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長期以來製造代工的思維掛帥,企業對成本控制嚴厲,把行銷預算當作成本,不當成投資,自然難以建立品牌的長久度與氣勢,間接也使得台灣走到今天低薪酬的地步。員工被訓練得對待協力廠商,以殺價多寡來表現自己對公司的忠誠度有些失焦,倘若做生意如此的思維,怎麼可能把格局做大。
斤斤計較不叫省錢,花了不該花的錢或是省了不該省的錢才叫浪費。我常跟員工說,不該花的錢一毛也不要花,該花的錢就要達到一定的效果,否則就別做。讓協力廠商得到合理的利潤和尊重,這樣我們才有權利在緊急時要求嚴格的品質,他們也才會願意奉獻熱情與配合度。對於現在很多以文化、創意為主的服務,無法用價錢衡量,負責的窗口不應該一昧的以殺價見骨為己任,否則可能讓公司蒙上小氣、不尊重專業的惡名。
有些企業內部人員以為是為老闆省錢,老闆自然會很感激,但事實並非如此,尤其是行銷費用,大部分企業主看重的是效益與價值,而不是能省多少錢。有一次一位客戶的窗口因為省錢決定在活動前更換較便宜的裝潢和主持人,最後沒有得體的襯托出品牌定位以及貴賓的出場氣勢,使得老闆覺得沒面子,最後知道員工只是為了省錢而縮減費用,老闆更生氣,直說,我要的是效果,不是省錢,若效益可以帶來更大的價值,為何要省錢。。老闆其實想的跟你不一樣。老闆在乎的是,花了這些錢後,可以幫公司帶來什麼效益,可以創造什麼價值?花錢不是問題,效益才是問題。
有一些企業窗口擅長跟廠商殺價,非得要讓廠商叫苦連天或不想做了才覺得自己盡了力,這實在是很笨的做法。因為沒了合理的利潤,廠商可能在服務的內容上悄悄削減品質,更糟的是廠商喪失了熱情和動力。某些企業窗口殺價出了名,在廠商之間是傳得很快,以後針對該公司的案子不是敬而遠之,要不就是提高價錢因應,才是真正得不償失。
不浪費公司的錢是職場的道德,但省錢卻不是企業追求的價值。其實最精明的企業窗口是懂得要求,也懂得尊重廠商,讓廠商對你既感激又敬佩才是真正的高手。尤其培養長期忠實又能配合的廠商並不容易,唯有讓你的合作夥伴都能賺到錢,合作才能長長久久。
(本文作者為丁菱娟,歡迎連絡http://www.facebook.com/TingOlive)
(photo via 21224965@N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