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天下雜誌提供
改變未來前30大管理學家《平台經濟模式》
作者桑吉.喬德利 首度訪台
數位商機、數位轉型,是眾所矚目的新機會。
台灣也可能搭上數位平台的機會,搶進持續成長的亞洲市場、打開新成長的突破口嗎?
類似Uber這樣的新興平台,為什麼會在社會引起這麼大的爭議?
連續被Think50評選為改變未來經營管理模式的三十大管理思想家桑吉.喬德利(Sangeet Paul Choudary)指出,「世界正在發生劇變,平台將是未來的主流。我們要學習用平台的視角來看世界。對於挑戰就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可以找到新的商機,甚至提升自己的職涯發展。」
平台模式,是翻轉世界的新勢力。Airbnb創立不到10年就活躍於119個國家,挑戰全球旅館巨擘;Facebook、Instagram沒有原創內容,卻穩坐最強勢的媒體平台;搭上skillshare、Udemy,優秀專業人可以全球開課。
喬德利是專研平台模式的管理思潮新星,他與兩位MIT麻省理工學院學者連手寫作《平台經濟模式》一書,倍受矚目,《哈佛商業評論》更將他的研究與破壞式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並列為2016~2017年全球最矚目商業新思維。天下雜誌邀請喬德利首度來台,解析成功打造平台的關鍵。
為什麼平台能夠成為席捲各個產業、勢不可逆的驚人力量?
喬德利指出,關鍵就是一個詞—「數位化(digitalization)」,從身分、互動、地點、到消費者行為,「有價值的東西被數位化了,造就了市場轉型。」
地點數位化,造就了Uber,顛覆了傳統交通運輸模式。過去消費者都是在實體通路買東西,只能提供服務,沒辦法收集資料。現在消費行為都被數位化,成為可蒐集、分析的資料,,進而成為型塑消費的新力量。亞馬遜在網路上蒐集消費者的購買行為,進行分析、做為策展的依據。Netflix根據消費者過去的影片評價,預測使用者接下來會想看什麼樣的影片。
數位化再加上網絡,結合成更大的改變力量。越多人加入,平台就越有價值,沒有人使用就沒有價值。就像電話,第一台電話沒有價值,但裝設電話的人愈多、彼此相連、形成網絡,價值就顯現。身分數位化,讓Facebook可以蒐集使用者資料,透過內容生產者生產內容吸引消費者,消費者再按讚回饋給內容生產者,形成一種一種正向循環。這樣的反饋迴路能夠增加網路互動效應,也使平台對所有使用者變得更有價值。
你的企業或市場是否已經高度數位化?
許多人認為,跨入平台模式,就是架設一個網站。喬德利強調,平台的重點不是設計網站,而是所涉及的商品或服務是否被數位化,如果一個市場被高度數位化,就有發展平台的機會,現有傳統企業就有被新興平台企業顛覆的風險。
「並不是每個產業都要變成平台公司,」喬德利說,「但一定要了解平台。」亞洲很多企業因為規模太小,可以選擇間接使用平台。因為在平台上每個人可以找到自己的利基,找到自己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這也是中小企業的機會。
中小企業及新創公司如何透過平台模式跨出台灣、進軍世界?
喬德利說:「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半擔,重要要看公司或是哪個產業的型態。」
像亞馬遜的電子商務公司,可以連結生產者跟消費者,透過像百貨一樣的多元的商品,讓消費者自主選擇。但若是設計禮品的公司做電子商務,就要評估一下設計師要如何與國外的設計師或是消費者需求做連結。平台要國際化,可以複製平台的基礎建設,但必須是當地的商業模式做調整。
全球或地方性物流,指的是平台能不能藉由訊息就能跨越國界,還是需要當地的物流系統支撐。全球或地方性網絡,指的則是能不能從任何地方,連結到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的能力。物流和網絡系統越複雜,平台要快速傳播的難度就越高。這也是為什麼通訊軟體Whatsapp、臉書(Facebook)可以快速跨越國界,而亞馬遜(Amazon)、酷朋(Groupon)、優步(Uber)在進入其他國家時,還是得從頭做起,重新建構當地的供應鏈、物流體系和網絡的原因。
比起市場規模、使用者規模,更關鍵的是物流和網絡
喬德利認為,很多人太看重使用者規模、市場規模,但更關鍵的是要回歸到平台業者是否採用全球性物流和全球性網絡。
當你的本國市場夠大,確實有助於企業早期發展,但並非平台成功的要素。音樂播放軟體Spotify,就是從瑞典出發,後來在美國市場立足的成功案例。Spotify就沒有全球性物流體系,因為每個國家的音樂發行方式都不一樣,發展模式也因此各不相同。只要跨國平台業者不具備全球性物流和全球性網絡,就是本地業者成功發展的機會。
以台灣而言,喬德利也樂觀指出,要培養出全球通用的服務,使用者規模確實不容忽視。但若從B2B的服務做起,打入中小企業市場,台灣的規模就已足夠,可以把成功經驗慢慢向外擴張。重點是,平台本身究竟要提供什麼樣的服務。
個人也能從平台世界中獲益
平台不僅影響商業模式,也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及工作。我們可以透過coursera 學習平台,無國界自由選擇有興趣想學習的課程。
我們的工作不再侷限於公司內部,經營平台也成為工作的一種。以前,平台多半供自由工作者接案使用,但現在資深顧問、律師、醫師等等都有自己的專屬平台。同時也要學會如何更有效地運用平台。比方說,設計師可能在設計公司工作同時,也可以把作品放上各種設計相關的網站,增加曝光與知名度。
只要在對的時間,找到對的平台,就能得到大量的回饋和價值。做得越多,表現得越好,創造的價值也越大。喬德利舉自身經驗為例,一開始寫書時,就是在剛起步的社群問答網站Quora上找靈感。他挑選網站上和平台相關的提問,再在部落格裡詳細寫下自己的回應,結果得到大量讀者迴響,其中曾經單篇文章就吸引五萬人點閱。
喬德利也運用好萊塢為例,如在拍攝電影的過程中,演員、攝影師等工作人員,往往來自四面八方,每個人也都同時有好幾份工作。表現最優秀的人,就得到最多機會和報酬。同樣的模式,也開始在平台的世界發生。像好萊塢這樣的封閉市場,人們靠著名聲來選擇,決定人才的品質。平台也開始設計各種回饋機制,建立使用者的名聲與評價系統。因此,未來好萊塢這樣的工作模式,可能也會發生在不同國家和領域。
同時企業也必須了解,員工不再只是在封閉的市場裡,效忠單一組織。他們同時也在開放市場裡尋找機會。做得越多機會越多,變化也比以往來得更快。喬德利建議,與其控管員工花在平台上的時間,不如打造自己的平台,鼓勵員工一起加入。如此一來,即便員工最後離開公司,依舊可以在平台上合作,也增加曝光。
平台改變世界,使不同產業找到轉型契機,個人也找到新的發展方式,但其實還有許多新冒出來的問題未解,如資料隱私權、資訊安全、各國法令等相關問題,等待大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