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子,還是買房子?

租房子,還是買房子?

租房子VS.買房子

房子該租還是該買?這個問題可能在你剛進職場時,就已經開始在你內心掙扎了。各種理財相關媒體做過太多的爭辯,似乎兩方都有充分的理由,因此大部分的人都還舉棋不定,因為這件事絕對是人生最重大的決定之一。

我一直感覺「租房子」的聲浪比較大,因為理由似乎比「買房子」要更多一些。不過我強烈主張,還是要「買房子」。當然,除非你有父母幫忙,否則一定是先租房子,再買房子。

一般人之所以對買房子舉棋不定,最主要的理由就是「房子太貴了」。隨便做街頭訪問,得到的答案都一樣:「這麼貴?怎麼買得起?」我真希望他們訪問我,我一定會回答:「努力工作,就有可能買得起啊!」但我相信他們一定不會播出來。

媒體一方面最愛幫大家計算,一個人要不吃不喝十幾年,才能在台北市買到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另一方面又愛報導許多豪宅的每坪單價已經上看兩、三百萬。看到這兩種典型的報導,任誰都會對「買房子」打退堂鼓。這裡面有兩大盲點,一是為什麼一定要聚焦在台北市?二是豪宅為什麼就是年輕人買房的目標?

因為幾乎所有的媒體都在台北市,所有的思維很容易就被「天龍國」的人主導。如果你工作的地方不在大台北地區,你也不需要住在這裡的話,不吃不喝就不用「十幾年」,只要「幾年」就可以了。因此,天龍國以外的人千萬別學我們天龍國的人,你們買房子的條件和機會比我們好太多了。

下一個問題是,天龍國的人就一定買不起房子嗎?如果你一輩子只能領到每個月22K的薪水,在這裡買房真的機會渺茫。不過,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你的工作能力在職場上不具競爭力。你不能因為買不起房子就自暴自棄,反而應該以買房為目標,激勵自己不斷充實、加倍努力。

如果你有穩定的工作、表現也不差,未來肯定能加薪升遷,甚至被高薪挖角,為什麼就認定自己買不起呢?豪宅絕對不是我們平民老百姓的菜,就算它飆到每坪千萬,也不干我們的事。我要提醒的是,有必要買在捷運站附近嗎?有必要有停車位、有電梯嗎?如果不具備這三個條件,房價就會相對便宜很多。

所有與房地產投資相關的書籍或媒體,一定會打臉說:「當然有必要。因為沒有這三項,它就不可能有很大的增值空間。」但是,絕大部分的人一生恐怕只有買一間房子的能力,為什麼一開始就想到不切實際的增值空間呢?我認為,你有能力買第二間以上的房子,才有資格談房地產投資,否則「增值空間不大」當然就意謂「房價相對便宜」。

我每次演講時,都愛舉一個年輕朋友的實例來鼓勵大家。他在電子公司上班、三十歲出頭、月薪40K,二○一三年買了一間在新北市的火車站附近的房子,沒有停車位、沒有電梯、沒有公共設施,實際三十坪的舊公寓,總價七百萬。這個價位應該不會給你「房子太貴了」的印象吧?雖然他也不算高所得族群,但每個月繳兩萬多的房貸,應該也不會負擔不起吧?

我曾在前面的章節提過,只要不買車,就有買房的頭期款了。我自己是實踐者,這位年輕朋友至今也沒有買車。當年的我和現在的他,一樣可以在天龍國裡輕輕鬆鬆趴趴走。

主張「租房子」的第二個理由是「不要做一輩子的屋奴」。說來也是振振有詞,因為沒有房貸的壓力,生活當然可以過得比較寬裕。生活的品質和品味,絕對比買房的同儕高出許多。但是,這些花費可能都是短暫的享受,或者是折舊快速的資產,很快就成過眼雲煙,哪裡比得上一間房子實實在在的「保值性」?

一生租房子的人當然不會是屋奴,但得一輩子看房東的臉色。買房的人終有苦盡甘來的一天,租房的人卻可能是先甘後苦。若以退休條件來看,買房就應該遠優於租房者。

主張「租房子」的第三個理由是「可以靈活運用資金,賺到投資收益」。這個理由絕對自欺欺人,我甚至懶得反駁。很多人都會用複利效果來證明,因為在相同的報酬率假設下,能夠投入的資金愈多,投資收益就會愈多,這時租房子的人當然相對有利。但是,請注意複利效果的報酬率都是「假設」的,而且都是假設為「正報酬」,只要其中有幾年虧損,結算也有可能變成負報酬。買房自住即便沒有增值,但至少還是一個可以遮風避雨、享受親情的所在。別再妄想投資收益,風險才應該是首要的考慮。買房的風險絕對遠低於買股的風險。

以上內容由天下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年年18%,一生理財這樣做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