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局的根源在於大腦漏洞百出
不過,到了21 世紀的數位時代,資訊量以前所未見的速度狂增猛漲,並且時常以網路和電子科技的數位方式出現在生活之中。數位化的資訊格式,讓人們可以更精巧的改變其中的各種參數,以做出各種多彩多姿的呈現方式。在簡單的把玩與實際操作之後,許多天生的心理學高手(商人、推銷員以及詐騙集團),很快就發現了人類大腦的缺陷,並開始巧妙的操弄各種生活中的資訊以製造騙局,而我們也經常落入這些陷阱之中。
在進入各種生活騙局之前,我們先一起來看看人們(大腦)容易受騙的三個根本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其實是活在大腦創造的虛擬世界中;第二個原因,是各種捷思幫了倒忙;第三個原因,是大腦中的無意識資訊處理歷程出現漏洞。
騙局的根源一:其實你活在大腦創造的虛擬世界中
如果我問大家一個問題:「當我們在看世界時,我們是真的『直接』看到了世界,或只是『間接』看到了世界呢?」
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我們當然是直接看到了世界,哪來的間接呢?
但是,事實上,我們只是間接看到了世界。我們的各種感覺或知覺經驗,其實完全是大腦的產物。很多人以為,當我們看到、聽到、聞到、嚐到或摸到東西時,就是真實的在「接觸」外在世界的真實事物。然而,這並非事實。
我們真正「接觸」到的,只是大腦對這個世界的「表徵」。我們的感官在接收到外在世界的能量和資訊後,會產生電生理變化。這些電生理訊息接著傳入大腦,大腦對這些電生理訊號做出詮釋之後,重新創造出一個類似外在世界的「虛擬世界」。我們的感知經驗,就是這個虛擬世界。
不相信嗎?請大家一起來看看右頁圖A。請凝視圖片中央十字交叉點的中心,盡量不要移動眼睛。在心中默數十秒之後,再把視線轉移到右頁圖B 的中央十字交叉點。
看到了嗎?當大家把視線轉移到圖B 時,是不是看到了顏色?是不是看到與圖A 完全互補的顏色?原本在圖A 中是紅色的位置,在圖B 中變成了綠色;原本在圖A 中是藍色的位置,在圖B 中變成了黃色。但是,圖B 的真實狀態其實根本毫無顏色啊!
這個現象,叫做後像(afterimage)。這個有趣的現象,清楚呈現出一個事實,就是即使外在世界中不存在任何可以誘發色彩知覺的刺激物時(例如圖B),大腦仍然可以創造出顏色。雖然說,腦中每一種色彩知覺都可以對應到世界之中的某個特定波長的光波,但是,即使世界之中的光波暫時消失時,大腦也可以憑空創造出色彩知覺。由此可知,顏色完全是大腦所創造出來的感覺,它只存在於大腦之中,而不在外在世界之中。
色彩知覺如此,其他各種知覺亦然!
我們所有的知覺經驗,完全都是大腦的產物。大腦透過感官,把外在世界的能量和訊號轉變成電生理訊號,接著這些電生理訊號再被轉化成知覺意識。而我們所經驗到的,就是這些由大腦產生的知覺意識。
這就好比家中的電視。電視台的攝影記者透過攝影機把光線和影像捕捉下來,這些訊息變成了電子訊號傳送到家中的電視,電視再把電子訊號透過畫素呈現在螢幕上。我們的知覺,就像是電視螢幕上的畫面。它們是對外在世界的一種「表徵」,雖然這個「表徵」和外在世界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它並不「等同」於外在世界。我們的知覺意識,就只是這些二手的「表徵」。
因此,我們只是「間接」看到了世界。我們看到的,是大腦對外在世界的「表徵」或「詮釋」,而不是真實的外在世界。換言之,我們的知覺意識,完全是大腦創造出來的虛擬「假象」。它們雖然是虛擬的「假象」,但卻是非常「逼真」。
它們是大腦在演化中,不斷透過試誤法逐漸修正出來的模擬結果。如果這些模擬的知覺「假象」不夠正確、不夠逼真,我們就無法順利的透過它們來和外在世界互動,一旦錯誤太大,就會影響我們的生存或繁衍,導致在演化上被淘汰。
但是,假象終究還是假象。由於我們的知覺都只是大腦模擬世界的「假象」,因此,它一定會出現錯誤。這也就是為什麼大腦容易受騙的第一個原因。
騙局的根源二:各種捷思幫倒忙
在演化的過程中,大腦竭盡所能的讓這些模擬的知覺能夠逼近真實世界,好讓我們可以順利存活於世界之中。但是,為了應對瞬息萬變的野性世界,大腦時常得選擇犧牲少許的「正確性」來換取「速度」。
也就是說,大腦只創造出了一個能夠幫助我們「有效存活」的虛擬世界,但那並不是一個完全「真確」的世界。大腦做為這樣一種「不完全真確」的知覺創造者,注定要錯誤百出,也注定容易受騙。
那麼,大腦如何犧牲少許「正確性」來換取「速度」呢?答案就是:透過「捷思」。
捷思是一種大腦為了求快而建立出來的計算捷徑。透過某些事先建立好的預設,大腦可以節省許多資源,例如,大腦預設人臉一定是凸出來的,而不可能是凹進去的。這些事物的特質(例如人臉的凸出性)在「大部份」的狀態下都是恆定的,因此在演化的過程中,它們已經被寫入了大腦的預設值之中。
但是,我們要記住,這些事物的特質畢竟只有在「大部份」的狀態下恆定,在一些偶然的情況下,有時候也會出現和上述特質完全相反的事物。當這些狀態出現時,大腦就會出錯。
而且,這種捷思的力量很強大,任你怎麼透過意志力來矯正,也是惘然。這種無法透過意志力進行矯正的現象,科學家們稱之為「認知不可穿透性」(cognitive impenetrability),也就是「憑藉意志也無法改變其結果」的意思。
總而言之,在很多大腦出錯的例子中,都是捷思幫了倒忙所致。仔細想想,這還真是很無奈。大腦一直努力不懈的在找尋世界中的規則,並且會在找到規則後幫我們建立捷思。捷思建立的越多,我們就能夠騰出越多的腦力來面對其他更重要的不規則突發事物。
但是,做任何事都有風險,有時候,剛好就是會出現捷思無法派上用場的反例,這時候,大腦就會出錯,我們也會因此受騙。
到底是藍黑洋裝?還是白金洋裝?
2015 年2 月28 日的前夕,一件洋裝襲捲國內外各大網路。各國網友們,無一不被一件洋裝的顏色給逼瘋(如右頁圖A,你看到的是藍黑相間,還是白金相間的圖樣呢?)。此「洋裝顏色爭議」事件,其實也是大腦捷思作祟所致。這次的始作俑者,是「色彩恆常性」這項捷思。
「色彩恆常性」這項捷思的由來,是因為根據經驗,環境中的光源時常會出現改變,例如白天會有強光、夕陽微紅、傍晚則昏暗等,但是相對來說,物體本身吸收光線和反射光線的特質則不會隨意變化。因此,當物體表面反射出來的光線改變時,大部份都是因為外在的光源變化所致。
所以,當大腦在詮釋物體本身的顏色時,就會設法自動過濾掉光源的影響。比方說,一隻身披白毛的狗通常不會無緣無故就變成身披紅毛的狗,如果白狗突然間看起來變成紅色,那一定是周遭的光線變紅所致。
如果用攝影技巧來比喻的話,這種「色彩恆常性」,其實就是大腦中「自動白平衡」機制。有在玩相機的朋友都知道,相機有個「白平衡」的機制。這個機制,可以讓照片的顏色看起來自然一些。
比如說,如果室內裝了黃暖燈泡,原本純白色的蛋在順光照射下,就會因為黃暖色的照明而變成黃暖色,如果不使用相機的白平衡就直接拍下來,那麼蛋在照片中的物理光譜就會呈現出黃暖色。反之,如果照相時可以根據當時照明的「黃暖照明」來調整色調,相機就會自動減去「黃暖色」,那麼蛋在照片中的物理光譜就會回復成純白色。
那「色彩恆常性」跟白平衡有何關係?色彩恆常性,可以說是大腦進行「自動白平衡」機制後的結果。也就是說,只要給大腦足夠的環境資訊,例如背景光源、其他周遭物品的相對顏色,大腦就會自動做出白平衡,讓你可以感受到物體的原本顏色。
在洋裝事件中,有些人會看見白金色,有些人會看見藍黑色,兩者其實沒有誰對誰錯可言。這個現象,是因為這件衣服在照片上所呈現出來的反射亮度,有可能是來自於兩種狀態。第一種:這是一件處於藍黑色陰影中的白金衣服(如前頁圖B)。第二種:這是一件正常日照下的藍黑色衣服(如前頁圖C)。
大腦在判斷顏色時,選擇了上述兩種可能中的其中一種。當大腦中的「自動白平衡」機制選擇過濾掉日照時,就會看到藍黑衣。
相反的,當大腦中的「自動白平衡」機制選擇過濾掉陰影時,就會看到白金衣。
凸臉錯覺
透過人造面具,我們可以做出內凹的臉孔。當一張內凹的臉孔(如右圖)出現在我們眼前時,大腦中預設「人臉一定外凸」的捷思開始作祟,結果就是,我們不由自主地把內凹的人臉也看成外凸了。
因此,大腦其實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當初大腦預設了這條捷思,可能是為了要節省資源,或幫助我們快速辨識出人臉。畢竟,根據經驗,世界上所有的人臉都是凸出的,如果腦中可以建立一條「臉都是外凸」的捷思,那麼以後在處理人臉資訊時就可以更快速。
這一類的捷思,都是運作快速且非常強大的基本假設。它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判讀世界中的資訊。只可惜,大腦怎麼都沒料到自己竟然犯了一個錯誤,就是在現代的世界中,竟然出現了許多人造的非自然事物。例如,大腦就沒料到自己會演化出製作模型的技巧,沒料到世界之中竟然會出現內凹的人臉模型。因此,當內凹的人臉模型出現在眼前時,大腦就被騙啦。
騙局的根源三:無意識資訊處理歷程出現漏洞
大腦容易受騙或出錯的第三個原因,就是因為無意識資訊處理歷程出現漏洞。
大腦中的電生理訊號在被轉化成知覺意識之前,必須先經歷一連串的無意識訊息處理歷程。我們之前把意識經驗比喻成電視螢幕上的畫面,現在我們再來試試看另一個比喻,就是電腦的螢幕畫面。
我們在電腦螢幕上看到的東西,只是電腦主機處理的一小部份。電腦主機在背後正在處理的許多資訊,例如記憶體的使用量、硬碟的轉速、網路的流量等等,都不會呈現在電腦螢幕上。同樣的,大腦也是如此。我們所意識到的內容,只是腦中資訊的一小部份,大腦中有許多資訊,例如突觸釋出神經傳導物質、電子訊號在髓鞘上跳躍等過程,也完全不會出現在意識內容之中。
大腦不讓我們意識到這些龐雜的資訊處理歷程,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如果把所有的資訊處理歷程全部呈現到意識之中,我們將會被資訊給淹沒。因此,大腦選擇只讓我們意識到那些最重要的資訊。
但是,任何選擇都有代價。當我們無法意識到這些龐大的無意識資訊處理歷程時,它們也就成了大腦的漏洞之一。許多資訊,時常會在我們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滲入無意識資訊處理的歷程中,並因此偷偷影響我們的行為。
(圖文授權自時報文化,出處:時報文化/ 謝伯讓《都是大腦搞的鬼:KO生活大騙局,揭露行銷詭計、掌握社交秘技、搶得職場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