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橋墩上,離海面大概有十五層樓高,就在奧克蘭市跨海大橋中段。那是個微風徐徐的午後,萬里無雲。我慢慢小步走向橋邊,接近木板通道的盡頭時,已經嚇得雙膝打顫,往下看海水時卻幾乎什麼也看不見,眼前只是一片模糊。
就像冰凍人定住一個世紀之久似的,然後就得放手往下跳了,以一秒幾十英尺的速度急墜,我報名參加高空彈跳,這真是一場超驚險的經驗。
每個人在聽到高空彈跳時,都會想到從平台上跳下去的那一刻,沒有人會告訴你的是,一旦直墜到底,還會被反作用力猛拉上升到原高度的四分之三處高空,就這樣重複三、四回,直到最後終於倒掛金鉤地在空中晃來晃去,這時你的頭離海面只有幾英尺而已……。
這種經驗很駭人嗎?當然。會再玩一次嗎?當然。在那次經驗之後我又玩了一次。不是不怕死,但我真心認為,體驗這種陌生、不舒服的情境其實很重要。儘管有些人覺得這簡直是自虐,但在我的職涯發展中,這種做法卻很重要。體驗不舒服的情境就是在挑戰個人極限,這會讓你發揮潛能,盡可能地克服所有極限。
Tips 暫時停止工作沒什麼大不了:我有一個朋友習慣在參加重要會議前,離開辦公桌幾分鐘,一邊繞著大樓慢走、一邊深呼吸。離開辦公桌具有提醒自己應切換心境之效,也就是切換成頭腦清楚、思慮敏銳心境,這些在會議中都十分重要有幫助。
對日常生活習慣感到自在,是很正常的事,當你在一個職位上坐久了,會變得駕輕就熟,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也已經證明自己勝任愉快,而且日復一日,緊接著你就落入一種「每天都差不多」的心態。這種生活既安全又容易預測,你會想:何必要改變呢?
踏出舒適圈
其實,你應該不時改變一下,否則你很可能因此畫地自限,不再成長。在職涯中,精進技能與信心的最好方法是把自己推出舒適圈之外,去經歷各種狀況。
撇開高空彈跳不談,當我踏出校園接下第一份工作時,就算是踏出舒適圈了。我完全是這份工作的門外漢,而且比起我這個初生之犢,身邊的每一位同事都待在這家公司超過三十年。在應付這個險惡的情況時,不尋常的事發生了。我學會這項工作,而且表現得十分出色;更重要的是,我把「踏出舒適圈」銘記在心,我不只可以突破種種限制獲得成功,而且還打破門檻限制。這是職涯中感覺最棒的經驗之一。
當接下的任務比自認為的更多時,你得為自己建立信心,催促自己往前走得更遠。但最重要的是把自己推出舒適圈的意願。每個人的「舒適圈」都不一樣,而且不總是與人生或職業危機有關,展開簡單的工作,像是參加一個新的職業社團,或投身一個下班後的活動,都可能是踏出舒適圈的做法。
無論限制為何,一定要超越它。雖然你可能會失敗,但你將會培養出一種全新態度,你能應付的挑戰變得更廣泛、更深入了。NIKE那一句聞名全球的口號「Just Do It !」最能契合箇中深意,既簡單又直指核心。
離開舒適圈,你會更積極
你會慢慢培養出屬於自己的習慣,而這最好是「積極」的習慣,可以創造出氣勢,讓你可以爭取加薪、晉升,而且還能獲得培養新技能與承擔更多責任的機會;消極的態度會停在原地踏步。
更頻繁採取行動,並嘗試一些平常從未做過的事,可以讓職場勝利組獲得更多經驗。因為不採取行動根本就不可能得到額外經驗。
每一項職涯經歷都會在日後以你無法想像的形式出現,並且助你一臂之力。回想第十一章提到的疊石塊老人。雖然這些幫助以千變萬化的樣貌出現,隨著年紀漸長,每一次經驗同時也正一點一滴的「累積」,這些成果也將幫你做出更健全的職業(與個人)決定。你做得越多,未來就越懂得如何一眼看出好機會。
勝利組總是積極進取。他們尋找自己想要的目標,並善用每個機會達到目標;每當主管要求他們接下一項高難度的專案,勝利組總是豪不猶豫;他們的履歷看起來充滿多樣化經驗;比同儕更快獲得升遷,了解採取行動的重要,而且善用經驗要求自己超越極限。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而止矣。
——荀子
(本文摘自《照著做,晉升職場勝利組:讓你爬得高、坐得穩的25個工作訣竅》,遠流出版)
《照著做,晉升職場勝利組:讓你爬得高、坐得穩的25個工作訣竅》作者: 艾倫.麥克丹尼爾 |
(photo via psycho-pi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