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覺的力量:當你內心的聲音開口時,請靜心傾聽

head-580910_640

直覺的力量:當你內心的聲音開口時,請靜心傾聽

我們忽視警訊就是智慧不足的一大指標;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幾年前我探訪龐貝古城時便見到漠視警訊的後果。漫步城中,觸目所及不禁讓我想起公元七十九年城內居民因火山爆發全城覆滅的往事。

火山爆發前早有許多警訊,包括公元六十二年發生大地震,後來更餘震不斷,泉水與井水乾涸,家犬逃逸,鳥兒也不再鳴叫。接著是最明顯的警訊:維蘇威火山口不斷冒出滾滾濃煙,直到火山爆發,岩漿與六呎高的火山灰將整座城市與居民完全淹沒。

預警性的餘震被居民視為「不是什麼大不了的警訊」。今天我們四周也同樣出現許多災難警訊,顯示出我們知道我們該做――關於全球氣候改變、經濟逐漸不平衡、毒品氾濫的問題――以及我們選擇不做之間的差距,而這個差距就是智慧不足所導致。

智慧一個重要的來源是直覺,我們內在的認知。我們都有這種經驗:一種預感、一個跡象,我們內在的聲音告訴我們該做或不該做。我們聽到這個信號,覺得它對,雖然我們無法解釋。有些人還能看見,一種靈光乍現的洞察力,假如我們不學著去注意它,它一閃就不見了,如同我們坐在火車窗邊,從遊樂場旁急馳而過時瞥見場內兒童臉上的笑容。

甚至我們不在三叉路口上想著該怎麼做、要不要聽我們內在的聲音時,我們的直覺也會判讀當時情況,引導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問題是我們會聽從它嗎?我們會注意它嗎?我們過的是保持我們的直覺暢通無阻的生活嗎?培養我們的直覺,過著善加利用直覺智慧的生活,是使我們在工作上、生活上不斷成長茁壯的一個關鍵。

直覺,而非智力,是你自己的「芝麻開門」。──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有些人聽到「直覺」會想到嬉皮式的新時代觀念,或超自然的東西。但事實上,從有紀錄的歷史以來,我們便知道有一種智慧不是邏輯與理性的產物。西方文化是理性的一個里程碑,它帶給我們啟蒙時期、工業革命和資訊時代,以及後來的種種。但帶給我們這些成果的不單單是理性,引領我們走過這些歲月的也不單單是理性。

第三世紀的哲學家普羅提諾揭櫫世間有三種知識:「輿論、科學、啟示。第一種的手段或工具是感官,第二種是透由辯證,第三種是透過直覺。」網際網路使前兩種知識得以迅速傳播,但它卻使我們遠離過有意義生活最重要的啟示,或智慧。

科學已證實直覺在我們作決定時至關重要。心理學家馬汀.塞利格曼與邁可.卡哈納在文章中指出:「人類長久以來便知道,許多重要的決策不是透由線性的推理,而是由直覺產生。」

他們更進而形容以直覺為依據的決策有幾個特徵:「一、迅速的,二、下意識的,三、根據過去大量的經驗,四、有專家的特色,五、事後無法輕易或準確地連接,六、往往來自高度信心。」

我們為何覺得直覺來自內心深處有個原因――為何它被稱為一種「本能」或一種「骨子裡的感覺」――因為它是我們內在網絡的核心。在《決斷2秒間》(Blink)這本書中,作者麥爾坎.葛拉威爾形容這個具有適應性的潛意識核心,「有如一台巨大的電腦,能迅速地、默默地處理我們需要的大量資料,俾維持人類的功能」。

確實,《決斷2秒間》的重點是:我們具有適應性的潛意識,或稱直覺,解讀情勢比我們的意識深思熟慮後所作的決定更準確。葛拉威爾舉出洛杉磯蓋提美術館購入的一尊古希臘青年立像為例:一組科學家經過多次試驗後證明它是真品,但有幾位藝術史家,包括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前館長湯瑪斯.何文在內,一眼便覺得有異;何文「直覺的排斥」這件作品。

「短短兩秒間――乍看一眼,」葛拉威爾在書中寫道,「他們對這件雕像的本質,比蓋提藝術館的鑑定小組花費十四個月後所了解的更多。」葛拉威爾問,他們能解釋為什麼嗎?「一點也不能,但他們就是知道。」後來證明他們是對的,那件雕像果然是贗品。

蓋瑞.克萊恩在他的著作《力量的來源:決策之鑰》(Sources of Power: How People Make Decisions)中也舉出一組消防隊員在一戶民宅的廚房內滅火的案例。「隊長忽然感覺不對勁,他沒有任何線索;他就是覺得待在屋內是錯誤的,因此他下令組員迅速撤離房屋――一間很普通的平房。」

隊長事後也無法解釋什麼原因使他大聲發出警告,他歸因為「第六感」。但他做對了,因為他的手下聽從命令全數撤出後,他們原先站立的地板立即塌陷。後來發現,火勢起點就在他們的腳下的地下室,他當時並不知道屋內還有地下室。

克萊恩還敘述一間新生兒加護病房內經驗豐富的護士的實例。儘管沒有出現感染症狀,這些護士也能看出一個早產嬰兒罹患敗血症,這是很重要的事,因為一旦感染,若不立即治療便很可能致命。

這些護士甚至在嬰兒尚未檢驗出陽性反應之前便已知道。他問她們是如何知道的,她們回答:直覺。「她們一看就知道,」克萊恩寫道,「就這樣。」後來得知,她們的直覺是依據一些微妙線索而來,護士們雖然很難說明白,但她們卻能立刻作出適當的結論。

我們都知道,如果培養它、傾聽它,我們也能有直覺。我們知道我們的直覺可以比用冰冷僵硬的邏輯去克服問題還要真確。我們也知道,是否聽從我們的直覺,後果很可能攸關生死。那我們為什麼在日常生活中常忽略或漠視我們的內在聲音呢?

我當然也不能免疫。我想到我在生活中經常忽視那些喃喃細語,經常排斥它們或把它們擱在一旁,或因太忙、太煩而沒有時間聆聽。而最常見的情況是我對那些感覺提不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不過,這當然正是我們應該注意的,相對於邏輯或資料,這就是智慧。

這麼說好了,一天晚上你步行回家,你走到一條暗巷,內心感到有點不安――如同那位消防隊長所說的「第六感」。你內在的聲音,你具有適應性的潛意識說:「不要走這條巷子。」但你在趕路,於是你仍然帶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走進去。假如你的直覺是對的,那麼可能會有嚴重的後果。

或者這麼說,你正在為一個工作上的空缺面試新人。你對一個有希望的角逐者感到有點不安,但你很急,這個人的資格從履歷上看又似乎很強。這個職位已經出缺好一陣子了,非補不可。於是你不理會你的直覺雇用這個人。許多用人方面的缺失就是這樣造成的。或者你在和你的孩子說話,卻因其他念頭或你剛收到的一通簡訊而分心,使你忽略了孩子所說、或未說的小地方。

有時你的直覺反應是你需要更多資訊。但我們現代的超連結世界在我們與我們的直覺中間拋出一個又一個路障,用不斷呻吟的電子郵件收件匣、不斷鳴叫的智慧型手機、或我們不停地趕赴一個又一個約會,用龐大的壓力與精疲力竭淹沒我們。如果我們的直覺聲音也能像手機一樣顯示訊號強度,我們就會看到我們已脫離智慧的範圍。

「我們保衛我們的直覺愈久,我們就愈不需要保衛。」蓋瑞.克萊恩指出,「我們的本能大於我們的軟體程式與分析方法的總和,大於我們能進入的資料庫,大於我們被要求背下來的程序。我們可以選擇要退縮在這些人為製品中,還是擴大我們的本能超越它們。」

對我而言,和我的直覺切斷聯繫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剝奪睡眠。我們在前一章︿健康﹀中已知,剝奪睡眠不但會降低我們的注意力、專注力與記憶,還會影響我們的情緒智商、自尊心,以及對他人的同理心。此外,當我們睡眠不足時,我們很可能逾越道德倫理界線,因為缺乏睡眠會使我們失去自制力。我們的行為和性格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受到我們的精神和注意力狀況所影響。

靜坐、練瑜伽、提正念,能幫助我們靜息俗世的紛擾,讓我們聽到自己內在的聲音。我懷克莉絲汀娜和依莎貝拉時每天練習瑜伽,這是我從母親身上遺傳到的習慣,我們小時候居住雅典時,她可以持續倒立數小時,所以它可以算是家族傳統,雖然我曾經反抗,但最後還是欣然接受它。在專注一心與放鬆――內在的紀律與外在的姿勢――之中,我感覺內外一致,這種平衡感在收起瑜伽墊後仍久久不散。

在西方大力推廣靜坐與瑜伽的瑜伽大師尤迦南達在一九四六年撰述的《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中指出,我們必須照顧我們內在的本能,「直覺是靈魂的指南,一個人內心平靜時,直覺會自然產生。幾乎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難以理解的準確『預感』,或把他的想法有效地傳遞給另一個人的經驗。人的心靈在沒有紛擾的靜電干擾下,能透過他的直覺天線發揮複雜的無線電機械功能傳送與接收思想,調整不愉快的心念。」

這就是賈伯斯在他的自傳中大力推薦的那本書。賈伯斯曾在印度住過一段時間,對於直覺在我們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格外信服。「印度鄉下的居民不像我們那樣利用他們的智力,他們運用他們的直覺,而他們的直覺比世上其他地方的人開發得更完整。」賈伯斯說,「依我之見,直覺是一種強而有力的東西,比智力更強大。它對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影響力。」

直覺和連結有關――但它不是明顯的連結,也不能以理性來推論它的存在。我們的直覺將我們內在的自己和比我們自己與我們的生命更大的東西連結起來,但脫離它的連結又是多麼容易。在壓力與現代生活的腳步下,無須費力就能使我們一直維持與直覺切斷聯繫的狀態。我們的直覺就像一把使我們保持和諧的調音叉――假如我們學會傾聽的話。它能幫助我們從奧里略稱為「內在堡壘」的寂靜中心活出更精采的人生。

無可置疑的是我們大半個生命都浪費在那個堡壘之外,最重要的關鍵是撥正方向。執行的能力、認清我們必須這麼做,都是我們可以學習的技巧,並且可以透由練習而愈做愈好。事實上,我們可以愈來愈快學會撥正方向,把自己帶回那個寧靜、沈著、充滿愛的地方,直到它成為能讓我們迅速回到我們真實本性的第二種天性。

你以說話來學習說話,以研究來學習研究,以跑步來學習跑步,以工作來學習工作;因此,你也要以愛來學習愛。
──聖方濟.沙雷氏(Francis de Sales)

在那個平靜的中心有展望,有平衡,有對真正重要的東西的認知。我自己就曾經無限唏噓地親見到這一點。我的父親在七十多歲時逐漸失去雙眼視力,他說,他最大的遺憾就是再也不能辨識他的兩個外孫女。

他早年從德國一個集中營死裡逃生,度過多年的財務困境、離婚,以及種種失望。他有豐富的知識和詩人的靈魂,但脾氣古怪,好賭又嗜酒。當他的糖尿病引發黃斑部病變,終於無法閱讀或書寫時,他整個人垮掉了,因為讀寫是他最熱愛的嗜好,他以為可以陪他終老,結果他不得不轉而向內自省探求。

如同我的妹妹所說,「他的內心是一座荒廢的花園,久已缺乏灌溉或除草,他的心扉也緊閉。如果我們能見到他心扉上的牌匾,上面或許寫著﹃禁止進入――內有炸藥﹄。」他偶爾也會短暫放鬆防衛,讓他的心門打開一點點,但很快又會關上。必須在經歷像失去視力這樣的悲劇後,他才開始照顧他內心的花園。

(本文摘自平安文化/雅莉安娜‧哈芬登《從容的力量》)

adfadddd7從容的力量

作者:雅莉安娜‧哈芬登
出版社:平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