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的故事‧輯二:墨香世家,聽古墨在說話》韋仲將:松煙、好膠加雞蛋,搗三萬次

根據發掘秦朝墓的考古發現,當時已有用煙和膠揉和的人工墨。而從東漢墓出土的一錠松塔形墨,更證明了當時已用簡單墨模來規範墨的造型。另外東漢時的文獻記載:負責文書的官員,每個月都配發有墨。從這些事實,可推論製墨業在當時已有規模。只是當時的從業者,大致是工匠之流,社會地位不高,因此沒人想到把他們的製墨法記下來。

這種情況,一直到曹操的孫子曹叡(魏明帝,西元二○六至二一九年間在位)時,才有所改變。先來看這錠「見真吾齋書畫之墨」,墨背面篆書的最後幾個字「按魏韋仲將十萬杵法製」,清楚表明這錠墨是按照魏朝時候的韋仲將的製墨法,並且經過十萬杵的捶打後製出。

韋仲將是誰?他的製墨法有什麼特別?

image001sdsd

仿韋仲將法製墨

▲「仿韋仲將法製墨」正面墨名,背面寫「光緒甲午吳氏仲子次清屬休城胡開文仿易水李廷圭采黟山風松煤遠煙和代郡鹿角膠按魏韋仲將十萬杵法製」,長寬厚15.2×3.6×1.5 公分,重122 公克。

沒聽過他的大名?不意外,但你絕對聽過或引用過他的名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可是他首先說出,而被後人認為經典,從此廣泛引用。

從多方面來看,韋仲將非常傑出。他名誕,仲將是他的字,在魏明帝時官至光祿大夫,是皇帝的顧問近臣。他擅長書法及製作筆墨,魏明帝很欣賞他的字,有回在為新建的宮殿題字時,特別要他來寫。沒想到他對朝廷準備的筆墨紙張看不上眼,回奏說,必須是最好的筆墨紙,才能寫出他最好的字:「……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用張芝筆、左伯紙及臣墨,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后可以逞徑丈之勢,方寸千言。」這句話裡提到的張芝和左伯,分別是當時頂尖的製筆和造紙高手。顯然韋仲將對自己的書法和所製的墨非常自負。而「工欲善其事」這句名言,就此流傳千古。

就是這種在皇帝面前也敢表態的自負,再加上他顯赫高官的身分和超群的技藝,才終於有人正視製墨,而把他的製墨方法留下一些記錄。北宋狀元蘇易簡寫的《文房四譜》裡,敘述了韋仲將的墨法,重點如下:

1.取上好純淨的松煙,搗細並篩去雜質。

2.每一斤松煙配以好膠五兩,而膠得先用梣皮汁浸過,好化解乾膠。

3.再取五個雞蛋的蛋清,外加搗細濾篩過的珍珠和麝香各一兩。

4.把所有材料調和在鐵臼裡,用力搗三萬杵,多多益善。

配料裡的珍珠,能使墨色光亮,於是有「仲將之墨,一點如漆」的美譽。

圖文授權刊登自時報出版/【墨的故事‧輯二:墨香世家,聽古墨在說話】一書