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讀懂經濟學》的作者董典波, 黃曉林以極為簡單的例子舉例說明經濟學的各種理論,原來弄懂經濟學可以這麼簡單!
一、邊際效用
邊際效用,指的是當消費者多消費一單位,他所得到的效用,例如某人吃個一顆蘋果,一開始覺得很好吃,但吃到第五顆時已經沒什麼感覺,也就是第一顆蘋果所帶來的邊際效用較高,隨著數量增加,邊際效用會開始遞減,如果某個人不斷吃蘋果吃到嘔吐,表示邊際效用已經遞減到成為負值。
二、沉沒成本
任何你已經付出的事情,再也無法取回,例如時間、金錢等,一旦付出之後,即成為沉默成本。例如買了一張電影票,並且在無法退票的情況,無論你去不去看電影,都已經無法換回原本的金錢,此稱為「沉沒成本」。
三、比較優勢
董典波, 黃曉林指出:
比較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的意思是說,生產一種物品機會成本較少的生產者再生產這種物品中有比較優勢。在經濟學上,比較優勢主要是用來衡量兩個生產者的機會成本。除非兩個人有相同的機會成本,否則一個人就會在一種物品上有比較優勢,而另一個人將在另一種物品上有比較優勢。
例如,某甲工廠生產棉花所需成本較乙工廠生產棉花低,但某乙工廠生產稻米成本較某甲工廠低,此時可稱某甲工廠在生產棉花上有「比較優勢」,某乙工廠在生產稻米上則有比較優勢,兩個工廠可以互相購買對方具有比較優勢的商品,來達到更低的成本。
四、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指的是生產越多商品,其成本越低,規模經濟追求的是量大,如同二十四小時運作的工廠一樣,如果工廠沒有運作,則有閒置成本,此時若拿來繼續生產商品,則可以省去工廠閒置成本,因此生產越多,單位成本跟著下降。
五、馬太效應
經濟學中的馬太效應,指的是「富有的人更富有,貧窮的人更貧窮。」也可以解釋為「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會有此現象的原因在於,富人因為有錢,所以更多資源讓自己更好,於是又讓自己更富有,窮人則因為沒有資源,缺少可以讓自己富有的條件,於是愈貧窮。
六、80/20法則
又稱「帕列托法則」,近十年又有人稱為80/20法則。常見的80/20法則的說法有如下幾項:
一、百分之八十的果來自於百分之二十的因
二、百分之八十的成果來自於百分之二十的精力與時間
三、百分之八十的公司利潤來自於百分之二十的產品與客戶
四、百分之八十的股票市場獲利來自於百分之二十的投資人與百分之二十的投資組合賺得
類似此種的分佈關係可以有很多可能。
延伸閱讀:關於80/20法則你該知道的六件事
七、外部效應
《一口氣讀懂經濟學》的作者董典波, 黃曉林以三個和尚沒水喝來解釋所謂的外部效應:
一間廟裡原來有一個和尚,自己天天去挑水喝;後來又來了一個,兩人每天一起抬水喝;等第三個來了以後,因為三人分工不均,結果誰都不去打水,大家都沒水喝。
如果原本的兩個和尚去打水喝,此時來的第三個和尚沒有做任何事也有水喝,此時的外部效應便是正的。外部效應又可稱為「溢出效應」。
八、支付意願(willingness to pay)
指的是消費者願意購買某件商品所支付的最高價格,用來衡量買者對物品的評價,同樣一件商品,有人願意出更高的價錢購買,此時支付意願便較高。每個消費者都會希望以低於自己的支付意願來購買商品,而拒絕以超出自己支付意願的價格購買。
九、價格壟斷
指壟斷廠商憑藉自身的壟斷地位,操作其價格與產量,為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制定高價的行為。通過價格壟斷,壟斷廠商可謀取高額利潤。
十、資訊不對稱
《一口氣讀懂經濟學》的作者董典波, 黃曉林指出:
資訊不對稱一般發生在次級品市場中,也較「檸檬市場」(lemon market)。「檸檬」在美國俚語中表示「次級品」或「不中用的東西」。檸檬市場是次級品市場的意思。當產品的賣方對產品品質比買方有更多資訊時,檸檬市場就會出現,低品質產品會不斷驅逐高品質產品。
(更多內容:一口氣讀懂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