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主管的言行舉止,對部屬往往有著巨大影響,也直接影響著團隊氛圍以及成果。一位好的主管,不僅懂得以身作則,還能在日常的領導中,透過有意識的行為,協助部屬成長、激勵團隊士氣、規劃執行策略。
究竟,一位好的主管,應該具備哪些正面的行為?這些行為又會如何影響部屬?美國數位行銷廠商Internet Marketing共同創辦人暨行銷長 Brent Gleeson就將個人在管理上的體會,分享在《Inc.》雜誌網站上,他認為,主管可善用五種方法,在日常行為中影響部屬:
1.冷靜是一種傳染力
對團隊來說,在高度壓力下依舊保持冷靜是必要的。因為,團隊會根據主管是否冷靜做出相對的反應,例如當主管展現高度的抗壓性,儘管挑戰再艱鉅,主管就能帶頭臨危不亂的面對,不會給團隊造成無謂的精神壓力,那麼他的團隊,自然也就更容易去解決問題。驚慌往往會引發誤判資訊、衝動行為、錯誤策略等連鎖反應,直接為團隊與成員帶來傷害。當主管專注與冷靜時,就能幫助團隊保持自信,並且準備充分的資訊以及做出正確的調整行動。
2.誠信,必須以身作則
在許多組織與團隊中,誠信往往被視為重要的基石。但牽扯到落實這項原則於日常工作中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這是需要靠不斷自我省思的。誠信必須被嚴格且持續地以最高原則去執行,否則無法成為團隊中的行事準則。只有當每筆交易、決定、策略和溝通,都能堅守誠信原則,才能使它成為牢不可破的文化基礎。當主管總是愛耍小聰明、搞小手段,甚至靠欺瞞或不正當的行為獲取短期利益,他所帶領的團隊很可能也就會以此行事,如此上行下效,很可能為團隊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3.持續且堅守原則
這很可能是關於領導力中最艱難的一部分。主管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攤在團隊所有人的目光下,因此,任何的規範或計畫,都必須要起帶頭示範的作用,而且必須持續不斷的去堅持下去,主管必須比任何人都遵守所有制定的政策。最糟糕的情形,就是「寬以待己、嚴以律人」,遇到任何規範,抱持著「反正我是主管」的態度去選擇性遵守,從主管這一關就開始打折,不僅很難讓部屬信服與遵守,也會讓整個團隊顯得非常鬆散、毫無紀律,這樣的團隊,不可能有任何戰力可言。
4.信任、信任、再信任
根據研究顯示,一間企業的生產力與獲利,都與內部成員間的互信程度有關。另外,研究也指出,只有49%的員工,認為公司的資深主管有將他們的利益放在心上,並且只有28%的執行長提供可讓員工信賴的資訊。
當企業上下間的信任低落時,會讓公司在任何交易、溝通和決策執行時都顯得困難重重。因為彼此間都在互相提防對方,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與心力在內部說服,很難快速建立共識或是整合出行動方案,因為彼此的內耗,而必須付出更多成本,卻拉低整體效率。相反地,高度互信的團隊,相信每位成員的付出,都能為團隊帶來更好的成果,自然能打造出高效執行力。對主管來說,要能建立一支彼此互相信任的團隊,第一步,就是必須展現出關心團隊成員,時時將部屬的利益放在心上,願意無私的分享資訊,為部屬創造可以發揮的舞台。
5.溝通要無所不在
任何一個表現優異的團隊,一定都會有一套規範好的溝通方式,引領成員走向成功。透過良好的溝通,不僅有助於建立穩固的團隊關係,還可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時,團隊也能快速找到調整因應的方式。身為主管,不管是正式或非正式的溝通,都要展現耐心與傾聽,因為這樣可以真的了解每位部屬的想法,也能在每一次溝通的過程中,建立起深厚的默契,而這些正是每個團隊成功不可或確的因素。
原文出處:SmartLinkin 商務社群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