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地說謊
人類一天會說幾次謊呢?兩次?兩百次?這個問題沒有精確的答案,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在撒謊,說得多或說得少而已。那些想要讓他人留下好印象的人,通常不會完全說實話。而那些不再需要向朋友、同事和自身證明自己的人,就沒必要常說謊。但誰能說自己已經不需要證明給別人看了呢?
既然你無論如何都要說謊了,那為何不把整件事做到極致完美?接下來我要介紹兩大非事實類型(謊言與片面事實)的處理技巧。
有些謊話會被揭穿,有些則一輩子都不會被發現。關鍵因素當然是說謊者的技巧。以下兩點要素必須特別留意:
謊言要素❶ 控制肢體語言和聲音語調
如果肢體語言、聲音語調和說話內容三者之間不一致,就是在告訴你,某人在胡說八道。說話內容通常比較容易受人為控制,可是情緒會在無意間透過肢體語言和聲音語調而暴露出來。因此,跟純粹的言語訊息比起來,我們比較相信肢體語言和聲音語調。
突然做出不受控動作、聲音忽然開始顫抖、經常把目光移開—換句話說,說話時無法掌控自己的肢體語言和聲音語調,並且背離平常的說話方式—這樣就會讓自己顯得很可疑。偵訊專家在對嫌犯提出尖銳的問題之前,會先確認所謂的基準線(基本行為或肢體語言的標準模式),因為頻繁眨眼睛或者過度密集的眼神接觸也可能是正常的習慣,也就是說實話時也會表現出來的行為。
專家們會先詢問嫌犯的姓名、地址、職業、婚姻狀況等,找出被告的標準肢體語言之後,就開始向他們提出具體的問題:案發當晚人在哪?有沒有不在場證明?然後專家會密切注意嫌犯回答時,肢體語言是否偏離他的基準線—這是他在說謊的明顯跡象(例如呼吸加速、皮膚泛紅、輕咬嘴唇、撫摸臉頰、摩擦大腿或雙手、緊張的腳部動作、短暫靜止不動、僵硬的視線接觸、高音頻、說話急促等壓力訊號)。被告顯示出越多肢體語言改變的跡象,他正在說謊的可能性就越高。
因此,一個完美的騙子必須知道明確知道自己的基本行為模式,然後在說謊的時候,不可偏離那個基本行為模式。
還有一個能讓騙子被拆穿的細節:微表情—無法控制、不自覺、短暫的表情反應,只持續一瞬間,通常無法壓抑。尤其透過慢動作鏡頭,肢體語言專家有很大的機率能揭穿影片裡的人是在說謊。
請放心,大多數人完全不會注意到微表情,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有這個東西的存在,所以如果你的肢體語言沒有偏離你個人基準,那就很難被發現。全球研究肢體語言的先驅保羅‧ 艾克曼(Paul Ekman)和莫瑞恩‧ 奧沙利文(Maureen O’Sullivan)幾年前發起「巫師計畫」,測試一般人揭穿他人撒謊的能力。兩萬位受試者中,只有五十位(僅百分之零點二五!)能根據微表情與其他線索揭穿謊言。
謊言要素❷ 準備完美內容
若想當個完美的騙子,讓最老練、經驗最豐富的測謊者也認為你很難對付,那你也得運用以下十點技巧:
1.首先,回答時不可遲疑,因為這樣會讓別人起疑。
2.其次,別講太多細節。說謊的人容易自己透露出太多東西,所以若對方沒請你多講,你就別講細節。
3.再來,反應不要太過情緒。誠實的人能夠保持完全放鬆的狀態。負面情緒是有壓力的跡象,而有壓力又讓我們顯得很可疑。
4.事前徹底熟背你的說詞,要到可以倒背如流的程度。
5.使用「我」、「我的」的第一人稱。說謊者經常會躲在不親近的「人們」後面,下意識地和自己說出口的話保持距離。
6.針對問題本身回答—說謊者通常不會直接回答對方提出的問題,而是挑一些邊邊角角的東西來講。
7.避免使用「老實說」或「坦白說」之類的說法,因為說謊的人需要用這些老套說詞讓對方相信他。
8.務必記清楚你跟某個人說了什麼,因為有可能他三個禮拜後會再問你一次。如果你跟很多人講了你的故事,內容各有些微差異,那也要記清楚你跟誰講了哪些事情。如果記憶力沒有那麼好,就把你說的話寫下來。
9.說話的時候用簡單的句子。複雜的句型結構可能會讓對方覺得你已經事先準備好、背好故事。
10.最後,很重要的一點是:大聲地把你要說的謊練熟—同時注意要搭配你的標準肢體語言和聲音語調(關鍵字:基準)。所以我們繞了一圈又回到原點:控制你的肢體語言和聲音語調。
本文摘錄自《操控與反操控》,遠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