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拒絕會得罪人,改用「冷」處理

直接拒絕會得罪人,改用「冷」處理

心理專家認為,態度會影響心理距離。一般來說,熱情會讓人心生親近感,而冷漠則會讓人疏遠。根據這一規律,有人便提出了冷漠拒絕的方法。事實上這種方法是最自然的選擇,期待溝通繼續進行下去的人,通常會表現得比較熱情;反之,表現得冷漠,則表示不希望溝通繼續進行下去。

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彼此之間的關係,良好態度會讓我們顯得更加親切,這有助於心理距離的拉近;相反的,惡劣的態度則會讓人疏遠。對於需要拒絕的人,可以透過改變態度,以拉開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態度也能說話,如同你的嘴巴一樣。

冷漠是把利劍

冷漠拒絕法,經常會應用於某些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比如盛情難卻的人情、糾纏的感情等。直截了當的拒絕,可能會引起他人極大的反彈,這時,就可以採取這種冷漠的處理方法。當你對人表現得冷漠的時候,自然能拉開心理距離。

冷漠態度的呈現主要在於表情的運用。表情不是靜止的,感情的變化會隨時在你的臉上顯示,從表情和態度上的改變,別人可以很輕鬆的看出你對他們的態度到底如何。因此,你要學會隨機應變,不能用單一的表情去應付不同環境下的不同人。就拒絕而言,當你擺出一副面無表情的樣子面對求助者時,拒絕的態度已經非常明顯了。

語言研究者經過研究認為,想要成功溝通,通常需要經過下述三個步驟:

首先,要透過耳、眼、鼻等感覺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而認知對方。如果在此階段能給對方所喜歡的強烈刺激,則幾乎不必交談,就能給他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大部分的人都會在這個階段努力使對方接受自己。

其次,刺激對方的感情讓他做出判斷。在此階段,我們會透過言辭做出判斷:這個人很有趣、好像談得來、想法獨特……。最後,肯定的資訊累積到某種程度時,便進行到引發動機的階段,至此才產生要不要付諸具體行動的決定性念頭。如果在我們的印象中,這個人很好,我們就會逐漸敞開懷抱,和他交朋友、答應他的要求。

因此,如果想拒絕對方的不合理要求,在第一個階段就表露出拒絕對方的態度最為有效。在認知階段,你可以擺出冷漠的表情,如果已經進行到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的溝通,要令其感到受挫是比較困難的。從第一階段的認知起,設法瓦解對方,讓對方得到外觀判斷的資訊,就是你努力的重點。

當然,有時我們要拒絕的人可能是我們較為熟悉的,通常已經過了認知階段。但是這並不代表冷漠拒絕的辦法沒有效果,它同樣可以拉開彼此之間的距離。對於拒絕來說,突然間的冷漠可能會更加有效。例如,微笑中斷能使對方不安,就能使你更容易說出「不」來,這種冷漠表達法可能會更加直接有效。

微笑表示溫柔、可愛、溫順,故很容易被人接受。它表示兩種意思:你所說的我很了解;我們是同伴、朋友。所以,當你想要接近某人的時候,可以微笑。微笑是使交談圓滿進行的潤滑劑。那麼倘若這個潤滑劑突然停止供應,會給對方的心理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對應於微笑所具有的意義,則是表示「你的話我不懂」、「我和你不再是夥伴了」的信號。換句話說,如果想要終止和對方之間的談話,只要把原來露出的微笑中斷就行了,這樣對方會開始不安,會認為自己一直說下去的話會有問題。

因此,如果你要拒絕某人,拉開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一定要少笑,盡量擺出嚴肅的表情。在交談的過程中,即便微笑著,也可以隨時中斷微笑,表明自己拒絕的態度。

在和別人溝通時,如果採取一本正經的態度,擺出一副公事公辦或畢恭畢敬的樣子,似乎就是在告訴人們:「我不想和這件事有瓜葛,不想和你太靠近,我要掩藏自己,你們不要靠近我。」這樣做,拒絕態度就十分明顯了。如果對方知趣,通常都會退避三舍,又怎好意思向你提出要求。

態度是表達意思的雄辯語言,不過它有一個難點,就是與口頭的語言相比,不太容易把握分寸,要表達得恰到好處比較困難。如果僅僅作為口頭表達的輔助手段來用,對於態度表達來說,並不需要太多的要求,但是,如果要表達準確,則需要多加注意。

你可以這樣做:開始時表現出輕微的冷淡,表示否定的態度。如果這樣不見效,再進一步表現更強烈的冷漠,表達拒絕態度。這樣表達態度,逐漸推進,分寸也就更能掌握了。記住,在表達拒絕的態度時,千萬不要過火,以免因殺傷力太大而鬧出爭執。

以上內容由大是文化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99%的人輸在不懂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