因為一旦你這麼想的話,就侷限了自己的成長。

當你覺得「這個資訊我不需要」時,就請你堅決地捨棄不想要的資訊內容吧!自覺向來都是以被動姿態作筆記的人,對於「學習」這件事,就應該保持如此的自律態度才是。光是抱持這樣的想法,就會讓你作筆記的方法產生極大的改變。

 

(本文授權自商周出版,出處:商周出版/《重點就要這樣記!日本東大名師公開二十年經驗法則,教你快速記錄、邏輯統整、強化記憶的驚人筆記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