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社交智能:看見別人眼中的自己,才能找到冒犯別人的癥結。

培養社交智能:看見別人眼中的自己,才能找到冒犯別人的癥結。(圖片來源:stocksnap

自閉症患者天寶.葛蘭汀從小到大有數不盡的困難得克服,但在中學生活接近尾聲,已經憑著強烈的渴望與紀律將自己打造成資優生,具備駛往科學界發展的潛力。她明白社交是自己最大的弱項。她能夠讀懂動物的情緒與需求,活像有她心電感應的超能力,但她對人類卻一籌莫展。懂人對她來說太難了,得透過很細微、非口語的線索來理解,例如一群人突然就會迸發大笑的狀況,依據的互動節奏似乎是她所沒有掌握到的,那讓她覺得像是在觀察一群外星人。

她認為無法改善自己拙於應對進退的事實,但她可以駕馭好自己的工作。她決定把凡事都做到盡善盡美,要讓自己優異到即使有社交障礙也無妨的程度。在大學取得動物行為學位後,她進入職場,在設計圈養場及處理牛隻的公司當顧問。但在犯下一連串的錯誤之後,她總算了解到原來想得太美了。

有一回,有間工廠的經理雇用天寶改良全廠的設計。她的成果絕佳,不久後機器卻頻頻故障,彷彿是肇因於她的設計不佳。她很清楚機器故障不可能是因為設計有瑕疵,進一步調查後,發現只有當某位員工在場時,機器才會出狀況。唯一合理的推論是那名員工刻意搞破壞,想讓她難看。這簡直莫名其妙,員工怎麼會刻意做出不利自己公司的事呢?如果單純是設計出問題,天寶可以動腦筋解決,但這回她只能塑白旗,放棄這份工作。

後來,有家工廠的工程師請她去解決一個問題,忙了幾週後,她留意到這間工廠有嚴重設計不良的問題,相當危險。她寫信給公司總裁指出問題所在。她的用字遣詞很刺耳,她很憤慨其他人竟看不出如此誇張又明顯的設計瑕疪。幾天後她被開除,對方沒有說明理由,但顯然是她寫給總裁的信闖了禍。

她回顧這些往事,思索自己在職涯上一再遇到的類似情況,認為問題癥結必然就是自己。她很早以前就知道自己的言行經常會讓別人生氣,讓別人對她退避三舍。以前,她我行我素地過日子,不去管這令人煩惱的事實;但現在,她的社交障礙已經威脅到她維持生計的能力。

天寶從小就有從外界角度觀察自己的特別能力,彷彿她在看的是別人。那是一種忽有忽無的感覺,但長大成人後,她醒悟到,這個本領可以派上用場。她檢視起自己一路犯下的錯誤,就像在觀察別人的行為一樣。

例如,在機器遭到員工破壞的那起事件中,她清楚記得自己跟那名員工及其餘工程師幾乎零互動,因為她堅持一手包辦全部的工作。她在心裡回顧自己和他們開會時,她總以嚴密的邏輯說明設計理念,不給予他們討價還價的空間。而寫信給總裁那回,她記得自己當著眾人的面,直言不諱地批評他們工廠的同仁,而且不曾與雇用她的人有過任何互動。那些時刻歷歷在目,她終於看見問題所在:她令共事的人沒有價值感,覺得比不上她。她傷害了男性們的自尊,因而付出代價。

她不像一般人那樣利用同理心機制察覺問題癥結,而是將解謎轉成一種類心智活動,就像在做設計一樣。正因為她對那些事沒有產生太多情緒,她很容易客觀檢討,做出修正的決定。於是,她便開始會和工程師討論想法,盡量拉他們進來參與工作,而且絕不會為了任何事直言批評別人。她在之後的每一份差事中都不斷練習這麼做,直到習慣成自然。

慢慢地,天寶以自己的專屬方法培養起社交智慧,以往應對進退時的彆扭幾乎消失無蹤,事業蒸蒸日上。在九○年代,她漸漸有了名氣,演講邀約變多,初期主要在分享如何克服自閉症、成為專業人士的經驗,後來則是以動物行為專家的身分演講。

演講時,她自認表現很出色。演講內容極豐富,還備有協助闡述的精彩幻燈片。但上台幾次後,她收到聽眾填寫的問卷調查表,結果卻出乎她的意料。聽眾抱怨她跟聽講的人沒有視線接觸,只是呆板地唸稿,對聽眾不理不睬,很沒有禮貌。她給予聽眾的觀感是,她像是講了很多遍相同主題,固定使用相同的幻燈片,活像一部讀稿機。

怪的是天寶一點都不因此難過。相反地,這些評量令她精神一振,因為她可以從中清楚看到自己在別人眼中的真實樣貌,得到進行自我修正所需的珍貴資料。她熱忱十足地改造自己,決心成為老練的講者。蒐集到夠多的問卷調查表後,她細細鑽研內容,尋找共通的合理批評。她根據聽眾的回饋,學會在演講中穿插些軼事趣聞,甚至講講笑話,幻燈片的內容也更清楚簡明。她縮短演講的長度,訓練自己不用看稿,演講後也必定耐心回答聽眾的提問。

對於聽過她早期講座且幾年後又再度聽講的人,他們簡直不敢相信那是同一人的演說,她成了一個談笑風生的講者,比大部分演說家更具魅力。他們想不通她是怎麼辦到的,她的蛻變宛如奇蹟。


幾乎人人在社交上多少都會有些缺點,有的無傷大雅,有的卻會惹禍上身。有人嘴巴太碎,有些人批評別人不留情面,或都不輕易認同別人點子,讓別人顔面無光。如果一個人頻頻出現會冒犯別人的行徑,自己卻不明所以,原因可能有二:一、我們能一眼挑出別人的毛病與短處,面對自己卻容易帶著情緒、缺乏安全感,害怕公正地檢視自己。二、別人鮮少願意坦白指出我們的錯誤,就怕衝突,或被當作壞人。於是,人很少能察覺自己的短處也是剛好而已,更遑論修正。

有時候,我們自認表現很完美,卻無意得知別人的評價跟自己相差十萬八千里,因此感到錯愕。在這種時刻,便可察覺自己對工作品質的感情用事,與客觀的評價相去甚遠,這個段差便揭發了很難自己看見的缺點。這種差異也會出現在社交互動上。別人看待我們的行為,跟我們自己看到的絕對不一樣。擁有透過別人眼光看自己行為的本領,能大幅提升社交智能。我們可以從修正做起,先改掉會冒犯別人的毛病做起,看看自己在關係不良中扮演的角色,對自己的評估才會正確。

想要客觀地檢視自己,務必參酌天寶的範例。可以從回顧過往的不快著手:扯我們後腿的工作伙伴、無故炒我們魷魚的老闆、與同事之間的戰爭。最好在事過境遷至少已經幾個月的事件開始回顧,情緒才不會又上來。剖析這些事情時,專注在我們做了什麼才引發什麼,或讓情況惡化。同時回顧幾起事情,或許就能較易發現當中的共通模式為何,從而看見性格上的某個缺點。

從事件其他關係人的角度看事情,將會鬆動我們對自我形象的執著,協助了解自己在這些不幸中扮演的角色。也許也能聽聽最信任的人如何看待我們的行為,先讓他們相信我們真的勇於聽取批評。如此,便能緩緩提升自我抽離的能力,這有助於取得社交智能的另一種能力:原原本本看見自己。

以上內容由李茲文化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喚醒你心中的大師:偷學48位大師精進的藝術,做個厲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