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不說不,我們會累死,所以學習說不是一堂必修課。但要能把這個「不」字給說出口,我們得拿出一個可靠的篩子來過濾各式各樣的邀約,包括有人邀請我們參加什麼、寫點什麼、幫忙什麼、加入什麼。還有些事情沒人要我們做,但我們會覺得自己應該要這麼去做,這時候我們甚至得學著對自己說不。不過就算我們有決心開槍,堅定地把「不」字像子彈一樣射出去,我們還得知道槍口要朝向哪裡。
某天你可能想說來讀個夜間部的碩士,或者是應該帶小孩去報名籃球營,又或許你掙扎著已經去了十年的讀書會還要不要再去。像這類的問題,關係到的不是你的時間該如何管理,也無關乎你有多少時間在口袋裡。這些問題關係到的是我們的輕重緩急。我們不可能所有事都包下來是確定的,所以生活不能不有所取捨。而這也代表一件事情如果不能反映我們的價值,也不具有優先順序裡的VIP,那被我們說不也只是剛好而已。
當然這就又引出另外一個問題是:我們生活中有什麼是具有最高的價值?什麼是金字塔頂端的那樣東西?時間如何分配最能反映出我們對於理想生活的憧憬?
這些問題當然都沒有簡單的答案。吾友蜜雪兒.蓋爾 (Michelle Gale) 是一位優秀的主管教練 (executive coach),甚至她自己也在推特公司裡擔任過幹部,所以她對於「如何忙」略知一二,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她給我的建議是學她以一年為週期,擬一份簡單的任務宣告,然後把這當成石蕊試紙來過濾所有的新計畫與發想。
像她自己的任務宣告就是「我決定要通過我的行動、我所屬的社群與我的工作來讓自己與這個世界覺醒」。這是一個很崇高的目標,但跟她談過之後我確信她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同時也很準確地朝著這個方向在前進。她在把任何活動加到待辦清單上之前都會把事情拿去跟這個(她已經可以默讀出來的)目標比對一下,看看這個活動、這件事情、這項計畫或這宗任務能不能幫助她讓世界跟自己覺醒。如果可以,她就義無反顧;如果不行,她就義無反顧說不。
我知道,我知道,這東西感覺不好寫。但你知道嗎?這東西還確實不好寫。這等於是要知道自己人生的意義然後化為文字,等於是要知道自己的時間要根據哪條最高指導原則來安排,會好寫才奇怪(如果你真的寫不出來,我的建議是去找人生教練談談或去鄰近的教會或社區中心參加相關的聚會,這類的探索與活動往往都能帶給人很大的收穫)。
我的任務宣告長得跟蓋爾的不太一樣。跟她比起來,我顯然比較囉嗦而且世俗得多。而且說正格的,我是遇到生活中沒一樣事順心的時候,才慢慢知道自己看重的東西是什麼。那是幾年前的事情了,當時我身體很差,一天到晚生病而且老覺得累,錢的方面也不是很寬裕,身為單親媽媽我還得想辦法一肩挑起新工作與家庭。陷入人生最低潮的我了解到自己必須有所取捨,排出輕重緩急來決定我何時要做什麼事情。
我曾經在《福斯財經新聞》(Fox Business News) 上看到時間管理大師暨《關鍵18分鐘:最成功的人如何管理每一天》(18 Minutes: Find Your Focus, Master Distraction, and Get the Right Things Done) 作者彼得.布雷格曼 (Peter Bregman) 建議觀眾,挑選出生活中五樣最具指標性的事情,然後把九五%的時間花在上面,至於其他的事情則基本上完全排除。這觀念我當時一聽就非常有印象,因為身兼單親媽媽與職業婦女的雙重身分,我實在很懷疑自己能把九五%的時間花在自己覺得最重要的事情上,畢竟我光是讓每件事情能準時發生就已經兩手不夠用了,但後來我做到了。
為了讓我們把時間花在正確的事情上,我們必須看穿現代社會灌輸給我們的三大「匱乏迷思」(scarcity lies)。琳恩.崔斯特在《金錢的靈魂》(The Soul of Money) 一書裡介紹過這三種迷思:
.東西一定不夠
.多多益善
.事情就是這樣,我也改變不了。
首先,我們應該揚棄認為時間不夠,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本來就做不完的想法。這樣的想法(更精確地說,是這樣的悲觀想法)是幸福的索命符。
為了讓時間的使用能夠符合我們的價值,我們必須要認定時間並沒有不夠的情形,我們必須要秉持只要我們想,時間就一定會夠的信念。我們必須了解我們想在工作上做出成績,想在生活找到幸福與意義,想跟親友們深交而覺得付出非常值得,時間都是夠的。只要我們按照優先順序行事,只要我們僅守紀律,只要我們接受實實在在的裡子真正有個八十分勝過徒具形式的場面看起來有一百分,那一天二十四小時絕對都夠的。
我們還必須跟根深蒂固的「多多益善」想法說掰掰:工作不是多多益善、小孩學東西不是多多益善、放假不是多多益善、家裡的東西不是多多益善;甚至於跟小孩相處的「優質時間」、甚至於是朋友的數目、乃至於社交邀約等都不是多多益善。我們一旦了解到多不見得好,我們就會在某個點上知道自己該有的都有了。
同樣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要去質疑「事情本來就是這樣」的觀念,我們不能就這麼相信自己沒時間找朋友,不能就眼睜睜看著保姆或托兒所的老師比你跟小孩還熟,不能每年都說明年再全家去旅遊。面對讓工作跟賺錢變得至高無上的市場力量與消費文化,我們並不是真的那麼無助,但如果我們不拿出確切的想法跟行動去證明這一點,那我們可能就會真的變得很無助,就會真的沒辦法讓時間的分配去反映我們的價值。至於最最重要、最不能忘記的一件事情就是整體而言,我們要怎麼安排自己的時間確實是操之在己。
圖文授權刊登自李茲文化/ 克莉絲汀.卡特《微調5個地方,每天開心醒來:柏克萊快樂專家幫你找到甜蜜點,開啟幸福模式!》
《微調5個地方,每天開心醒來:柏克萊快樂專家幫你找到甜蜜點,開啟幸福模式!》作者:克莉絲汀.卡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