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應當如何看待AI人工智慧?

人類應當如何看待AI人工智慧?
(圖片來源:pixabay

從二○一六年下半年開始,充滿科幻性質的人工智慧熱潮落幕,人們重新看待人工智慧並且將它視為一股商機,關切的議題也有逐漸朝實際層面進展的趨勢。這股趨勢同時也顯現於報章媒體。時常占據媒體版面的關鍵字「AI」,其著眼點也從技術層面漸漸轉移到商務層面。尤其最近在「第四次產業革命」的種種文章中,AI更是被熱烈探討的話題。

導致「第四次工業革命」這個關鍵字廣為流傳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是一份關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研究報告在二○一五年的世界經濟論壇(又稱達佛斯論壇)上被正式發表。日本將這份研究報告命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達佛斯論壇所預測的未來》(克勞斯.史瓦布著,世界經濟論壇翻譯,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並且出版成書。這是一本凝聚第四次工業革命世界觀的好書,也可說是適合商務人士用來了解AI與商業有何關係的必讀入門參考書。

第二個原因,在日本政府的主導下,已經明確設下第四次工業革命來臨時的經濟成長目標。以二○二○年為里程碑,為了將現今不足五百兆日圓的GDP(國內生產總值)拉高到六百兆日圓,必須透過第四次工業革命達成提升其中三十兆日圓的目標。這兩起事件導致第四次工業革命這個關鍵字深植人心,人們探討的議題也大幅改變:從「科幻型的AI論」轉換為「經營型的AI論」。

在政府的規劃中,以AI為中心所創造出來的三十兆日圓產值占全GDP的百分之五。因此,到了二○二○年,各個企業很可能會有百分之五員工被AI取代。反過來說,如果當二○二○年來臨時,AI取代勞工的達成率不足百分之五,在日本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便會以宣告失敗收場。總而言之,我們能否把AI當作同事一起工作,這件事將成為帶動日本經濟成長的重要關鍵。

在美國也開始出現「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數位勞工」(Digital labor)等關鍵字。有「AI同事」存在的世界不再遙不可及,反而是現今應當立即探討研究的重要課題。

日本企業時常出現經由「下意上達」而非「上意下達」的模式制定決策的傾向,所以即使最高經營者編列預算發展AI技術,也無法掀起革命浪潮。位居工作現場的每一名員工要在何時、以何種方式與AI成為同事一起工作?他們又將創造出多大的附加價值?這些都是最高經營者必須精心規劃的要點。

在人類身上尋求創造力究竟是什麼意思?

單靠AI無法創造出附加價值。另一方面,單靠人類的勞動力也無法讓第四次工業革命實現,所以才需要兩者攜手合作。為了達到創造附加價值的目標,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明確區分雙方勞動力的差異。

專門研究人類於日常生活中社會互動的美國社會學者厄文.高夫曼,對於「擁有對方欠缺的必要價值」這點極為重視,並且將其視為促使人類同夥進行策略聯盟的基本要素。也就是說,「擁有AI缺少的必要價值」是人類與AI同事變成合作夥伴的第一步。

經濟學上有「替代品」與「互補品」的觀念。所謂的替代品,如同咖啡之於可可飲品的關係;互補品則像咖啡之於砂糖的關係。相較於AI的勞動力,人類的勞動力若成為替代品,則競爭關係就會產生;從另一方面來說,若成為互補品,協助關係便會油然而生。強力主張我們人類擁有AI所欠缺的必要價值,這是實現後者的唯一方法。

既然如此,AI所缺少的人類價值究竟是什麼呢?如同許多讀者第一時間想到的,那就是「創造力」。不過,近來AI也能寫小說、作曲、繪畫等等,認為人類在創造力這方面也居於劣勢的讀者應該不在少數吧?但是以現階段來說,可以斷言人類的創造力還是遠遠優於AI。沒錯,因為人類本身即代表著「發明人工智慧」的這份創造力。

從技術奇異點轉變為多重奇異點

積極而開放的創造力將在往後的日子孕育出各式各樣的AI同事。既然如此,AI同事的能力何時會超越人類呢?

這個答問其實就藏身在貼近你我身邊的問題之中。各位讀者,你們是否能將人類同事的能力按照單一標準依序排名呢?請你們在心中任選兩名同事。「比起A同事,B同事做起這份工作更加得心應手;但是那件工作屬於B同事擅長的領域啊!」各位是否會陷入這種苦惱之中呢?或者,請各位選定一位同事,將他與別的同事互相比較,最後得到的評價應該不盡相同吧?

人類的能力是一種出自相對價值觀而存在的東西,我們無法靠單一價值觀來評判。若以同事的眼光來看待AI,結果也是一樣的。在沒有評量標準與相同價值觀的前提條件下,「AI的能力會超越人類嗎?」這個問題永遠不會有解答。

在以「AI超越人類」為主題的文章中,必定會登場的關鍵字正是「Singularity」(Single + larity),中文翻作「技術奇異點」。在探討AI的文章中,這個單字具有「AI為超越人類智慧的奇異點」之意,也常常被使用在「到達某個階段之後,AI的能力將全面超越人類」這樣的文章之中。

但就如前文所提及的——人類的能力無法用單一標準與價值觀來評斷。身為筆者所屬的瑞可利AI研究所(Recruit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RIT)的顧問,同時也是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的湯姆.M.米契爾,大力倡導「Multilarity(Multi+larity)」意即多重存在的奇異點。若站在使用單一的絕對標準評斷人工智慧優劣的大前提下,我們可以將「AI超越人類智慧」這件事定義為一種現象或是一個技術奇異點。但是和評斷人類能力的情況相同,AI的智慧也無法用單一絕對標準來做評斷,所以多重奇異點是一種相對性的存在。以此為前提,由於AI超越人類的現象不只一種,最後將導致奇異點以複數形式存在於世。米契爾教授提倡「Multilarity」這個單字的主要起因就是源自對於AI與人類的關聯性被描寫為「All or Nothing(獲得一切或一無所有)」的擔憂。

AI同事和人類一樣,具有多樣性的特質。然後,孕育出那份多樣性特質的,正是人類的積極創造力與開放創造力。創造力的多樣性生育出AI的多樣性,成為打造繁忙富裕社會的泉源。

以上內容由PCuSER電腦人文化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AI同僚:我的同事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