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力:引述名人名言,雖然比爾.蓋茲真沒說過這話……

說服力:引述名人名言,雖然比爾.蓋茲真沒說過這話……
圖片來源/pixabay

引述名人名言:雖然比爾.蓋茲真沒說過這話……

許多人都說馬雲是心靈雞湯大師,也是說理大師,他總有一套套理論作為辯解。不僅如此,馬雲還經常借用一些名人的話,為自己增加氣勢和說服力。也許聽起來很奇怪,馬雲本身就是成功人士,還是非常有主見的人,為什麼還要像其他普通人,借助名人、名言為自己的話增加分量?

在馬雲看來,名人、名言本身就是借力工具,不存在誰可以用、誰不能用的問題。人人都希望能說服他人,而為了順利說服他人,就需要強化自己的權威。這種強化一方面來自於提升以及包裝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來自於借助外力,讓有名望的人為自己說話,或借助他們的言論強化自己的觀點。

服從權威是非常普遍的社會現象,因為在多數人看來,權威人士都是各行業、各領域內的專家,他們往往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掌握了大量重要或關鍵的資訊,而這些正是普通人所缺乏的。

這麼一來,權威人士從一開始就占據了主動權,普通人則認為這些資訊一定主導了相關事件。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當一種強大的力量推動人們完成某件事時,大家更容易在主觀上產生熱切的願望,這時他們會期待著自己擁有某些充分的理由支援這種推動力,權威正好迎合了他們的需求。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會死心塌地按照權威人士的指示去做。

為什麼炒股的人往往會相信股市分析師的話?為什麼患者更相信醫生的話?為什麼打官司時,更願意聽信律師的教導?原因就在於這些人都是各自領域的權威,無論他們能不能提供正確、有價值的資訊,都會讓公眾跟隨,因為在大眾眼中,他們就是權威,而權威就是正確的。

馬雲在參加《楊瀾訪談錄》節目時,曾提到自己的創業歷程,一開始他就談到一件事:「以前我們為了說互聯網的好,用創意讓別人接受它。我覺得互聯網會改變、互聯網會改變人類生活的各方面,但馬雲說這句話沒有意義。所以1995年我們編了一句話,叫『比爾.蓋茲說互聯網將改變人類生活的各方面』。

很多媒體都在報導這個文章,有個報社把這個文章登到頭版,然後我就去找那個報社。我覺得報社總編輯肯定有眼光,才會把文章放在頭版,我跟他談了三天三夜,他也聽得很激動。他是從英國回來的,最後他說:『馬雲,我幫你一個忙。』他請了北京很多媒體的總編老總,他說:『你去幫大家做個演講。』那天我很激動,從來沒見過那麼多媒體朋友,我就把電腦搬過去,準備了一個晚上。隔天我向大家演講,講了2個小時,媒體朋友也聽得熱血沸騰,他們說:『好!我們開始宣傳互聯網。』」

其中馬雲說過:「比爾.蓋茲說互聯網將改變人類生活的各方面。」儘管現在這句話聽起來沒什麼特別,但在創業初期,並沒有多少人能看懂電子商務究竟是什麼,人們更是質疑馬雲和阿里巴巴。此時的馬雲借助比爾.蓋茲的話幫自己加分,無疑增加了可信度,畢竟作為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茲擁有無可比擬的影響力,而這句話也讓電子商務獲得更大的成長空間。儘管他編造了一句比爾.蓋茲的名言,但這句杜撰出來的話,的確幫馬雲「貼金」不少。

可以想像一下,若馬雲自己說「互聯網將會改變人類生活的各方面」,恐怕沒有人會理會他。在當時的情況下,馬雲沒錢沒勢,根本沒有發言權和影響力,即便他在媒體面前大肆宣傳,也無法打動別人。要知道在此之前,馬雲四處碰壁,根本沒有人願意幫助他,也沒有人願意提供資金。許多人將馬雲當成騙子對待,只有借力更多的大人物,他才能贏得更多的信任。

不僅是借用比爾.蓋茲的力量,馬雲還曾借用過香港著名商人李嘉誠的名言,這些名言雖然不是馬雲自己說的,但由於貼上了李嘉誠的標籤,瞬間增值百倍,說服力也得到大幅的提升。即便在成功後,馬雲也經常應用他人的名言,或將他人的態度變成自己的論證。因為相較於自己說的話,第三者的話往往更加客觀可信,再加上對方可能是名人,說服力會更強。

對於一般人來說,這是比較實用的方式,如果覺得自己說話沒氣勢,或認為自己說話分量不夠、缺乏說服力,就可以選擇借助名人、名言,在無形中提升自己說話的品味。

以上內容由任性出版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馬雲的天下是說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