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Best 3引用法」,把喜歡的文章變成自己的!

cg548y4rpc

我閱讀時會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挑出三句來,方便實際引用。這三句不管是一行字也好,兩行字甚至長達三行也沒關係。挑選時也不用太過小心,反正差不多就行了。

當你跟別人講話或是寫文章、日記時,就把這三句話引用進來。藉由活用這些喜愛的句子,可以把這些句子變成你自己的!

一來,這也會是我們自己的讀書記錄。而且藉由這種作法,我們在閱讀時就不只是搜尋關鍵字,還會搜尋自己想引用的句子。在這種意識下,速讀能力便會大幅躍升。

還有,當我們引用完了這三句話後,順便也把自己為什麼會喜歡這三句話的原因給寫下來吧。這個過程,有助於釐清自己跟這部作品建立起了什麼樣的連結。
也就是說,在我們了解自己為什麼會被這幾句話給吸引的同時,也正經歷了下述這一連串作業:

○1選出三句自己想引用的句子。
○2決定引用順序。
○3釐清引用了這三句話的自己跟作品之間建立起了什麼樣的連結。

到了這階段,我們的閱讀才算結束。

這麼做,就能把自己從閱讀中所學得的完全轉化為自己的東西。之後需要引用時,比方說跟人說話或是寫文章時,我們心中就會自然流洩出這些美好的句子。
我想這種效果可以稱為「引用力」。是豐富我們表現力的一種方法。可惜呀,這種能力在現代的日本社會早已被拋棄了。

其實在平安時代到江戶時代這一段期間,沒有引用能力的人,會被視為是不看書的粗人。

譬如寬仁二年(一○一八年)左右編纂的《和漢朗詠集》(藤原公任撰)就是這麼一本書。這是把適合平安時代的貴族在日常生活裡引用的雋永名句跟和歌編纂成的一本書。足見以前的確有這樣的文化。

此外,就像我先前提到的,我們從以前的教育裡也看得到誦讀(朗讀)的影子。

據說幸田露伴跟夏目漱石就是受過誦讀教育,所以引用漢詩時完全不用查,隨口就能說出許多漢詩。

可是現代幾乎沒有人在朗讀漢詩了。

現在的孩子雖然會背很多考試要考的東西,可是沒有人會去背名言佳句。結果默誦名言佳句的能力幾近於無。

我覺得這正是我們閱讀時必不可少的能力。因為所謂的引用力,其實也是個人涵養的一種。

說得極端一點。無法旁徵博引的人,表示他腦袋裡沒料。

這可不是只有我這樣講,全世界都這麼認為。

在歐美,如果不能講上個幾句莎士比亞,別人大概會覺得你教養程度不高。要是不能引用聖經,更是完蛋。

但反過來,要是你可以溜上幾句歌德或孔子名言,大家就會覺得你程度很不錯。

因為一般人會認為,引用句子所展現的是一個人跟名作之間的熟稔程度。

我們看完一本書的時候,有時雖然還是搞不清楚作者到底想講什麼,可是總有幾句話讓我們印象深刻。這樣就夠了。這樣讀書就有意義。

閱讀真正重要的,是讓我們從閱讀中得到觸動,從閱讀中去思考。

我在大學裡上課時,請學生們每星期都要寫一篇文章,而且「一定要引用,還得告訴我,你們在這幾句話上有過什麼樣的經驗」。

結果這麼一來,有些孩子在不引用的時候,文章完全不能讀,在加上引用之後也寫得出有深度的文章了。所以,引用實在是好事,對誰來說都有成效。

而且,那些廣為大眾傳閱書籍都是出自偉人筆下啊。這樣子的人,他們所說的一句話,時常都講進了我們心坎裡。

引用名言佳句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幫我們打動別人。有時我們對別人沒有興趣,可是他的某一句話卻突然把我們勾住了。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

引用時,當然最好力求完整無誤,可是一開始我們只要能練到「大概是這麼講」的程度就好了。

不用一字不差地把整個句子刻進腦裡,只要能說出大意,記得關鍵句就很成功了。

本文授權自李茲文化/ 齋藤孝《大人的讀書全技術:學會一分鐘抓住人心的關鍵字!

reaidingsss大人的讀書全技術:學會一分鐘抓住人心的關鍵字!

作者:齋藤孝
出版社:李茲文化

圖片來源:stock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