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斷捨離:從不幫他整理房間開始,教出獨立但和你親密的孩子

water-fight-442257_640

 

親子關係斷捨離,孩子獨立卻與你親近

當孩子還小時,父母必須為孩子做許多決定、帶著他遠離危險,但隨著子女一天一天長大,其實親子關係也得重新整理,這就像我們的居家空間,得視當下自己的需要,做適當的新陳代謝。

而親子關係的斷捨離,又可分為三個階段:

斷:斷絕對孩子不需要的幫助。
捨:捨棄對孩子多餘的安排。
離:離開「不能沒有我」的執著。

也就是說,父母必須從一開始緊緊跟在孩子身後的距離,隨著孩子成長的腳步,漸漸拉開彼此的空間,但又能建立彼此信賴、親密的關係。這一點的確很難做到,尤其要爸媽放手別管,根本是天方夜譚。所以,我們得透過斷捨離,慢慢的調整關係。

首先,就從整理房間開始吧。相信為人父母,多少都曾和孩子因為整理房間發生過不愉快,我也經常聽到當媽媽的朋友抱怨:「孩子覺得那些玩具、漫畫都是寶貝,但我看來那就是一堆雜物,幫他整理房間反而惹得他不開心,真不知道該拿他怎麼辦。」

其實,這種認知上的分歧,就是孩子建立自主思考的開端,倘若父母在這個時候,自作主張的幫他把房間收拾好,反而是否定了他的價值觀,更扼殺了他為自己負責的機會。

「打造輕鬆愉快的居家空間,確實可能會帶來好的影響,但能影響到什麼程度呢?」確實,有人會抱持這樣的疑問。

可別小看收拾房間這件事,這是幫助孩子建立價值觀、培養獨立人格,也是父母練習親子關係斷捨離的最好機會。

多數人可能還不清楚,培養孩子思考力的最大障礙,就在於與孩子朝夕相處的父母。因此,我希望不只是孩子,父母也要一起實踐斷捨離,才能讓孩子穩定的發展思考力。

丟掉不屬於這個家的物品,家庭問題迎刃而解

這是某個家庭的真實事例。

這家的兒子搞不清楚確切的原因,但無論如何就是沒辦法喜歡爸爸。

後來探究其背後原因,原來是因為媽媽總不停抱怨關於爸爸的事。

由於不斷聽到爸爸的壞話,「爸爸真沒用」的印象,無形中深植在兒子腦中,也間接造成兒子無論如何也沒辦法尊敬爸爸,讓親子關係蒙上陰影。

後來,我在替這家人提供斷捨離的家教服務時,二樓房間的景象令我大吃一驚。這間房間塞滿早已不再使用的陳舊物品,最驚人的是,這些東西既不屬於父母,也不是孩子的。

「這些到底是誰的東西?」我忍不住提問。遲疑了一會兒,媽媽才吞吞吐吐的回答:「這些全部都是我已過世雙親的舊物品,雖然我也知道,這些東西可能不會再用到,但就是捨不得丟……。」

在斷捨離的基本原則中,雖然只有物品的擁有者才能決定物品的去留,但若擁有者已經過世了,就不得不由遺族做判斷。

丟掉遺物,讓父子關係破冰

這一家人在因緣際會的狀況下,找我做了斷捨離的家教,而後在媽媽的主導下,終於將外祖父母的陳年舊物清除掉了。

就這樣,長期盤據在二樓房間的舊物,終於被一掃而空。之後不久,這一家人間突然起了不可思議的變化。直至之前為止,總是畏畏縮縮的爸爸,開始變得神采奕奕。父子間的關係也日益改善,兒子同樣變得朝氣蓬勃,並且願意聽媽媽的話,開始用功念書。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這位爸爸是被招贅進來的養子。對這位爸爸來說,妻子的父親及母親,才是握有家庭主導權的人。對於家裡的事情,既沒有決定權,更沒有任何的主導權。這位爸爸在家庭裡,總是不能以自己的角度作為出發點,他不得不從妻子的父母為中心來思考、選擇、決定。

「丈人是怎麼想的呢?」、「不希望丈人、丈母娘對我印象不好。」總是顧慮他人想法、凡事以他人為準,自然無法建立自信。

爸爸雖然身為一家之主,多年來卻無法在家庭中找到自己的歸屬感,家人對爸爸無所作為的姿態感到失望,家族間的關係也就因此而產生裂痕。

這一家人的問題,因為外祖父母的離世,終於真正抽離了來自於上一代的干預,產生良性變化的同時,家庭問題也就輕鬆的迎刃而解了。

 

本文授權自大是文化/ 山下英子《親子關係斷捨離:從不幫他整理房間開始,教出獨立但和你親密的孩子
圖片來源:rudyand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