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最重要的20%,其餘放棄
前英國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在二戰期間留下一句名言:「永遠、永遠,永遠不要放棄任何事情,不論大小、廣博或瑣碎。」這種做事執著、永不言棄的精神在我們的成長中一直被人提倡。
不過,從經濟學的視角來看,有時候放棄反倒是個理性的選擇。《孟子.離婁下》有句廣為人知的話:「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意思是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棄一些事情,縮小目標,才能在別的事情上做出成績來。用今天的話來講,叫做「戰略性放棄」。
有時候,放棄才是理性的選擇
戰略性放棄是怎麼回事呢?看看下面這個故事:
2009年,我空降到一家建築施工企業集團做人力資源經理。那時,新公司剛剛結束與上海一家管理諮詢公司的專案合作。其中,人力資源這塊涉及的諮詢項目有戰略、績效和薪酬。我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任務就是將這些項目在集團內部落實並優化。
我在之前的職業生涯裡,一直順風順水。所以對於這項工作我充滿信心。但現實卻狠狠的打了我一巴掌:無論我多麼努力,都沒能阻止人力資源部的各項業務陷入一團糟的狀態,我累死累活,焦慮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迫不得已,我打了一通電話給一位相交不深,就職於深圳一家管理諮詢公司的前輩,向她求救,希望前輩能給我一點建議。
幸運的是,那位前輩對我印象很好,樂意為我指點迷津。在聽我描述完問題之後,前輩沉默了一會兒,她詢問我所在公司人力資源部的人員配置、各自職責及我對他們的評價。
最後,那位前輩告訴我,把人力資源部的副經理C某邊緣化;晉升業務骨幹Z某;為避免Z某「一股獨大」,重點培養儲備幹部L某;為避免C某在邊緣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敵對情緒及工作疏漏,可調整Q某的工作內容,讓其與C某一起做事。將關鍵職位的工作分配好,其他職位按部就班就可以。
我聽完後又問前輩:「對於這次的人力資源諮詢項目,妳有哪些具體建議呢?」
前輩告訴我:「那些都是術的東西,妳要學會抓關鍵、抓重點,別在細枝末節上浪費時間。把合適的人安排到合適的位置上,很多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我按照前輩的建議,爭取到老闆的支持,重新調整了人力資源部的權力布局和任務分配,很快,工作就理順了。
之後,新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開始在集團全面推行。經過不斷的優化,項目在一年後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上級主管部門來視察時,我做了關於人力資源變革的彙報,得到了上級主管的高度讚揚。
但這個時候,新問題又出現了。集團公司在各個事業部成立了綜合辦公室,同時接受集團辦公室和集團人力資源部的業務指導。當時,集團公司很多業務區塊處於變革調整期,所以,大家的工作任務都很重。
每週我主持召開經理辦公會,發現對於人力資源部分配的工作,事業部綜合辦公室的負責人都列了工作清單,他們會認真的執行工作清單,但經常會有重大的工作疏漏。
我和他們重新梳理了工作清單,指導大家把清單中最重要的一項任務標注出來,每週將80%的精力和資源用在那項最重要的任務上。事後證明,這是一種非常高效的工作方法。在任務極其繁重的情況下,這種方法能保證大家完成關鍵任務,即便有些小的任務沒有完成,也不會對大局造成實質性影響。
這樣的經歷讓我總結出一條有趣的規律:有時候,放棄一些事情反而更容易成功。比如我一開始推行諮詢項目時為什麼會陷入困境?因為我僅僅是圍繞項目內容做各種改進和優化,但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當我在前輩的指導下,放棄了改進和優化項目的想法,轉而將合適的人放在關鍵職位上時,這件事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很多事,我們都能做,但不是必須做。成功的關鍵在於圍繞目標,放棄旁枝末節,找到那件必須做的事情。
核心任務與二八法則
我做一對一生涯諮詢時,遇到過不少這樣的來訪者:想要的東西很多,並希望能一次性解決。當他們發現一份工作不能滿足自己所有期待時,就糾結不已,甚至會在十字路口止步不前。殊不知,在資源不足時,有些選擇只能戰略性放棄。
如果你的人生目標是事業有成,多賺錢,那麼你就要放棄對安全穩定的幻想;如果你的人生目標是像風一樣自由,那麼你就要放棄對大富大貴的幻想……那些在職場上有所成就的人,在決策之前,會優先考慮自己的核心任務,圍繞著核心任務做其他事情,把「二八法則」運用到了極致。
二八法則是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家帕列托(Vilfredo Pareto)提出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也就是說,對於職業成功這件事情,資源配置是不公平的,有選擇的付出,才能有效獲得回報。
我的客戶老莊是一位事業有成的企業家,他能取得今天的財富和地位,其實是源自少數幾個關鍵的決策。比如:剛畢業時,他放棄了文藝青年的夢想,做了業務,後來從普通業務員做到業務副總,再到自立門戶開公司。他費盡心力,折騰了五年,公司終於在新加坡上市,且他早年買的一塊地皮被政府徵用,獲得了不菲的徵收補償費……。
所以,我們可以參照二八法則,在我們想要做、能夠做的事情中,找出最重要的20%。如果資源有限,還可以在這20%的基礎上進一步縮小範圍,只保留一件最重要的事。戰略性放棄不重要的事,深度聚焦重要的事,才是成功的關鍵。
怎樣找到人生的核心任務
每個人所處的人生階段不同,所以面臨的人生發展任務也不同。因此,想要找到最重要的那20%,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兩個問題:在當下的人生階段,你想要做的事情是什麼?你能做的事情是什麼?然後將這兩個問題拆解成三個部分:
你想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我們想要做的事情往往很多,想錢多事少離家近;想位高權重責任輕;想高端大氣上檔次;想低調奢華有內涵……這時,需要從這諸多想做的事情裡,挑出那件最想要做的事情。什麼都想,等於什麼都白想。
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我們能做的事情也很多,有些事情,並不是必須去做,所以我們需要認真思考:能做的事情中,哪件是核心的、是重中之重。什麼都能做,等於什麼都做不好。
哪一件事做成,會讓其他事情變得不再必要?
將想做的最重要的事和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放在一起比較。思考一下,在你諸多的人生期待中,你做了哪一件事後會推動其他事情的實現?即你做了這件事之後,會發現為了實現目標而要做的其他事情,花費很少的精力就能完成,或者壓根就沒有必要去做了。
比如,我做生涯諮詢時遇到過一些來訪者,他們一開始對職業選擇有很多訴求:工作環境要好、人際關係要和諧、薪資待遇要高、要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工作時間要寬鬆等。但是當他們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之前的其他需求就被弱化了。頻繁加班時,他們會安慰自己說:看在錢的份上;主管性格不好,他們會安慰自己說:看在錢的份上……。
這說明,對於他們來講,在當下的人生發展階段,最重要的是「經濟報酬」,只要這件事情解決了,其他的事情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當然,對於不同的人而言,人生發展中,最重要的事不一定是經濟報酬,有可能是「利他助人」,有可能是「生活方式」……當我們找到了那件最重要的事情,你就不會讓其他瑣事阻礙你的決策。
在這世上,從來就沒有完美的人生,都是不斷權衡和取捨之後的結果。想要有所成就,你必須知道自己應該做的那件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對於這個目標以外的事情,可以選擇戰略性放棄。有捨有得,知道自己想放棄什麼,你就擁有了超越平庸的真正力量!
以上內容由大是文化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刻意學,一年頂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