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編輯/鍾宇筑
世界上有個不變的真理–父母投入越多的愛給孩子,對孩子的成長越有幫助。
許多父母花了畢生精力養育自己的孩子,試圖與孩子有良好的互動。但投入這麼多心力與孩子相處,並不代表如此就能全然知曉什麼對孩子而言才是好的。
近期在PsyBlog網站上,科學家發佈了幾項有趣的新觀點。藉由這些資訊,父母能夠更精確的評估哪些行為對孩子是有幫助的,而那些行為則會帶來反效果。
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我們稱之為「直升機父母」。父母再怎麼保護孩子,也無法保證能替孩子們阻擋所有難題,甚至有可能因為過度的保護,讓孩子失去自理生活的能力,使得孩子的生活更加糟糕。
PsyBlog網站上有項針對「直升機父母控制孩子的程度」與「孩子的情緒起伏」之間的關聯性所進行的研究。結果顯示,越是被家長「保護」的孩子,其自主能力與情緒管控能力越差。
許多時候,父母容易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感到憤怒而咆嘯、怒罵孩子。但根據研究報告顯示,長期被父母咆嘯以待的孩子,更容易出現行為偏差的現象。
PsyBlog網站上有個針對美國967個家裡有13歲青年的家庭進行的研究調查,結果顯示,縱使與孩子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一旦對孩子產生言語暴力的家庭,其子女更容易從事偏差行為。
據調查,睡眠不足的孩子通常較具好奇心。但近期也發現,與睡眠充足的孩童相比,睡眠不足的孩子比較沒那麼聰明。PsyBlog網站上有項根據2013年針對3歲孩童睡眠的研究報告顯示,不具固定睡眠時間的孩童,其認知能力–尤其是閱讀能力、數學能力與空間意識較為薄弱。
所以為了孩子的發育,一定要讓孩子養成固定時間上床睡覺。
許多研究已證實,規律運動有助於大腦運作。PsyBlog網站上有個針對11歲孩童的研究報告顯示,規律運動有助於增加孩童在英語、數學與自然科學方面的學習能力。而規律運動的成效在這些孩童16歲面對考試時亦有相當正面的影響。
你是否曾困惑,為何都是自己的親生孩子,卻有著迥異的性格呢?PsyBlog的研究證實了這樣的現象是正常的。
雖有著相似的基因,但透過與家人的相處和每個人不同的人生經驗,都會造就不同的性格與人格特質。
參考來源: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