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正思 做自己:像吸塵器般將腦中垃圾清除,沒有正確,只有最好!

be_positive_and_creative

洞悉事物、無畏迷惑、積極樂觀、清晰思緒、勇於創造,本書作者透過這五個面向,告訴每個人應該勇於做自己,不只包含方法,還有思考與觀念。

作者白取春彥在本書提到了這六類思考方式。

1、利己的選擇性思考

思考怎樣才能極大化自己的利益,這是一種為了獲勝的典型思考方式,大部份都是因為現實考量而採取的方式。

2、根據經驗的反省性思考

根據自己過往的經驗來思考,想像自己接下來如果發生什麼事,自己該如何應對;這種思考法根據每個人的經驗不同,而有不一樣的思想。

3、情感混亂時的妄想

內心充滿負面情緒時,所產生的妄想。

4、知識型思考

閱讀了以後,為了理解內容時的思考。

5、為了掌握事物本質的思考

為了洞悉事物本質而進行的思考。

6、理論性思考

只依據理論而進行思考。

每個人每天,依據情況而定,紛紛會用到上述六種思考方式的其中幾種,而大部份的情況下都是2~3種混雜著用。「思考」是人類不可或缺的一件事,每個人每天都脫離不了思考。

洞悉事物

作者白取春彥在本書中提到,寫下詞彙是幫助思考的最佳工具,詞彙包含很多,例如「知識」、「神父」、「永遠」、「永久」…..等各種詞彙都有,任何事物都無法憑空想像,但若把詞彙寫下來,就能幫助自己思考。

雖然生活周遭充滿了各種詞彙,但許多人卻不了解詞彙真正的意思,例如許多人誤把「愛」就是我愛你的意思,其實愛有很多種表現,一旦我們無法瞭解詞彙真正的意思,就會無法更精準的表達自我。

知識累積的越多越覺得人生倉促?

當我們瞭解越多,就會越覺得自己懂得很少,因為我們會發現,我們永遠有學不完的知識,因此知識累積的越多,就越覺得人生倉促,似乎永遠都面對學不完的事情。

白取春彥指出:「知識來自於源源不絕的興趣,也就是說,想了解更多的強烈興趣招來更多知識,而這些知識不需默背,看過一次便能留存腦中。」

知識必須靠自己努力與經驗得來,無論誰告訴了你什麼,通常都只是一知半解,只有當我們能學以致用後,才能了解當中真正的意涵。

無畏迷惑

我們常被迷惑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太過在意別人的批評,我們害怕別人不認同我們,而改變了自己的行為與想法,例如「團體迷思」(group think)告訴我們,人們可能會為了與團體成員達成共識,因而放棄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

如果常常受到別人的影響,常常害怕別人的批評、害怕讓別人的期待落空,就容易讓自己感到焦慮,然而這卻是不必要的,別人的批評我們無法阻擋。其實,最應該改變的是自己,不該讓自己受到別人的影響。

另外一個容易迷惑我們的,就是文字本身,許多人太過解讀文字的意思,以為某個文字就是那種意義,但卻忘了文字的意義是我們賦予的,所以我們不應該受限於文字的影響。

積極樂觀

白取春彥指出:「人不是物體,無法輕易改變形狀,但舉凡一個人的心態、言行舉止等,都可以改變,而且一定會影響周遭,無遠弗屆,甚至改變世界。」

換句話說,我們無法改變我們無法改變的,但卻可以致力於我們可以改變的事情上,在被限制的環境裡,挑戰各種不可能。

清晰思緒

要讓自己的思緒獲得整理、獲得淨空,其中一個方式就是學會從繁忙的生活事物中抽離,學習偶爾自己一個人獨處,當你能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緒,就會覺得自己能夠比過往更能洞悉、理解事物。

另外一個重點是,別讓自己受到情緒的影響,例如別讓自己處於一個極怒的狀態,雖然人很難有完全理性的時候,畢竟人是情感的動物,但一個人理性的時候,絕對比自己感性的時候,更能正確地思考。

勇於創造

創新正思 做自己》的作者白取春彥提到:「一味依循世俗根本無法孕育出別具特色的想法,因此若想彰顯個人特色,絕對不能依循已經蔓延的既定想法,而且必須要讓你的心『出世』。」

學會質疑過往那些理所當然的事物,才能創造出各種不可能,過往認為是對的,不見得是對的,許多人總是將過去一些根深蒂固的認知奉為圭臬,沒有絲毫的懷疑,這就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精神;唯有對理所當然的事物質疑,才能創造出些許不同。

(更多內容:創新正思 做自己:像吸塵器般將腦中垃圾清除,沒有正確,只有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