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力向上》劉炯朗:趨勢創造新語言

語文力向上》劉炯朗:趨勢創造新語言(圖片來源:pixabay)

語言文字是表達、傳遞和記錄理念、事實和感情的工具,善用這工具是一種藝術,活用這工具也是一種遊戲。正如莎士比亞《迷失的愛》(Love’s Labour’s Lost)劇本中,其中一句話:「這些文字遊戲就像在一場語言文字的盛宴上,偷了些剩菜殘羹。」(They have been at a great feast of learning and stolen the scraps.)在語言文字的世界裡,翱翔打滾,的確其樂也無窮。

語言文字是活的,隨著時間、又隨著不同語言文字互動交流,尤其在全球化如火如荼的今天,不同的語言文字更是頻繁地相互借用和採納。美國語言學家梅維恆(Victor H. Mair)說過:「完全純淨的語言並存在,語言不斷變化是自然的,不僅如此,借用其他語言的辭彙,實際上是一種健康的現象。」

英文、中文、德文、日文都是成熟的文字,有豐富的辭彙。相對來說,英文和日文借用外國辭彙比較多,德文和中文借用外國詞彙比較少,這和文化和傳統有關係。當然,「借用」的定義也是模糊的,包括直接音譯、直接意譯,以及創造一個意義相同的新字或新詞。例如computer這個字源自英文compute ,是計算的意思,computer就是計算的工具,在中文翻譯中,初期有人譯「電子計算機」,也有人譯「電腦」,到了今天就通用「電腦」了。在法文是ordinateur 。

現在我們說去麥當勞吃「漢堡」,那是英文hamburger的音譯,在中國大陸叫「漢堡包」。首先,hamburger這個字就是位於德國北部大城市Hamburg這地方的居民的意思,現在用「漢堡」來稱一款美式速食,指二個圓形麵包中間夾一片碎牛肉餅。「漢堡」是誰先發明的已無從考證,一個可信的說法是,十九世紀末許多大西洋航線的輪船航行在德國漢堡和美國紐約之間,德國水手將碎牛肉餅夾在麵包中的吃法帶到紐約。

在日本,麵包夾碎牛肉餅叫做ハンバ—ガ—,只有碎牛肉餅沒有麵包叫ハンバ—グ。至於法國,寫法和英文一樣,可是發音卻是om burger (法文字首的 h 不發音),也有人把這個字唸成ohbushag (因為ger在法文的發音是shag)。Chop Suey這個詞源自美國的中國餐館一道很受歡迎的菜Chop Suey,這個詞是中文「雜碎」二字的音譯。 Chop這個字的意思正是斬和切。這道菜把雞、牛、豬、魚、蝦、芽菜、花椰菜、芥蘭等全部切碎,混在一起炒成一大盤。雖然這道菜發明的故事有不同版本,不過大都是廚子在沒準備之下隨手拿了一些食材切碎炒成一大盤,並且隨口說這道菜叫「雜碎」。

男士的西裝,英文是suit ,在日文叫做sebiro (せびろ)。 Sebiro這個詞的出處很有趣,英國倫敦有一條街叫做Savile Row,街上都是鼎鼎有名的裁縫店,皇家貴族、富商巨賈都在這裡訂做西裝,Savile Row也成為名貴西裝的代名詞。 sabiro是Savile Row的音譯,不過sabiro在日文漢字是「背廣」,因為和日本傳統的和服相比,西裝的背比較寬廣,和服的背比較窄小。這讓我們聯想起,臺語歇後語稱「美國西裝」為「大輸」(臺語指「大件衣服」)。

二○一五年英國為了吸引中國遊客,把一百零一處有名景點都取了中文譯名,像是Savile Row,譯成「高富帥街」。另一個有趣的例子是,在威爾市(Wales)的一個村子,村名很長,叫Llanfairpwllgwyngyllgogerychwyrndrobwllllantysiliogogogoch ,一共有五十八個字母,因此被翻成「健肺村」, 因為要唸出這個村名,需要強大的肺活量。

本文節錄:【語文力向上:國文課沒教的事3】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