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面對未知,如何從不確定當中得到力量?「不知道」讓我們知道的6件事

i_dont_know

作者簡介:
莉亞‧海格‧柯恩,《紙、玻璃、咖 啡豆》(Glass, Paper, Beans)一書作者,《紐約時報書評》撰文作家。住在波士頓郊區,成長於紐約,父親是紐約拉法葉啟聰學校校長,因此她兒時與一群失聰的孩子一起成長。著 作《傷心列車:失聰的世界》(Train Go Sorry)獲美國圖書館協會評選為該年度最書籍之一。

我們常常假裝「我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為了保護自己,或避免麻煩,所以有時候我們不願意承認我們不知道。但假裝「我不知道」有時候會帶來很大的殺傷力,甚至很可能傷害他人。

人們常常假裝的「知道」與「不知道」,大致上有兩種:
一、假裝自己知道某件事
二、假裝自己不知道自己已經知道的事

無論是那一種,大部份假裝知道或我不知道都是為了保護自己,或是避免麻煩。

小時候我們所處的教育體制,大致上就不容許學生說「我不知道」,只要學生坦承我不知道,就可能被嘲笑,因此我們養成不敢舉手的習慣,我們害怕別人知道「我不知道」,所以假裝自己知道;另一方面,我們也害怕我們所知道的是不正確的,而因此被嘲笑,所以有時候我們也假裝自己不知道自己已經「知道」的事。

但有時候假裝自己「知道」或「不知道」某些事,往往會帶來重大的傷害。莉亞‧海格‧柯恩在書中舉了一個機長與副機長的例子來說明假裝「知道」或「不知道」的嚴重性。

一九七二年的一個天寒地凍的一月下午,一架飛往佛羅里達的客機正在等待起飛。

副駕駛:你看那機上的那塊冰,啊,後面,那後面,看到了嗎?
機長:…..
副駕駛:看到後面的那些冰柱和那所有東西嗎?
機長:對。
副駕駛:老天爺,要除冰還真是沒完,它只是讓你有虛假的安全罷了,就這樣而已。

過了一段時間後。

副駕駛:我們在這裏已經等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好再查看一下上面。
機長:恐怕我們在一分鐘內就要起飛。
副駕駛:那看起來不對勁,不是嗎?啊,那不對。
機長:那是對的,已經有八十。
副駕駛:不,我覺得不對,啊,也許對。
機長:一百二十
副駕駛:我不知道。

接著,機翼封著冰雪的飛機在跑道上加速,雖然離地升空,但無法飛高,在空中停留了三十七秒,然後撞上十四街橋,墜入波多馬克河,機上七九人中僅五人生還。

後來得知機長擁有「傑出的操作技巧和知識」,卻兩度未通過航路考驗,而副駕駛則是「機智而敏銳」。

機長因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面對副駕駛的質疑,他龐然無知,不知道副駕駛所質疑的「安全知識」,因而導致了重大的災難。

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事,如果只關乎你個人,你只需要承受你「無知」的代價,但當牽扯到他人時,這樣的代價未免太大。

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承認自己理解的範圍,這就是通往智慧的知識。
—— 莉亞‧海格‧柯恩,《我不知道:面對未知,如何從不確定當中得到力量?「不知道」讓我們知道的6件事

只有當我們能夠坦承自己的「不知道」與接受我們可能是「自以為是」,我們才能更提昇我們的知識。有時候我們說「我不知道」是為了擺脫責任、逃避自己的脆弱,但是當我們能夠承認自己的「不知道」、勇於面對自己的脆弱,當我們這麼想,就能夠讓我們更好。

(更多內容:我不知道:面對未知,如何從不確定當中得到力量?「不知道」讓我們知道的6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