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利用習慣迴路替自己養成新習慣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的作者查爾斯.杜希格指出:「習慣的定義為:刻意或深思後而做了選擇,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不再思考卻仍繼續、往往每天…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的作者查爾斯.杜希格指出:「習慣的定義為:刻意或深思後而做了選擇,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不再思考卻仍繼續、往往每天…
Mother house創辦人山口繪理子,小學時曾經遭到霸凌,國中混成不良少女。高中加入男子柔道社。獲得日本少年柔道奧林匹克第七名。自排名後段的職校畢業。花…
《於是,我開始搞懂我自己:30歲一切都還來得及,妳是30花開還是30花謝?》的作者南仁淑指出:「20歲的美,是為了吸引別人的美;30歲的美,是成就自己的美…
《從0到1:打開世界運作的未知祕密,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價值》的作者彼得‧提爾, 布雷克‧馬斯特指出:「複製別人的模式比創新事物容易。做大家都知道怎麼做…
《點子就要秀出來:10個行銷創意的好撇步,讓人發掘你的才華 》的作者奧斯汀‧克隆指出:「想被人發掘,先讓人找得到你。與其浪費時間上網,不如利用網路的…
2005年,美國認知心理學家理查‧尼茲彼教授進行了一項實驗,他讓一群美國與中國學生共同看一段影片,有天上的飛機、森林裡的老虎、地上的蛇等等,結果顯示…
《中西醫併治夾擊乳癌》的作者賈愛華, 賴榮年指出:「中醫在治療乳癌的時候,會去注意到被西醫忽略掉的「病人體質改變」問題,當乳癌病人在接受過化、放療…
《是老化還是疾病:高齡趨勢下,如何判斷與協助發生在長輩身上的健康問題》的作者劉建良指出:「老年人吃藥是很常見的,但很多病人不知道自己吃什麼藥?為…
《三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掌握關鍵職能,迎向工匠、總管與行腳商人的時代!》的作者姚詩豪, 張國洋指出:「隨著時代快速變化,大企業崩解,就業市場已…
《動態競爭優勢時代:在跨界變局中割捨+轉型+勝出的策略》的作者莉塔・岡瑟・麥奎斯指出:「我們都知道產業疆界模糊,新功能、新技術的優勢,遠不如過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