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情感帳戶餘額不足,請加值──人際關係處理

你的情感帳戶餘額不足,請加值──人際關係處理
圖片來源/pixabay

人際關係處理,就是在情感帳戶裡存款取款。要注意,情感帳戶的維繫是長期的,不要隨便麻煩別人,允許別人幫你有時會加深感情。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星期一早上正忙得不可開交,突然一個八百年都說不上一句話的朋友發來微信。打開一看,原來是「朋友圈集齊一百個點讚就能免費換牙刷」。你感覺自己火都上來。

為什麼這麼大火氣?是因為你不近人情、薄情寡義嗎?還是因為牙刷太便宜,換成電子鍋你就點讚了?都不是。你之所以上火,是因為這位朋友的情商太低──他在你的「情感帳戶」裡已經沒有餘額,卻還想取款。

什麼是情感帳戶?

情感帳戶,是人際關係的一種比喻。這個帳戶裡,存的是信任、價值和情感。情商中所謂的「人際關係處理」,本質上就是從情感帳戶裡存款和取款的行為。

舉個例子,2014年,財經作家吳曉波寫了一篇文章〈只有廖廠長例外〉。25年前,吳曉波還在復旦大學讀書時,發起了一個到中國南部考察的計畫,但是作為窮學生,他能籌措到的經費捉襟見肘。這件事被素昧平生的湖南企業家廖廠長知道了,廖廠長決定無償資助吳曉波七千元。在當時,這是一筆數目不小的錢。吳曉波前去感謝,發現廖廠長其實也不是很富有,就更加感激了,問有什麼可以回報的。廖廠長說:「不需要什麼回報。報告出來後,寄給我一份就好。」可以想像,廖廠長在這個叫吳曉波的窮小子的情感帳戶裡,存入了一筆巨款!

廖廠長的故事,讓我想起了一位美國老太太。兩百年前,這位老太太的祖先在瑞士銀行存了一百美元。兩百年後,老太太去瑞士銀行的美國分行取款,瑞士總行行長親自飛到美國,給老太太兌現五十萬美元,並獎勵了她一百萬美元。行長說:「錢存在我們銀行,只要地球在,你的錢就在。」

廖廠長和美國老太太的故事告訴我們:隨手存款,最後必將增值。

回到最開始的案例,為一些蠅頭小利,打擾別人的工作和休息,這種「求讚」不但不是存款,更是一種無節制的取款行為。這時,如果你在別人的情感帳戶裡餘額不足,當然就會招致反感。

所以,我們必須把每一次人際交往,都看成是往他人情感帳戶裡存款的一個機會。具體怎麼做?

第一,養成隨手存款的好習慣。

你千萬不要聽說了廖廠長的故事後,就衝過去找到吳曉波,說:吳老師,我這裡也有七千元⋯⋯情感帳戶的維繫,是長期的。

我們可以向祖克伯(Mark Zuckerberg)學習,試著每天給員工寫一張感謝卡,讓他們知道公司感激他們;可以在每次交付完項目後,感謝每一個提供過幫助的客戶員工;可以在犯錯之後,勇敢的承認;可以在會議結束時,主動給全體與會人員發一份報告,省去大家總結的時間;可以在同事沮喪時,陪他在茶水間喝杯咖啡;可以在新員工焦慮時,給他一些建議,拍拍他的後背,為他加油;可以在翻看朋友圈時,主動為別人點讚;可以在朋友遇到困難時,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幫助⋯⋯

另外,我們幫助別人時,不能心裡總想著:這一下你欠我的了,找機會要還回來。最好的情感帳戶關係是:我覺得「舉手之勞,不足掛齒」,你覺得「點滴之恩,湧泉相報」;最壞的情感帳戶關係是:我覺得「我的舉手之勞,你應該湧泉相報」,你覺得「你的點滴之恩,我應該不足掛齒」。

第二,警惕無意識的取款行為。

不要群發微信求讚,不要群發微信給孩子拉票,不要群發文章求轉發,不要私信推銷產品,不要未經同意把朋友拉入大群。

有的人去外地旅行,抓住個當地的朋友就說:「我要去那裡玩了,你幫我訂個旅店吧。」先要問問自己:和這個朋友熟不熟?就算熟,真的要這麼揮霍自己的情感帳戶嗎?現在網路這麼發達,自己能解決的事情,絕不輕易麻煩別人。

第三,接受別人的幫助。

當然,我們也要允許別人往自己的情感帳戶裡存錢。只幫助別人,不允許別人幫助自己,一心想著「零存整取」,以後找別人幫個大忙,這樣的人也是很難交朋友的。接受別人的幫助,有時甚至會加深彼此的感情。

對於別人的幫忙,我們都要報以善意。比如,出國回來,給幫過自己的人帶份小禮物;朋友轉發了自己的文章,留言向他表達感謝;有人提出了很有價值的建議,發個吉祥數字的紅包,金額不用太大,表達心意即可。

【KEYPOINT】情感帳戶
情感帳戶,是人際關係的一種比喻。這個帳戶裡,存的是信任、價值和情感。把每一次人際交往,都看成是往他人情感帳戶裡存款的一個機會。具體怎麼做?第一,養成隨手存款的好習慣;第二,警惕無意識的取款行為;第三,接受別人的幫助。

以上內容由寶鼎出版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5分鐘商學院 個人篇:人人都是自己的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